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中國農科院楊青川組在紫花苜蓿群體結構和分化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2022-07-23由 酷扯兒 發表于 林業

苜蓿是什麼科 寓意

「來源: |iPlants ID:PlantRSS」

中國農科院楊青川組在紫花苜蓿群體結構和分化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豆科牧草,被稱為“牧草之王”。紫花苜蓿原產於外高加索、伊朗和小亞細亞一帶。公元前119年,漢使張騫出使從西域,將苜蓿種子帶回中國,從此苜蓿開始在中國境內種植。唐代詩人李商隱的“漢家天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描繪了古代紫花苜蓿廣泛種植的情景。目前我國紫花苜蓿種植6500萬畝左右,但育成品種少,不能滿足各地種植苜蓿的需求,嚴重製約我國苜蓿產業以及草食畜牧業的發展。

JIPB近日線上發表了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楊青川研究員團隊題為“

A global alfalfa diversity panel reveals genomic selection signatures in Chinese varieties and genomic associations with root development

” (

https://doi.org/10.1111/jipb.13172

)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透過對

220

份紫花苜蓿核心種質進行重測序,群體結構表明中國紫花苜蓿品種在長期的選擇過程中已經形成了一個獨立的亞群,表明地理來源在紫花苜蓿群體分化中起著重要作用。分析不同地理區域紫花苜蓿品種對中國紫花苜蓿品種遺傳多樣性的影響,確定了

350

個共同候選遺傳區域和

686

個選擇基因。其中,

17

個與表型密切相關的選擇區域,在不同地理來源的亞組之間顯示出顯著差異。

結合表達分析和關聯定位的結果,鑑定了多個與紫花苜蓿根發育相關的候選基因。這些研究結果為後續開展紫花苜蓿分子設計育種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農科院楊青川組在紫花苜蓿群體結構和分化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楊青川研究員團隊30年來,一直從事苜蓿的遺傳育種工作。先後育成中苜1號、中苜2號、中苜3號等八個中苜系列苜蓿新品種,中苜系列品種已在華北、西北大面積種植,產生了較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陳林

副研究員為論文第一作者,

楊青川

研究員等為論文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基金和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專案的資助。

中國農科院楊青川組在紫花苜蓿群體結構和分化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微信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