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今日廣東·鄉音|鳳眼在樹

2022-07-22由 湘湘帶你看社會 發表于 林業

為什麼家裡不種蘋婆樹

從種樹到護樹,從摘果到分果,雖是小事,卻折射出鄉人宅心仁厚、敬畏自然、和諧鄰里的傳統美德。

醬紫FM出品

主播 |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鄭紫薇

冬日有暖陽。我訪友到順德區樂從沙邊鄉聯成村,流水潺潺的小河上有座小橋,橋旁有座簇新的四合院,門前種有一棵龍眼樹和一棵鳳眼樹。

樹下有塊石碑,上面寫著《種植龍眼鳳眼樹記》,大意是說,這裡河通水暢,綠樹成蔭,是塊風水寶地。過去因水災、蟻患,老樹枯枝不勝自然之力,相繼倒伏,後得四合院主人何生出資種植龍眼樹、鳳眼樹各一株,寓意“龍鳳呈祥”。現兩棵樹均長勢喜人,到收成季節,自會分派果實給村民,請村民勿攀爬私探。

今日廣東·鄉音|鳳眼在樹

鳳眼果/資料圖

我不由想起,自己最早認識鳳眼果,還是在讀小學的時候。

鳳眼樹又叫蘋婆樹,據說是從西域傳入。每逢初夏,樹上會開滿淺粉色小花,形同精心雕刻的鏤空小燈籠,精緻剔透;到七八月,果實成熟,果莢裂開,露出黑色果仁,像人的丹鳳眼,故叫鳳眼果。這鳳眼果可作藥材,也可做食材。廣東習俗中,它是“七姐誕”的祭品。七月初七那天,女人會用清澈的泉水或井水洗頭、洗澡,晚上還要拜月光,便會用到這鳳眼果。

某年“七姐誕”,我到鄰近一位姐姐家裡湊熱鬧。見她家桌上已擺好糖果、針線、彩色紙等供品,還有一種黑色果實。六七個姐姐圍坐一起,正值青春年華的她們打扮得很是漂亮,身上還散發出淡淡的雪花膏香味。拜月儀式開始,她們均雙手合十,虔誠祈禱,應該是祈求織女賜予她們靈巧的雙手和美滿的姻緣吧。拜月完畢,大家開始邊吃邊聊。我好奇地拿起一顆黑色果子咬下去,感覺味似栗子,但肉爽汁多。問旁人,才得知是蘋婆果。

我小學畢業後,便再沒見村人做過“七姐誕”了。倒是在電視裡看到,鳳眼果在廣東常常用來烹飪,如一道“鳳眼果燜雞”已被列入“嶺南名菜”,還上過央視“舌尖上的中國”之類的節目。但鳳眼樹的種植越來越少,鳳眼果產量也很少,加上“七姐誕”這習俗日漸式微,我已多年未見鳳眼樹蹤影。

前幾年夏末,我在某公園驚喜地又看到它——果實成熟了,果莢裡聚結著幾個分果,表皮嫣紅,像花瓣般豔麗,果莢裂開,露出黑色的種子。不遠處便是健身廣場,有人在健身、遊玩、唱歌、跳舞。鳳眼樹挺立一角,不聲不響地似在靜看人間喜樂。只可惜,後來有一天再去,卻不見了那棵鳳眼樹,不知被遷去了何處。

此時看著眼前這棵鳳眼樹,我心有所動。從種樹到護樹,從摘果到分果,雖是小事,卻折射出鄉人宅心仁厚、敬畏自然、和諧鄰里的傳統美德。人間的美好,樹上的鳳眼一定都看得見,或許它也還記得從前人們做“七姐誕”時的風光? (羊城晚報2022年01月30日A08版 責編:易芝娜)

編者按:

本欄目歡迎投稿。稿件要求具有紀實性,以散文隨筆為主,緊扣嶺南文化。投稿請發至郵箱:hdjs@ycwb。com,並以“鄉音徵文”為郵件主題,個人資訊請提供電話、身份證號。

醬紫FM出品

編輯 | 木言

校對 | 朱曉明

【來源:金羊網】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