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孔融為什麼讓的是梨,而不是蘋果?

2022-07-21由 我繞尚滋味 發表于 林業

木犀屬什麼品種

孔融讓梨

的故事家喻戶曉,故事出自《後漢書·孔融傳》,故事中孔融謙讓的品格被人們世代傳頌著,但很少有人會問這樣的一個問題:

“孔融讓的為什麼是梨,而不是蘋果?”

孔融為什麼讓的是梨,而不是蘋果?

問題雖然天馬行空,但答案其實非常簡單。因為在

漢代中國還沒有蘋果

,那時只有一種叫柰的水果與蘋果同源,但這種水果口感酸溜溜、軟綿綿,口感不佳導致其種植並不廣泛(現代蘋果是1871年由美國傳教士帶中國的)。而水分高、口感甜的梨在中國北方廣泛種植,產量高自然出鏡率高。

孔融為什麼讓的是梨,而不是蘋果?

孔融讓梨的故事確實讓梨也跟著名聲大噪,但其實梨在中國原生水果中的地位一直不高,遠遠比不上桃、李、杏、梅、荔枝。究其原因令人驚詫,

梨是被諧音梗玩壞的

。古時候就很多名醫就因梨與鋒利之利諧音,來臆斷其功效,認為食梨猶如食刀,會傷害人的五臟六腑。

孔融為什麼讓的是梨,而不是蘋果?

南朝名醫陶弘景在其著作中記載:“梨種復殊多,並皆冷利,俗人以為“快果”,不入藥用,食之,多損人也。”同時還有像朱熹、陶榖這樣文人也持相同的觀點,認為食梨對身體有害。《清異錄》中就這樣添油加醋道:“百益一損者棗,一益百損者梨。醫氏目棗為百益紅,梨為百損黃”。

孔融為什麼讓的是梨,而不是蘋果?

就這樣梨被嫌棄了很久,直到後來李時珍的出現改變了人們對梨的誤讀,李時珍對歷代醫家對梨“止言其害,不著其功”的偏見很不滿,於是在《本草綱目》中為梨著書立傳,就此梨得到平反昭雪。

直到現在梨也逃不開諧音梗的玩弄,一個梨吃分而食之,往往讓有些人忌憚,獨享時名正言順,美其名曰不願分離。而鴨梨也不知什麼時候總要跟“山大”鬼混在了一起,這梨大的也讓人無法分擔。

孔融為什麼讓的是梨,而不是蘋果?

梨經常作為道具來證明優秀品格,亦或被諧音梗拿來調侃,與此同時梨園也被賦予更深含義。故事發生在唐玄宗時代,唐玄宗李隆基風流倜儻,年輕時喜歡玩樂隊,他的樂隊並不underground,而是明目張膽、大張旗鼓在皇家梨園玩。樂隊排練在梨園,搞創作在梨園,組織翰林學士開研討會也在梨園,於是梨園成了當時的藝術創作中心。

孔融為什麼讓的是梨,而不是蘋果?

據《新唐書·禮樂志》載:李隆基痴迷音樂,而且天賦異稟、造詣極深,“玄宗既知音律,又酷愛法曲,選坐部伎子弟三百,教於梨園。聲有誤者,帝必覺而正之,號皇帝梨園弟子。”

在著名的音樂詞曲人、製作人如賀知章、李白等大咖的幫助下,李隆基的樂隊規模居然發展到三百人,最後成立了中國第一個集音樂、戲劇、舞蹈的綜合性藝術學院,其水平超過了國家專司禮樂的太常寺和內外教坊。因此“梨園”在中國戲曲史上佔有極高的地位,後世遂將戲曲界習稱為梨園界或梨園行,戲曲演員稱為梨園弟子。

孔融為什麼讓的是梨,而不是蘋果?

梨的品種眾多,出產有酸有甜,而有一種甜美極度符合中國審美。“傍有梨頰生微渦”所謂

梨窩

。梨窩還是長在女人臉上比較好,長在男人臉上的,叫酒窩更恰當。試想用“梨渦淺笑”形容一男子的話,總覺得陰風搖曳,有點“浪”有點“娘”。那梨窩的甜美,位置一定拿捏準確,傳雲:“嘴角斜外下側約一公分處”,看來此等分寸只有女媧深諳其精髓。

孔融為什麼讓的是梨,而不是蘋果?

沒有梨窩的也不用妄自菲薄,只要多愁善感一些,沒事就哭得梨花帶雨的,沒準也會讓人心生憐愛之心,那種境界更是需要拿捏準確的,拿捏到位是多愁善感,一旦過火就容易成為深閨怨婦。梨渦淺笑、梨花帶雨是很中國式的審美,而在國外女性的梨形身材才是受到普遍歡迎的重點,那是不需要有任何拿捏的。

孔融為什麼讓的是梨,而不是蘋果?

如今各色梨的品種眾多,有酥脆的京白梨,也有痠軟的啤梨,還有一人可吃下無需切分的庫爾勒香梨,也有個頭大的像小西瓜一樣的趙州雪花梨。潤肺止咳已成為食梨的共識,誰也不去回憶那屈辱的過去。只是每當那甜美的汁水滑入胃腸之時,耳邊是否會響起《梨花頌》那悠揚的樂曲,眼前是否會浮現梨花漫天飛舞的場景,腦海裡是否會浮現出楊玉環那梨花帶雨的悲悲切切。

孔融為什麼讓的是梨,而不是蘋果?

@今日頭條@頭條美食@頭條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