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這位靖爺爺歷時17年尋根問祖,找到2000位在渝族人 修家譜、知家風、傳家訓,讓後人不忘根

2022-07-19由 上游新聞 發表于 林業

靖姓的起源在哪裡

想要尋根,卻找不到自己祖籍來自哪裡;想給孩子按輩分取名,但家譜遺失不知該取什麼……沙坪壩覃家崗街道鳳天路社群的靖爺爺,歷時17年尋根問祖,潛心修譜,找到了2000位在渝的靖氏親人。他說,之所以修家譜,是為了讓族人們知家風、傳家訓,讓靖氏家族後人不忘根。

聽到哪兒有姓靖的

他都會輾轉去聯絡

這位靖爺爺歷時17年尋根問祖,找到2000位在渝族人 修家譜、知家風、傳家訓,讓後人不忘根

為滿足哥哥心願,84歲老人靖澤洪就跟著幾個弟兄,開始收集家史資料的調查走訪工作

靖澤洪,今年84歲。“我哥哥很早就提到過,退休後我們兩個還是把家譜好好理一理。”靖爺爺說,但由於種種原因,並未開展實際行動。開始關注修譜的事情是在2001年,哥哥靖澤壽病重,後來當著靖澤洪等幾個弟兄的面,又重提編寫家史一事。為滿足哥哥心願,他就跟著幾個弟兄,開始收集家史資料的調查走訪工作。“我們那時候,像個打街的,到街上,碰到人就聊天,要是打聽到哪裡有姓靖的,立馬就趕過去。”靖爺爺回憶,有時候去巴南,有時候在渝北,有時候在較遠區縣。

打聽到姓靖的人家,上門,敲門,介紹自己,然後拿出紙筆,問對方姓名,家裡幾弟兄,各自名字,祖上人的姓名等等。當然,不是每一次都能這麼順利。

“有人還不是橫你兩眼,說你‘空搞燈’,大老遠跑去水沒一口,更別指望蹭頓飯了。不過,我的正事還是要繼續,得拿到資料啊。”靖爺爺說,每當遇到這種情況,自己都顧不上臉面,總是軟磨硬泡。

這位靖爺爺歷時17年尋根問祖,找到2000位在渝族人 修家譜、知家風、傳家訓,讓後人不忘根

山東靖氏後人為靖澤洪老人書寫的“親和堂”字畫

找到2000靖氏族人

來渝已有300來年

這17年來,靖爺爺在重慶找到了2000位靖氏族人,而他對這些族人大多數都是上門訪問。“在靖澤榮、靖開國等所提供的老人去世做道場的金丹簿,從中瞭解族人結構的直接聯絡。”經追根溯源,湖廣填四川,靖氏來渝已有300年。

這位靖爺爺歷時17年尋根問祖,找到2000位在渝族人 修家譜、知家風、傳家訓,讓後人不忘根

靖澤洪老人整理的重慶市屬靖氏字輩

2013年,一次偶然的機會,靖爺爺聽說武漢有個地方姓靖的特別多。“我們會不會就是來自那裡?”他興奮地問自己。雖將滿80歲,他依舊買上火車票,到達通州區。他跑到派出所,原本以為警察會告知靖姓居住地,但戶口保密,靖爺爺沒有得到具體的姓氏答案。不過,好在警察告知了靖氏居住較為集中的街鎮。

於是,坐輛三輪摩托車,在新洲區辛衝鎮寨山村第八組靖家老屋灣。“自湖廣填四川,至少300年,我破天荒第一個找到來川祖宗的發祥地,你說激動不激動。”靖爺爺告訴記者,第二天,他到鎮上買來豬肉,一條大魚,再次來到靖家老屋灣,交給另一靖姓族人,請靖姓年長族人在一起吃頓團圓飯。靖爺爺將自己寫的重慶家譜贈給對方,對方也給了他一本靖氏族譜。

修家譜知家風傳家訓

讓靖氏後人不忘根

每個家族都有家訓。靖爺爺說,靖氏家訓共30字:恆心存志向,認真求知識,思行愛國家,成家靠勤儉,正直處社會,家規世代傳。

這位靖爺爺歷時17年尋根問祖,找到2000位在渝族人 修家譜、知家風、傳家訓,讓後人不忘根

84歲老人靖澤洪尋找在重慶的靖氏後人傳遞家風家訓

事實上,不僅靖澤洪,其族人也在言傳身教,代代相傳。今年75歲的靖寬全,靖澤洪的隔房侄兒,原沙坪壩區新橋村鳳鳴山村民。他介紹,一直以來,他不僅要求自己尊老孝老、為人誠實、有愛心等,同時也教育子女如此。由於靖寬全當兵遠在北方,妻子熊偉獨自養育子女,老丈媽幫帶子女,妻子對子女的家教嚴格,從小就教育他們要尊敬老人,孝敬老人。

“在老丈媽91歲那年,因摔傷導致癱瘓在床,完全沒有自理能力,妻子自始至終親自照顧母親,沒有請人照看,母親的飲食、個人衛生、輔助理療等都是親力親為。”靖寬全說,妻子患有頭痛頑疾,經常無法安睡,而他腿腳不好,也需要人照顧。兒子靖波一家住得很遠,不能隨時陪伴在父母身邊,但也經常回去看望他們。女兒靖莉看到他們這麼辛苦,主動提出每週日回孃家照顧外婆,讓父母有時間也能到外面走動一下,喘口氣。就這樣堅持了6年,直到2017年熊偉母親去世。

設立功德興才基金

幫助家族貧困大學生

靖澤洪介紹,目前,重慶靖氏族人17代。

“祖先靖三綱發動群眾,捐錢修造了從石溝梯到現林園十多里的石板路。”靖爺爺回憶,在修譜的這十幾年,也發現靖氏前輩做過不少善事,有的帶人尋醫,挽救垂危病人的生命;有的憑自己的技藝排除事故險情;有的自學獸醫知識,義務為農民醫豬醫牛,不取分文;有的做了好事,不收受禮品······

靖爺爺說,住在歌樂山上空氣好,所以這些年還不願在山下住。山上,他開荒種了地,青菜等農產品收穫後,總會給附近年齡較長的鄰居送去。前不久,靖氏家族設立功德興才基金,以此幫助家族貧困大學生入學。

“修家譜、知家風、傳家訓,讓靖氏後人不忘根。”靖爺爺說,接下來,還會將族譜以及家風家訓等印刷成書,在族人中發放,讓重慶的族人知道他們是怎麼來的,屬於哪一支,祖上的家風家訓是什麼,同時,族人還要互幫互助。

這位靖爺爺歷時17年尋根問祖,找到2000位在渝族人 修家譜、知家風、傳家訓,讓後人不忘根

靖澤洪手書家風家訓傳遞給後人

知道多一點>>

姓氏起源有十種型別

重慶土著有十二個姓

重慶市歷史學會百家姓歷史文化專業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雖然民間把各種姓氏稱為百家姓,但有記載的姓氏遠不止百種,常用的姓氏都有上千種。

據瞭解,統觀各姓氏形成的原委,可以分成以下幾種型別:一是以居住地、方位、封國命姓氏。例如趙、西門、鄭、蘇等。二是以兄弟行次順序為姓氏,如伯、仲、叔、季等。三是以職官名稱命姓氏,如史、倉、庫、司徒、司寇、太史等。四是以職業技藝命氏,如田、巫、屠、優、卜等。五是以祖上諡號為氏,如戴、召等。六是以自然圖騰等現象命姓氏,如風、雷、石等。七是以動物命名姓氏,如牛、馬等。八是以賜姓、避諱改姓,如李唐王朝給立有大功的大臣們以李姓,朱明王朝賜以朱姓等。九是以避仇殺改姓,如西漢末年王莽,先祖是陳國公子完,逃往齊國改姓田,秦滅齊,改姓王。

“李、張、陳、劉、王、楊、周、黃、吳、羅等姓氏比較常見,但這些姓氏都是從中原遷移而來,真正起源於重慶的姓氏有12種。”該負責人稱,重慶曆史上有兩次大規模的移民活動,一是明清大移民,也就是老百姓常說的湖廣填四川,現在很多重慶人都是那個時期移民的後輩。二是在抗戰時期,全國各地的人流動到重慶。因此,重慶土著居民已經非常少了。但究其根源,重慶本地人的姓氏最早來源於巴人,因為崇拜的圖騰不同,巴人又分為白虎巴人和龍蛇巴人兩支。其中,白虎巴人有五姓:巴、相、瞫、樊、鄭。龍蛇巴人有七姓:羅、樸、咎、鄂、庹、夕、龔。“這12個姓的族人,可以稱得上是真正的重慶‘土著’。”該負責人說。

據瞭解,姓氏與人口普查、語言學、歷史學、考古學等有著密切的聯絡。中國長期以來姓氏隨男,而從遺傳學角度來說,具有同樣姓氏的人群也就具有了同類型的Y染色體及所攜帶的遺傳基因,很多遺傳疾病只在同樣姓氏的人群中傳播。因此,透過對家族的研究梳理,在一些家族遺傳病方面也有重要的預防、避免意義。

“姓氏除了在醫學上有研究價值外,還可以反映當地人文歷史。”重慶市歷史學會百家姓歷史文化專業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國的居民喜歡以群而居,在群居生活過程中逐漸把姓氏帶入到了地名。例如唐家沱、童家院子、李家沱等,這些地名可以反映出當地的大姓人群。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周小平 文 首席記者 冉文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