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傷害同事關係的方法,就是給對方幫一個忙

2022-07-19由 老無歷史觀 發表于 林業

按質是什麼意思

小王是我們公司公認的熱心腸,誰找他幫忙,都不拒絕。前幾天有個同事家裡有急事需提前回去,而他手頭有份檔案需要完成。這檔案第二天就需要拿到公司例會上討論。同事把這件事拜託給小王,讓他幫忙把檔案處理完。小王爽快同意了。當天晚上他為這事加班到一點,實在撐不住了,打算第二天早上來公司再把它做完。結果第二天一早,經理就組織開會討論那份檔案,小王只好把一份沒弄完的檔案給同事。結果很顯然,同事在會上受到了嚴厲批評。會後同事嘴上沒說什麼,但見了小王陰著臉,不再像以前那樣打招呼了。事後小王從別人嘴裡聽到了同事對自己的埋怨“如果辦不到就別答應的那麼爽快!我找別人幫忙就好了,害的我在會上出醜。”小王得知這些後,心裡很委屈,“我這幫忙還幫出問題來了,好人真難做啊!再也不幫同事忙了!”

職場中,像小王這樣的人很多,給人辛辛苦苦幫忙,最後吃力不討好,還落了同事一肚子埋怨。相反,那些拒絕同事請求的人卻有個好口碑。

難道職場中,就不應該當個老好人,答應同事的請求嗎?

傷害同事關係的方法,就是給對方幫一個忙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看看

為什麼有時候幫忙,結果卻令對方不滿意?

1、高估自己的能力,沒有按時按質完成同事的請求。

比如我們答應幫同事查閱相關資料,可總是會有各種臨時工作打斷我們。

又或者原本估計一個小時就能幫忙完成的報告,卻低估了報告的難度,結果花了數倍的時間,還沒有獲得好效果。

這通常是由於我們在答應同事之前,並沒有對他們請求內容以及自己的能力有一個正確評估。或低估工作難度、或高估自己時間,導致自己沒時間完成或者無法拿出高質量的結果。

2、答應的很爽快,卻沒有責任心,並沒有當作自己的事情做,存在僥倖心理。

心理學上有種現象叫“虛假同感偏差”,意思指會過高估計自己想法的普遍性。比如我覺得麵食比米飯好吃,那麼就會認為大多數人都會和我有一樣的觀點。

這種情況在我們答應同事的請求後也會出現。

比如我們答應幫同事查一份文獻資料,但自己如果遇到這種情況通常會請求不止一個人幫忙,而且自己也會去查。於是便認為同事也應當如此,便在查閱資料時不上心,想著“即使我沒有查到,他也會找其他人幫忙。”

可實際上由於自己在答應幫忙時特別爽快,又特別有信心,因而給同事造成一種印象,即“交給我,你就完全不用管了”。

結果同事把我們當做唯一救命稻草,而自己卻並沒有用心幫忙,導致最後工作沒完成。

傷害同事關係的方法,就是給對方幫一個忙

既然幫忙還容易落埋怨,那為什麼有些人總不忍心拒絕呢?

1、擔心拒絕會得罪人,為獲得良好人際關係和為受到別人重視而不願拒絕

有種人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他們特別在意別人的感受,生怕做什麼事令別人不喜歡,害怕說不,擔心拒絕別人會導致關係破裂。

這些人不會去麻煩人,相反為獲得良好人際關係,對同事的請求不會拒絕,即使有時候請求會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或者會讓自己付出較大成本,也依然接受。

小品《有事您說話》中,郭冬臨飾演的一個經常被人忽視的人,為了獲得同事和領導的重視,給科長通宵排隊買火車票,沒買上寧願高價買黃牛票。答應給鄰居扛煤氣罐上樓,沒有任何關係卻同意給領導找一節車皮。這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為討好人,寧願犧牲自己利益。

這樣的性格特點,讓他們面對無論多麼困難的請求,都不好意思拒絕。

傷害同事關係的方法,就是給對方幫一個忙

2、為了保持行為與自我設定的人設一致,即為了“言行一致”,。

羅伯特·西奧迪尼在《影響力》中提到一致性原理。

一致性原理,意思是我們的信念和行為在不同場合下都趨向於保持一致,而這種保持一致的動力來自於外界的壓力,或者是內心的驅動,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特點。

很多人喜歡在朋友圈打卡學習、打卡健身,這種來自朋友圈的外界壓力迫使他們把學習和健身堅持下去。

上學時,有些學習好的同學在外人眼裡是優秀生,也自認為是優秀生,為了保持優秀生身份,他們內心會產生一種驅動力,促使自己一直努力學習。

再看看職場中有些人,當第一次幫助別人之後,獲得了大家的讚揚,同時自己也給自己設定一個身份——願意幫助別人的人。

這樣在以後遇到同事的請求時,以往外界的壓力和自我的身份認同,會迫使自己保持行為的一致性,對別人的請求無法拒絕。

3、在幫助人的過程中享受快樂,也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芳華》中的主人公劉峰是一個老好人,幫何小萍隱瞞家庭成分、主動吃沒人吃的餃子皮、為南方女戰士下面、替戰士修理手錶、給大家從北京帶回重包裹、豬跑出豬圈他都主動幫忙,甚至犧牲自己把上大學的名額留給別人。

劉峰與討好型人格的人不同,他是以助人為樂,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他能感受到快樂。這樣的人,往往是平凡的,沒有顯赫的身世,也沒有超凡的業務能力,很普通甚至有點小卑微的一個人。正因為如此他能從不斷地助人中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職場中也有那麼一群“劉峰”,他們平時在公司很不起眼,沒有背景,也沒有出色的業務水平,和領導的關係也不親密,在工作中很難體現他們的價值。因此只有在幫助同事,聽到一聲感謝的時候,他們才感受到自身價值。這種實現自我價值的快感,讓他們不捨得拒絕。

職場中老好人的結果,並沒有為自己贏得牢靠的人際關係,也沒有為自己的職業前途提供便利,反而給自己帶來無盡的麻煩。

傷害同事關係的方法,就是給對方幫一個忙

做職場老好人帶來的結果

1、沒有原則的答應別人的請求,只會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盡

職場中的老好人,答應別人請求時,不太考慮會不會影響自己的工作,而且多數時候先幫人解決問題,再去處理自己工作。結果為了完成自己工作又不得不加班,弄得十分疲憊。

2、一旦事情沒做好,還容易影響他人

當一個人總是做老好人,總會有做失誤的時候。比如答應的事沒有辦成,同事卻在你身上寄予了很大希望,最後不但不會感激,反而怪罪於你。

如果答應完成自己自己能力之外的事,結果反而會影響他人的工作業績。

3、為自己樹立了老好人標籤,以後會不斷有同事尋求幫助

人都有依賴性和慣性,如果當慣了老好人,以前找過你幫忙的同事則漸漸大事小事都找你,而你也被設定成老好人的標籤,其他同事遇到問題時也會第一個想到找你。

這樣,你會因為這些源源不斷地請求而令自己陷入“老好人”的困境。

傷害同事關係的方法,就是給對方幫一個忙

既然職場中,不應該做老好人,那應該如何學會拒絕呢?

1、調整心態,正確認識職場人際關係,不給自己貼標籤。

職場中,良好的人際關係並不是靠無原則的幫助別人獲得,個人業務能力、組織領導才能甚至風趣幽默、爽朗的性格都可以成為建立好人緣的因素,而一味充當老好人可能最後得到的只是他人的習以為常。《芳華》裡的劉峰,當被林丁丁舉報非禮時,幾乎沒有一個人出來幫他說話,似乎他曾經做過的那些好事,大家都不記得了。可見同事之間的關係沒有那麼親密,依靠討好方式,也換不來別人的好感。

另外不要給自己設定一個特定的標籤,幫人力所能及即可,不要給自己心裡負擔,也不要讓外界給自己無形的壓力。

2、評估對方的請求內容,判斷是否需要拒絕。

很多時候不是不會拒絕,而是不知道事情該不該拒絕。所以根據事情的難度不同,可以分為四種情況處理。

(1)在能力範圍之外的事情,及時拒絕,並告知對方原因。

(2)在能力範圍之內的事情,但自己花的代價太大,比如浪費自己很多時間,或者動用很多自己的關係,這種忙也不要幫,同時也告知原因。

(3)自己可能幫得上,也可能幫不上的忙,比如同事希望你幫她檢查報告內容,你手頭還有事要做,不確定是否有時間檢查。這時候你要告訴他你不一定能做完,給自己留有餘地,同時讓她也再找其他人看看。

(4)自己有把握能幫得上忙,一定要盡心盡力完成,而且不要拖延。

傷害同事關係的方法,就是給對方幫一個忙

3、學會正確的拒絕方式

有些人拒絕的時候,怕不好意思,所以用非常“委婉”的方式拒絕。但這種方式會讓對方弄不清楚你的態度,有時候甚至會誤解為你願意幫忙,或者在你那投入過多期望。還有的人拒絕的時候喜歡編許多理由,但編出來的理由,越解釋,反而顯得越虛偽。

比如同事想讓你替他參加個學術會議,你這樣回覆:“那個會議我正打算去呢,只是我現在手頭還有事情,就怕做不完。”你本意不想去,卻說了這麼多理由,結果對方誤以為你想去,只是擔心事情沒做完而已。這樣他可能會一直等著你,而不再問其他人。

正確的拒絕方式:及時、乾脆、真誠。

及時,當評估了工作的難度及自己的實際情況之後,立馬告知對方,

這樣他有更充分地時間去想其他辦法。

乾脆,拒絕的時候,用禮貌的語氣,也就是婉拒,但一定要態度明確,

即這個忙我幫不上。

真誠,給出理由的時候,一定要真誠,不要刻意編一些理由。

如果是自己能力不足,那就坦率承認自己的能力問題。如果是會影響自己人際關係,那也跟對方明說,這樣對方也能體諒到你的難處。

學會拒絕,不做職場“老好人”,既不影響同事關係,又能讓自己從各種請求中解脫出來,是一件一舉兩得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