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貴州畢節發展綠色產業 “改變”從一片桑葉開始

2022-07-19由 瀟湘晨報 發表于 林業

貴陽哪裡有桑葉賣

貴州畢節發展綠色產業 “改變”從一片桑葉開始

位於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勺窩鎮的瑞慧桑蠶公司組織當地村民們種植桑樹。 譚 虎攝(中經視覺)

利用當地的自然條件優勢,藉助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東風”,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勺窩鎮抓住“東桑西移”的契機,積極發展桑蠶產業,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運營模式,不斷拓展產業鏈,帶富了一方群眾。

6月20日早上7點半,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勺窩鎮沒天地村村民盧翠安排好兩個孩子的早餐後,便迎著朝陽騎著電動車出門了。20分鐘後,她就到達了位於黃河社群的納雍縣瑞慧桑蠶養殖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在盧翠看來,這家成立於2019年3月的公司充滿活力與希望。

給她和工友們帶來滿滿信心的,是公司總經理鄧瑞式。

從江西來納雍勺窩鎮做了幾年煤炭生意後,鄧瑞式抓住“東桑西移”的契機,在當地黨委和政府部門支援下,選址向陽山下,開始經營種桑養蠶這個綠色產業。

“黑轉綠”的思考——

向陽山下開發“綠色銀行”

常言道,思路一變天地寬。

納雍縣勺窩鎮煤炭資源富集,鄧瑞式在這裡曾經收穫“黑金”收益,但他心裡清楚,單純依靠消耗能源的發展方式不能持久。

去年一次偶然的機會,鄧瑞式在與勺窩鎮鎮長李歡交流當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問題時,把“轉行”的想法說了出來,雙方達成共識。於是,鄧瑞式決定藉助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東風”,抓住“東桑西移”的契機,就地就近再創業。

鄧瑞式一行人先後到浙江桐鄉市、雲南陸良縣、廣西橫縣、四川涼山州等地考察。一路走下來,大家發現桑樹渾身都是“寶”——桑葉可以用來養蠶、枝條剪了可以賣給食用菌企業做菌棒、葉莖可用來生產青貯飼料。

而地處溫帶大陸性季風溼潤氣候區的勺窩鎮,每年5月至10月平均氣溫為26。7攝氏度,非常適宜養蠶。

為鼓勵和支援鄧瑞式發展桑蠶產業,帶富群眾,勺窩鎮黨委、政府將轄區內關停煤礦的辦公樓、裝置等進行資源整合再利用,入股瑞慧桑蠶公司,作為貧困戶分紅和壯大村社一體合作社的發展基金。

同時,合作社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運營,把零碎的土地集中起來,農戶可以選擇用土地入股,在獲得務工收入的同時還能參與年終分紅。為促進多渠道增收,農戶還可以在桑樹林裡套種馬鈴薯、中藥材等,實現“長短”結合發展。

今年,勺窩鎮種植桑樹1。6萬餘畝,佔可耕地面積的一半以上,產業覆蓋全鎮17個村(社群)的9944戶3。59萬人,鎮裡還因地制宜建立了13個養殖基地,解決了3000餘人的就業問題。

在發展桑蠶產業過程中,勺窩鎮堅持黨建引領,在納雍縣勺窩鎮現代生態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聯社下建立了17個分社,均由黨支部領辦,實現貧困戶脫貧和村集體經濟積累齊抓共進。

傳說成了現實——

“種桑養蠶13天見現錢”

向陽山上午還是朝霞滿天、晴空萬里,待到盧翠在公司吃過午飯後,便淅淅瀝瀝下起雨來。山風裹挾著山雨落在身上,一陣涼意。

在1號孵化廠房裡,一條條白白胖胖的蠶正在吃桑葉,一片沙沙聲。盧翠不時叮囑工人往支在板房裡的煤爐新增煤炭,給正在吐絲的蠶提供一個舒適的環境。

走到小蠶共育房,員工李歡說:“裡面的‘蠶寶寶’可比我們過得舒服多了。”原來,今年公司加大投入,在小蠶共育房裡裝上了地暖,保持恆溫,更利於“蠶寶寶”成長。

蠶的正常生長週期約28天,可分為5個齡段。為提高“蠶寶寶”的成活率和蠶繭質量,瑞慧桑蠶公司負責養1至3齡段大約15天,農戶負責養4齡及5齡段大約13天。

這10多天村民需投放750公斤桑葉,可收穫75公斤繭,按回收價每公斤56元計算,可收入4200元。

“種桑養蠶13天見現錢”,這個說法在村民們拿到現金時變成了現實。

放眼望去,勺窩的山嶺之間桑葉搖曳,綠意盎然。

在壓落村通村公路旁,一群身著深藍色衣服、頭戴藍色帽子的工人,正搶抓下雨的有利時機補種桑樹苗。

該工點負責人周鵬是壓落村本地人,退伍後到瑞慧桑蠶公司擔任管理員,每月有4800元工資。因看好公司的前景,他還主動把家裡的4。5畝土地以每畝500元的價格流轉給公司,共同發展。

“我們是隔壁沙包鎮水淹壩村的貧困戶,今年2月份在幫扶幹部的推薦下來公司上班。我們兩個人加起來每月有1萬元工資,還包吃包住。”宮定明、周順會夫婦告訴記者。

鄧瑞式和李歡算了一筆賬:根據勺窩鎮的海拔和氣候,全鎮1。6萬餘畝桑樹今年平均每畝可產鮮蠶100公斤左右,年產值9000餘萬元,帶動公司務工人員人均增收3萬元以上。

人才迴流有緣由——

“這是一個有希望的產業”

勺窩鎮大規模發展桑蠶產業的底氣,除了政策、自然條件等優勢外,還在於瑞慧桑蠶公司吸引了一批敢想肯幹的人才迴流。

盧翠放棄了在深圳一家外資工廠每月8000元的工資返鄉;周鵬退伍後到公司參與管理;瑞慧桑蠶公司還為6名本地“90後”大學生提供了施展才華的舞臺……

1997年出生的王慶峰家住勺窩鎮水溝村,現在主要負責公司人事工作。2019年從福州大學畢業後,王慶峰覺得老家有一家大企業實屬不易,在動員家人把土地流轉出來種桑養蠶的同時,還主動聯絡到公司就職。“這方山水養育了我,我理應用學到的知識回報家鄉。”王慶峰說。

今年即將從貴州師範大學畢業的沒天地村女大學生袁梅因看好桑蠶產業的前景,放棄了留在貴陽打拼的念頭,3月份到公司任辦公室主任助理。袁梅說:“家門口的產業必須要支援,何況這還是個有希望的產業呢!”

如今,瑞慧桑蠶公司已經有高階管理人員13名、中級管理人員32名、普通養殖員工500名,現有蠶絲被拉絲生產線4條、肥料攪拌廠1個、蠶繭烘乾廠1個,正逐步走上全產業鏈發展之路。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記者 王新偉 通訊員 高大濤

【來源:中國經濟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