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艾灸這個穴位,是上好的養胃健脾之法,你試過嗎?

2022-07-19由 掌門談養生 發表于 林業

腸胃不好艾灸有效果嗎

俗話說胃病“三分治七分養”,脾胃不好的朋友除了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藥物治療外,日常養護也非常重要。有了胃病,日常飲食要多多注意,少吃辛辣刺激食物,飲食宜清淡、溫和。除此之外,用灸療的方法養胃健脾,綠色又安全,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艾灸這個穴位,是上好的養胃健脾之法,你試過嗎?

艾灸是我國幾千年來的中醫精粹之一,具有對抗虛汗症、通經活絡、散寒止痛的療效。利用艾灸療法調脾養胃,效果是極其不錯的。

《素問·平人氣象論》中說:“人無胃氣曰逆,逆者死。”疾病發展到嚴重階段,不能飲食,表示胃氣衰敗,生化之源已竭,故死。”透過艾灸調理脾胃,能夠提高人的抗病能力,對整體狀態進行調整,還可以延緩衰老。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這個穴位,是足陽明胃經上的一個穴位:太乙穴。由於此穴距離胃非常近,所以對於胃病都有很好地調理作用。下面跟著掌門師兄一起來看看。

穴位釋義

太乙穴,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千金要方》作太一。屬足陽明胃經。原意為原始、最初。古稱太乙神居於北極星。《史記·天官書》:“中官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穴在中上腹,近天樞(對北斗第一星為名)穴,故名。

艾灸這個穴位,是上好的養胃健脾之法,你試過嗎?

太乙。太,大也。乙,卯木也,風也。該穴名意指胃經氣血在此形成強盛風氣。本穴物質為關門穴傳來的水溼雲氣,因其較為滯重,執行是從關門穴的天之上部傳至本穴的天之下部。水溼雲氣至本穴後,因受腹部外傳之熱的作用,水溼之氣膨脹擴散形成橫向執行的強盛風氣,故而本穴名為太乙。太一名意與太乙同,一通乙。

取穴位置

太乙穴在上腹部,當臍中上2寸,距前正中線2寸。一說去任脈三寸(《針灸甲乙經》)。

文獻摘要

《針灸甲乙經》:狂癲疾,吐舌,太乙及滑肉門主之。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治癲疾,心煩吐舌。

艾灸這個穴位,是上好的養胃健脾之法,你試過嗎?

《針灸大成》:治癲疾狂走,心煩吐舌。

《備急千金要方》:飛揚、太乙、滑肉門,主癲疾狂吐舌。

穴位功能

主治功效:此穴具有理氣和胃、消食導滯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腹痛,腹脹,心煩,癲狂,嘔吐呃逆,胃脘疼痛,食慾不振,腹脹腸鳴,腸疝,腳氣,遺尿,胃痙攣,急慢性胃炎,胃痛,急性胃炎,消化不良,腸鳴,洩瀉,心煩不寧,吐舌,癔病,癲癇,精神病等。

艾灸太乙養胃健脾

胃經的循行也如肺經的循行一樣,先是在關門穴處被截流了匯聚了(肺經是在經渠穴處被匯聚),然後到了太乙穴處開始橫向的發散,因此,二者的道理幾乎是相同的。

艾灸這個穴位,是上好的養胃健脾之法,你試過嗎?

帶“太”字的穴位,調血的作用比較強,如果刺激它,可引血向此匯聚。前面肺經上提到過太淵穴之所以有定喘作用(運動之後的喘),就是因為運動之後,氣的執行比血的執行速度快,破壞了氣血的同步平衡,所以出現喘。

太乙穴中的“太”字,是指大,而這個大,主要是指血量供應足夠的大,畢竟它靠近腹主動脈;而“乙”指的是風,其實在人體中主要指的是氣,因為離腹主動脈近,溫度相對就比較高,所以血被加熱後,就容易氣化,形成推動血的氣,因此“太乙”穴,應該是一個氣血都極為充沛之穴,畢竟,消化食物,是需要大量的氣血來保障的,艾灸它,可同時引導氣血向此彙集,因而它就具有了養胃健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