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溫潤如玉!這個海鹽姑娘愛石成“痴”

2022-07-18由 浙江日報 發表于 林業

金剛鑽頭什麼意思

2018-04-23 06:15 | 海鹽釋出

溫潤如玉!這個海鹽姑娘愛石成“痴”

人為什麼要迷戀不必要的精緻?

對於這個問題,周作人先生曾在《北京的茶食》中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們於日用必需的東西之外,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遊戲與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我們看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雖然是無用的裝點,而且是愈煉愈好。”

可以說,精緻的東西治癒了這個世界,會讓人覺得自己是在生活,而並非生存。

玉石在東方美學中,是一場繁華舊夢。

“豔而不妖,潤而不洩”,這是古人對南紅的評價。

溫潤如玉!這個海鹽姑娘愛石成“痴”

看似豔麗的珠串,卻能搭配任何日常的衣著,襯得人溫婉恬靜。

如同從舊時光裡走來一般,帶著歲月的沉香。

溫潤如玉!這個海鹽姑娘愛石成“痴”

這些精緻玉石,出自一位嘉興海鹽姑娘之手。她叫舒黎麗,是一名美術老師,也是一位資深文玩設計師。

溫潤如玉!這個海鹽姑娘愛石成“痴”

頂層的工作室頗有書卷氣,進門一席茶桌,接待偶爾闖入的“不速之客”。泡茶前點一爐沉香屑,再煮一壺老茶,用文火慢慢煨著,孩子在樓下做作業,舒黎麗便在無人打擾的安靜裡享受屬於自己的短暫時刻。因為喜歡收藏器物,所以空間裡也擺設著主人的藏品,有歐洲迴流的牙雕胸針、西漢的陶罐、旅遊帶回來的樹化石。當然,更多的是她自己設計的玉飾。

溫潤如玉!這個海鹽姑娘愛石成“痴”

從小,舒黎麗就對中國傳統文化興趣濃厚。看到古裝劇中的主人公佩戴玉鐲,總會心生羨慕之情。當時海鹽還沒有花鳥市場,但是老的新華書店對面有個亭子,那裡常有小商販設攤售賣玉石。剛讀初一的舒黎麗常常蹲在旁邊看,日復一日,人來人往,在商販與顧客的交流中,她漸漸對瑪瑙、和田玉、翡翠以及各種小玉類有了初步的認識。

溫潤如玉!這個海鹽姑娘愛石成“痴”

秦山大廈也是她常去的地方。櫃檯裡精美的玉器似有魔力一般,總能吸引她的視線。終於有一天,她拿著攢下來的9塊錢買了個小玉瓶,開心得睡不著。去平湖師範就讀以後,她顯得與同齡人更加“格格不入”:當別人在逛街購物看電影的時候,她就在關帝廟旁的花鳥市場淘寶。“那裡的東西更加豐富,我每個月總要拿出三分之一的生活費去買些小玉器。”

溫潤如玉!這個海鹽姑娘愛石成“痴”

隨著年歲漸長,接觸得越多,門道就越深了。“回過頭來看,其實之前買的大部分東西都是假的,這就是自己交的學費。”玉石市場魚龍混雜,眼力也不是一時半會兒能練出來的,就像賭石一樣“十堵九空”是常有的事。儘管網上有各種各樣的鑑定方式,但實踐起來並非易事。還是要吃點虧。

為了練眼力,舒黎麗買了一堆折光儀、放大鏡,對照真假貨一遍遍比較。節假日去廣州、河南等地的玉石集散地“蹲點”,一面瞭解市場行情,一面提升鑑別能力。有喜歡的原料就帶回家,翻閱各種紋樣尋找設計靈感。

溫潤如玉!這個海鹽姑娘愛石成“痴”

“開始時興趣濃厚,什麼都想親力親為,買了微雕機、金剛鑽頭等一整套裝置,整日裡泡在工作室一做十小時,到最後筷子都拿不穩。”由於長時間浸在冷水中,一雙纖纖玉手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光澤。後來,漸漸明白朮業有專攻,構思好紋樣就送到玉器加工廠裡請師傅們雕刻,省時省力且成功率高。

工作室裡陳列著各式各樣精美的玉飾,對舒黎麗來說,這些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傾注了心血,自然有感情。“如果它們得人賞識被帶回家的話我也很開心,因為這是一種認同感。”但凡有人聞訊來買,她總要耐心地跟人講解玉石知識,希望作品被善待。

溫潤如玉!這個海鹽姑娘愛石成“痴”

比起彩色寶石,她更愛玉石,“彩寶是舶來品,而玉石類的首飾更具中國味道。”對於傳統的東西,她總有一份莫名的喜歡。舒黎麗的家中,還有十多套改良版漢服,以常服為主,平日裡上課或是出國遊玩總要穿著,“這是我們自己的文化,我要一件一件拾起來”,她說。

溫潤如玉!這個海鹽姑娘愛石成“痴”

在舒黎麗看來,和玉石打交道的二十多年間,自己急躁的性子漸漸變得平和從容,也更願意去嘗試新事物。琴棋書畫、玉雕玉刻、香道茶藝、攝影陶藝……似乎都是貫通的,讓她的生活充滿趣味。唯一不同的是,玉石讓她廣泛的愛好有了一個固定的落腳之處,找到了安頓靈魂的歸宿地。“這件事情,我做一輩子都不會膩。”製作各種各樣精美的玉飾,不為任何目的,只為內心歡喜,正如李漁說的“玩得一日是一日,賞得一時是一時”。

我們的生活總是這樣,明與暗對半,包羅永珍,大世界裡有喧囂。

溫潤如玉!這個海鹽姑娘愛石成“痴”

願你我都能擁有自己的小世界,為許多小事而喜悅,找到最舒服自在的位置。

(原標題《這個海鹽姑娘愛石成“痴”,手下的玉石珠寶,精緻優雅!》。編輯宋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