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布哈河畔:草場肥沃 產業興旺

2022-07-15由 青海日報 發表于 林業

燕麥草牧草成熟多少天

布哈河畔:草場肥沃 產業興旺

在梅隴村一社的秋季草場裡放牧員正在草場上放牧。

布哈河畔:草場肥沃 產業興旺

“沒想到靠放牧也能脫貧致富!”

布哈河畔:草場肥沃 產業興旺

新源鎮天棚村的牧民索南吉承包了梅隴村的一間商鋪,當上了洗車行老闆。 本報記者 蘇烽 攝

盛夏六月,清風拂過連綿無垠的天峻草原,綠茵茵的草地從柏油路的這頭一直延伸到山腳下。更桑加騎著摩托車悠閒地穿梭在布哈河旁的草場上,望著眼前低頭吃草的500餘隻藏系羊,更桑加臉上滿是喜悅。

“放了一輩子羊,沒想到如今靠放牧也能脫貧致富,這要感謝黨!”今年45歲的更桑加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縣新源鎮梅隴村一社的村民,也是梅隴生態畜牧專業合作社的優秀放牧員。

梅隴村地處布哈河東岸,距離縣城20公里,平均海拔3500米,是一個純牧業藏族村。2008年,這裡在全省率先開展了“以草場承包經營權、牲畜折價入股、勞動力專業分工、生產指標量化、用工按勞取酬、利潤按股分紅”為主的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股份合作制經營模式——“梅隴模式”,更桑加和村民們的生活便是從那時候發生改變的。

“羊群的狀況怎麼樣,沒有什麼問題吧?”6月23日,在布哈河畔合作社的一處秋季牧場,梅隴村黨支部書記更桑多傑正和更桑加交流著最近的生產情況。

沙格!(藏語意為非常好),更桑加高興地迴應說,羊群長勢喜人,尤其是200多隻母羊狀態都特別好,今年出欄的時候肯定又要多生一批小羊羔。

草原上的天氣說變就變,剛剛還是暖風吹拂,一轉眼便化作寒風吹得後背直髮涼。跟著更桑加走到一處地勢平坦的地方,只見一間白牆黛瓦的標準化畜棚已整葺一新。進了屋,更桑加鏟了一鏟子牛糞,煨在爐膛裡。

外面冷風嗖嗖,屋內溫暖宜人。實木的藏式傢俱,存放有牛奶、牛羊肉等畜產品的冰櫃、洗衣機……“這個房子是放牧的時候住的,條件還不錯吧!我們家在縣城裡有樓房,一般都是父母住。”更桑加說,以前自己放牧的時候住的是沒有水電的土房子,現在的“秋窩子”都比過去的家裡好,你說我們的日子發生了多大的變化!

去年,有著20多年放牧經驗的更桑加被選為合作社的放牧員,每年僅基本工資就有3。6萬元,再加上績效考核,更桑加掙了10多萬元,他還在縣城買了一套70平方米的新房。

圍坐在火爐前,大家攀談起來。說起如今的好日子,屋子裡氣氛越來越活躍。坐在旁邊的更桑多傑向我們介紹梅隴村最近的情況:“產業發展是村子的根,這段時間我們把黨史學習教育和發展產業帶動農牧民群眾增收結合起來,就是想讓產業發展得更旺,帶動輻射更多的人致富。”

13年前,曾任梅隴村黨支部書記的軍青帶領大家組建合作社,發展生態畜牧業,當時只有13戶46個牧民入股。歷經多年的探索和發展,梅隴村成立的聯合社入社牧戶就有503戶,累計分紅達到了1304。4萬元。如今,更桑多傑從軍青手中接過了這個關乎全村村民幸福的重擔。

前一天的一場雨讓天峻縣的氣溫驟降,更桑多傑放心不下合作社裡的牛羊,前前後後跑了300多公里,看看有沒有發生狀況。

在火車站東面的地裡,新種出的燕麥草已長得有10釐米高。“種了燕麥草,村裡牲畜到冬天的飼料就不用愁了。”不久前,在天棚村黨支部書記索科的帶領下,村裡承包了以前草原站撂荒的地,開闢了10公頃的種草基地,延伸村裡的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生態畜牧業。“每年從外面買草,1公斤要1。4元,自己村裡種的話最多0。8元。”看到基地裡的燕麥草沒有受到降溫影響,索科懸著的心放了下來,他說,這10公頃的燕麥草成熟後,可以產20多噸牧草,不僅解決了冬天牲畜牧草飼料短缺的問題,而且還能供給聯合社裡其他的村子,讓產業發展更壯大,更健康。

“黨史學習教育使黨員幹部們為群眾辦實事的熱情更加高漲。”同行的新源鎮黨支部書記華慶介紹說,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新源鎮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當做推動生態畜牧業發展,盤活村集體經濟,帶動農牧民增收的主戰場,茫茫草原上,處處是黨員幹部奔波不停抓生產、抓發展的場景。

六月的天峻草原,草木盛,牛羊肥。黨史學習教育給這裡的草原注入了新的活力,凡是關乎村民生產生活的“風吹草動”,都緊緊繫在黨員幹部的心絃上。

就在我們要離開新源鎮時,在一處百米長的兩層臨街鋪面裡,我們又遇見了更桑多傑和索科,他們正在二樓的天峻縣基層黨員培訓基地和其他村的“兩委”班子成員探討著接下來的發展。

“過去,我們只是帶動了入股的牧民和貧困戶,接下來我們要帶動全體村民一起致富。”新源鎮黨支部書記華慶直奔主題,對大家說道:“目前生產雖然很平穩,但發展的活力不是很足。”“索科書記的做法很好,值得我們學習和推廣。”“還是得把聯合社的作用發揮起來”……

在他們的探討中,記者聽到幾個關鍵詞:“犛牛奶”“品牌”“增收8萬元”“12個村”,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謀劃著產業發展的藍圖。據瞭解,這段時間,新源鎮黨支部努力把這裡打造成黨史學習教育的“陣地”,凝聚新源鎮12個村黨員幹部的力量,激發黨員辦事能力,譜寫“梅隴模式”新的篇章。

作者:蘇烽 天組宣 稿件來源:青海日報 宣告:以上內容版權為《青海日報》所屬媒體平臺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