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青梅》:我看上的人,死也要嫁|紀念蒲松齡誕辰380

2022-07-10由 新京報 發表于 林業

青梅為什麼會有斑

作者丨張進

《青梅》:我看上的人,死也要嫁|紀念蒲松齡誕辰380

蒲松齡(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濟南府淄川(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清代傑出文學家,優秀短篇小說家。

《聊齋》所寫的,涉及鬼、狐、人、妖,乃至神仙異士,尤其是其中的鬼狐寫得絕妙生動,清初著名詩人王士禎給《聊齋志異》的題詩寫道:“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至於《聊齋》的藝術成就,從魯迅、老舍、郭沫若對它的高度評價便可見一斑。其中郭沫若的評語“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也已深入人心。

蒲松齡生於1640年。蒲氏家族原是書香世家,但到了他祖父一代,由於沒有考中秀才,加上戰亂,到了蒲松齡這一代,家道已經敗落。1658年,19歲的蒲松齡第一次參加縣府道考試,連中三個第一,一時名聲大噪。但接下來的幾十年,蒲松齡一再落榜,終生沒有考中舉人。在抑鬱困頓中,蒲松齡寫出《聊齋志異》,透過故事反映出自己對科舉考試弊端的不滿,更批判了腐敗的政治制度,和桎梏人性的風俗禮教。

《青梅》這篇講的,正是女性透過自主選擇婚姻,進而掌握自己命運的故事。這類故事在《聊齋》中屢見不鮮,之所以選擇這篇,是因為《青梅》的故事情節相對豐富、曲折,蒲松齡對青梅的塑造也頗為成功。

青梅是程生和狐女的女兒,聰慧又秀麗。狐女因為程生再娶離家出走,後來程生也因病去世,青梅只好寄居在堂叔家。堂叔為了謀財,把她賣到了在家等待任命的王進士家裡,給王進士的女兒阿喜做婢女。青梅做婢女做得怎麼樣呢?蒲松齡這樣寫:“能以目聽,以眉語。”短短7個字,寫盡了青梅的聰明伶俐。

有一天,青梅去王進士的房客張介受家,發現張介受“性純孝,制行不苟,又篤於學”,也就是說張介受極為孝順、遵循禮法又愛好讀書。“孝”在中國古代是至高的品德,也是對一個人極為有分量的評價。書中用兩件事展現了張介受的孝。一是,他自己喝糠粥,母親卻吃豬蹄;二是父親臥病在床,張介受抱著父親讓其小便。青梅由此看出張介受不是久貧之人,回去就跟阿喜說,如果她想嫁個如意郎君,就應該嫁給張介受。但阿喜擔心,自己的父親嫌棄張介受貧窮,不會同意,青梅則說,“是在娘子”,也就是說,這件事的關鍵在於阿喜你自己。從這句話就可以看出,青梅對把握自己人生的主張。兩人說定後,青梅轉告張介受的母親,請媒人提親。

《青梅》:我看上的人,死也要嫁|紀念蒲松齡誕辰380

《聊齋志異(全四冊)》,作者:蒲松齡,譯者:於天池(譯註) 孫通海(譯)版本:中華書局 2015年5月

媒人說明來意後,王進士和王夫人的反應很微妙,兩個人都笑了。為什麼會笑呢?因為兩人覺得這樁事太荒唐了。像張介受這樣一個窮讀書人,怎麼會有膽量來跟他們提親?等詢問阿喜的意見時,阿喜說:“貧富命也。倘命之厚,則貧無幾時……或命之薄,彼錦繡王孫,其無立錐者豈少哉?”透過這個回答可以看出,阿喜其實是願意嫁給張介受的,這也是她試圖在當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種婚姻定式中,把握自己命運的努力,但無奈父母不答應。青梅見阿喜和張介受無法結合,便想“自謀”。於是她晚上去見張介受,表示自己願意和他結合。正巧這時王進士去外地做縣令,阿喜把攢的所有的錢給了青梅,張介受家又借又貸,總算給青梅贖了身,青梅和張介受成了婚。

青梅進門後,不僅孝順公婆,而且靠刺繡養活家人,得以讓張介受專心讀書。張介受不負所望,考中了進士,當上了司理。張介受先帶著母親去上任,又派人來接青梅。不料途中遇到大雨,進入尼姑庵避雨時,遇到了阿喜。原來王進士上任後半年,夫人便死了,又因為他行賄被罰了上萬銀兩,跟隨的人一逃而散,阿喜無人可以依靠,只能答應給一個姓李的人當妾來埋葬雙親。這姓李的有個悍婦正妻,阿喜又被攆出家門。幸好被一個尼姑帶回庵裡,苟延性命。遇到青梅後,阿喜說:“今日相看,何啻霄壤!”兩人本是主僕,現在自己落魄無家,而把握自己命運的青梅則成了官夫人。

而青梅這時展現出知恩圖報的品德。當年小姐阿喜傾囊幫助自己贖身,才有自己的今日,青梅把阿喜帶到張介受家中,促使兩人完婚。青梅和阿喜最後都被封為“夫人”。雖然結局落入“圓滿”的窠臼,但也展現了蒲松齡對美好的浪漫想象。

作者丨張進

編輯丨張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