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鄉愁】土窯暖 土房亮

2022-07-09由 光明網 發表于 林業

為什麼石頭窯洞裡冬暖夏涼

【鄉愁】土窯暖 土房亮

“你騙人!”三歲的女兒嘟著嘴一臉的不屑。第二天,站在我出生的窯洞前,她樂了:“嘿嘿,爸爸還真是窯洞裡出生的!”

土窯是老家所在的王屋山深處那個偏僻山村祖祖輩輩繁衍生息的“窩”。記憶裡,有一家一孔窯的,有一家三孔窯的;有一孔窯住五六口人的,有三孔窯住兩三口人的。

【鄉愁】土窯暖 土房亮

愁吃愁穿的年代,打一孔窯不是件容易事,一般要請專門打窯洞的匠人。打窯不僅是體力活,也是技術活,都是選宅院看土層在先。如果打到一半發現土層不好,打的窯不結實,住人不安全,就只有廢了重新選地方從頭再幹。

記得村裡有一家打窯洞時,遇到少見的硬土層。這樣的土層打窯結實,是罕見的好事,可主人家卻高興不起來,因為土層硬,匠人打窯費力費時,不得不多管十天半月的飯,還要多付一些工錢。

【鄉愁】土窯暖 土房亮

我出生的土窯是祖輩傳下來的老窯洞。

夏天,在外面耍了一身汗,跑回家衝進院子,雙腳剛在窯裡落地,一股清涼瞬間傳遍全身,真是個爽啊!如若大人不在家,就索性躺到地上,更是個痛快!

【鄉愁】土窯暖 土房亮

冬天,下雪了,在院子裡堆雪人。一爐火滿窯裡暖,手冷了,就回到窯裡烤烤手,然後繼續出去堆雪人,反覆進出,快樂無窮。末了,把爐中尚未燒盡的柴禾摁入雪人眉目處——這下,原本面無表情的雪人就能夠與孩子們一起笑了。

土窯有冬暖夏涼的優點,也有明顯的缺點,那就是門一關黑洞洞,光線極差。那時,大人們常常唸叨的是“土窯暖土房亮”,把改善居住條件的首選瞄在了建土房。

【鄉愁】土窯暖 土房亮

從記事起,爸媽就商量著建房,直到我上了小學,才開工排石頭地基。那時候,蓋房是一家的大事,也是村裡的大事,木匠、石匠、泥瓦匠,一樣都少不得,遠親近鄰也會來幫忙。匠人的工錢不能少,幫忙的親鄰不要工錢,但飯必須要管。

村裡人把房地基喚作房根腳,用石頭排好房根腳後,就在石頭上用土一層層夯房牆,夯好牆後上大梁,然後釘椽、鋪荊巴、攤泥瓦瓦、起房脊……

【鄉愁】土窯暖 土房亮

如今,四十多年過去了,村裡人還在誇俺家房根腳用的石頭好、排得細法、結實漂亮。

我對先後兩次動員鄉親去山裡開採石頭已經沒有一點印象了,倒是對於夯牆時沒能吃上一碗大米飯記憶猶新。

【鄉愁】土窯暖 土房亮

從夯第一層土牆開始,到土牆上玩就成了我們小孩子放學後首選的趣事。土牆要夯兩層、晾幾天,待土晾乾一些再往上夯,房牆夯好到上大梁的高度是建土房的節點工程,為此,家裡特意為前來幫忙的親鄰和匠人準備了一頓大米飯。

到了飯點兒,圍在房子周圍幹活的大人都去吃大米飯了。沒了大人在身邊,一夥孩子就變著法兒大膽地玩,追著玩沒意思,就比誰倒走得快——不承想,一個小夥伴一腳踏空,從牆上栽了下去。

【鄉愁】土窯暖 土房亮

這下闖了禍,人雖然沒傷著,但責任不能不追究,我成了大家認定的唯一責任人。媽把那娃抱回我家院子,從灶火屋端給他一碗大米飯。

那次,媽沒打我,只是瞪我一眼,然後塞了個玉米窩頭打發我上學去。按照慣例,我本來是能吃上一碗大米飯的。

女兒的質疑讓我迫不及待地驅車兩小時,帶她回到自己出生和生活過的土窯、土房前。那時,她才三歲。

如今,十六年過去了,她生在城市長在城市,對土窯土房多少還是有些陌生。

在鄉村振興的當下與未來,留在記憶裡的“土窯暖土房亮”,能否成為她們這一代人關心的鄉愁和文化符號,恐怕還需要我輩的努力。

崔志堅,河南濟源人,出生在一個叫白土溝的豫西小山村。大學畢業後一直從事記者職業,現為光明日報社主任記者。

版權宣告: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