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在這部川藏舞劇中,走上一條沒有“馬”的“茶馬古道”

2022-06-28由 新民晚報 發表于 林業

一條茶馬古道多少錢

川藏茶馬古道是世界上地勢最高、山路最險、運量最大的茶馬古道分線,背夫們世世代代在這條懸崖峭壁上開鑿出的羊腸小道上往返,用他們的足印連通川藏兩地的商貿互動,也在抗戰時期打通了一條生命線。

作為第12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評獎首部亮相作品,昨晚,川藏舞劇《茶馬古道》在上海國際舞蹈中心上演,向觀眾講述抗戰期間在這條古道上發生的一段慷慨激昂並鮮為人知的故事。

在這部川藏舞劇中,走上一條沒有“馬”的“茶馬古道”

圖說:川藏舞劇《茶馬古道》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之”字形蜿蜒而上的茶道,揹著重量兩倍於自身的茶磚包,背夫們的運茶之路何其艱辛,風雪、暴雨,半途墜落……舞劇開場便是背夫們排成一列在茶道上艱難邁步的畫面,他們身上的茶磚包如同一塊方形巨石壓在背上,每走一步需將撐拐重重地撐在地面上,以支撐前行的力量。

故事發生在川藏茶馬古道上。背夫隊伍突遭泥石流,楊阿媽遇難,留下兩個年幼的兒子,哥哥山生被康定藏族鍋莊主次仁收養,和莊主的女兒格桑梅朵一起長大;弟弟茶生帶著哥哥留下的長命鎖跟隨背夫回到故鄉學習炒製茶葉的手藝。10年後,抗戰到了關鍵時刻,為運送抗戰物資,茶生代替受傷的掌拐(背夫隊伍的領頭人)踏上古道,在鍋莊內與格桑梅朵相識、相戀,兄弟二人在背夫精神的浸潤下、在家國情仇的激盪中成長和蛻變,用生命守護古道的故事。

在這部川藏舞劇中,走上一條沒有“馬”的“茶馬古道”

圖說:川藏舞劇《茶馬古道》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舞劇不僅展現了四川背夫的生活,也在舞臺上最大限度地展現了四川特色和民族風情。劇中有大量藏民喝茶、撿拾牛糞等生活場景的呈現。採風期間,一位來自康定的茶馬古道研究專家告訴《茶馬古道》導演馬東風:“當年寺廟的規模有多大,就看它熬茶的鍋有多大。”劇中那段極具韻味的舞蹈“熬茶”的創作靈感就取自康定一座寺廟的熬茶鍋。此外,逼真到讓人直呼酸爽的“洗腳舞”也真實呈現背夫生活的細節。

舞劇《茶馬古道》由四川青年編劇吳瑜婷等擔任編劇,青年作曲家顧磊擔任作曲,青年舞美設計師吳宇擔任舞美、道具設計,青年服裝設計師沈龍擔任服裝、人物造型設計,再加上卿慶、苗怡、莊星3位青年編導,整個主創團隊都來自四川,且平均年齡不足40歲。將川藏茶馬古道上的背夫搬上舞臺,是導演馬東風的堅持:“1000多年的歷史呀,它見證了我們民族多少悲歡離合與家國情懷!”(新民晚報記者 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