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脫貧之後的生活更美好——南鄭區深度貧困地區群眾感恩奮進自強紀實

2022-06-28由 陝西法制網 發表于 林業

酒糟養豬怎樣發酵

脫貧之後的生活更美好——南鄭區深度貧困地區群眾感恩奮進自強紀實

他不離不棄照顧病妻18年,脫貧後主動把低保指標讓給最需要的人;他身殘志堅自強不息,靠著一雙勤勞的雙手,創造了幸福美好生活;他歷經坎坷,發奮自強,一步步遠離貧困,命運發生了反轉……這些原來都極度貧困的群眾,在南鄭,他們的生活、命運正發生脫胎換骨的變化。

為了讓貧困群眾由“被動”脫貧到自主脫貧,該區開展了“送政策、送資金、送技術,扶志氣”集中行動,啟動了“弘六德·展六美·建設四個南鄭”道德建設活動,實施了“以德扶貧”新路徑,因戶施策、因人施策,透過扶德、扶志、扶智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趟出一條精準扶貧新路子。

脫貧之後的生活更美好——南鄭區深度貧困地區群眾感恩奮進自強紀實

扶貧“扶德”,樹立貧困群眾脫貧致富信心

“我們村最困難的貧困戶古明忠一家去年就脫貧了,現在家裡小日子過得很不錯。”碑壩鎮南岔河村負責人閆守紅介紹著村裡的情況。

古明忠是碑壩鎮南岔河村聯盟組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女兒正上初中,妻子因患腦萎縮症,完全喪失了勞動能力。18年如一日,他不管生活多麼艱辛、多麼窘迫,一直堅持照顧妻子。孩子的生活費,妻子的藥費,壓得古明忠喘不過氣來。巨大的治病開支不僅讓他家陷入窮困,還差點讓他徹底失去生活信心。

順著閆守紅手指的方向,不遠處的古明忠忙得不亦樂乎,正在安排同村幾個村民修排洪渠,寫滿滄桑的臉上一直瀰漫著笑容。

“很感謝黨的扶貧政策,還有各級幹部的關心幫助,我們家去年脫了貧。”“現在村裡挖屋脊、危房改造的活基本上都找我幹,今年上半年的活排得滿滿的……”這個憨厚的漢子見了我們有說不完的話,如今他的精神狀態與兩年前那可是天壤之別。

2017年以來,慈善企業、愛心人士紛紛伸出援手。村上一有零活,幹部們首先給他安排。勤奮好學的古明忠自學了瓦工技術,修路、修房、修水溝、危房改造……只要能掙錢,他都願意幹。古明忠幹活踏實、從不偷奸耍滑,村裡村外只要有活,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找他來做。

古明忠得到社會各界幫扶,但他骨子裡有一股不服輸的勁兒。他依然每天凌晨4點多起床,早早地做好飯,把妻子安頓好,6點多就開始一天的工作,靠著鄰近的活每年他能掙上2萬多元。古明忠對記者說:“別人拉你一把,你自己更要往起來站,別人幫是情分自己努力才是本分。如果生活剛有起色,就不知道自己姓啥,坐在那裡等靠要拖後腿,就太對不起大家的幫助……”

吃水不忘挖井人,脫貧之後報恩情。去年村上召開低保複評會,如果評古明忠家別人也不會有意見。但是,享受過黨的好政策的古明忠,覺得自己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靠雙手實現了脫貧,主動把低保名額讓了出來。

脫貧之後的生活更美好——南鄭區深度貧困地區群眾感恩奮進自強紀實

扶貧“扶智”,築牢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恆心

天剛麻麻亮,依稀還看得見幾顆星星。福成鎮程家壩村的程敏就起了床,開始了他一天的工作。他將發酵7天左右成熟的醅料放進容器,蒸餾一段時間之後就可以看到清純的酒從冷卻器的出酒口出來了。

程敏的釀酒作坊很小,把師和員工只有他一個人,每天的產量僅僅60多斤,就這規模,他每天釀酒、餵豬,幾乎騰不出吃早飯的時間。時間長了,程敏索性早飯午飯放在一起吃,程敏忙的很充實。程敏釀的是純正的糧食酒,口感上要勝於瓶裝酒,而且健康。程敏肯吃苦、懂經營、重信譽,生意越做越紅火,成都、漢中都有它的顧客,每年純收入達5萬多元。

49歲的程敏小時候不慎摔傷左腿無錢醫治,留下了肢體二級殘疾。童年的不幸讓他失去了左腿,卻沒能摧毀他自強不息的意志,他不甘向命運低頭,下定決心要憑著一雙手走南闖北去打拼,改變生活改變命運。儘管幹活很賣力,但他始終得不到認可。“人家看我腿腳不方便,很多用人的地方都不要,即使勉強找個活,也掙不了幾個錢,只好回家。”

程敏的妻子是智力殘疾,家裡還有子女上學。就在他束手無策一籌莫展時。鎮村幹部上門給他宣講政策,鼓勵他發展產業勤勞致富。2016年,他無意間看到電視中報道,玉米釀酒後的酒糟是餵豬好飼料。程敏想,村上家家戶戶都有玉米,釀酒不愁原料,他的想法得到包聯幹部支援。沒有資金,鎮村幹部幫他協調小額扶貧貼息貸款5萬元,幫他聯絡釀酒師傅、購置裝置、聯絡銷路,起早貪黑的程敏苦學釀酒技術,他決心要把酒廠辦出個樣子,不辜負幫助自己的人,而他釀出的玉米酒供不應求。

2016年10月,程敏利用老房的空地搭建起60餘平方米的養豬場,引進了4頭母豬。遇到技術難題,他還專門到其他養殖大戶家學習防疫技術、養殖經驗,經常從電視上學習科學養殖方法。2017年出欄生豬40餘頭,收入7萬餘元。

天道酬勤,夢想不會拋棄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總有一天會沐浴在夢想的光輝之中。如今,程敏在福成街買了房,兒子也成家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要不是黨和政府為我搭建平臺,我這樣一個殘疾人恐怕一輩子都爬不起來!”程敏逢人便說。

脫貧之後的生活更美好——南鄭區深度貧困地區群眾感恩奮進自強紀實

扶貧“扶志”,堅定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決心

如果貧困群眾的思想不脫貧,再多的幫扶也扶不起。如果他們真心想脫貧,有想法、有幹勁,不靠不扶也能脫貧。

見到福成鎮明三灣村脫貧戶王強時,他風風火火地騎著摩托車剛把羊子趕上坡。明三灣村自然條件艱苦,但王強從未放棄改變命運的機會。

今年40出頭的他有著巴山漢子的質樸和勤勞。10年前,正當而立的他憑著年輕人的衝勁,同朋友合夥辦起了沙場,千里迢迢地從外地把機器、裝置運回來後,安裝、除錯,生產剛走上正規,一場大水把幾個“鐵疙瘩”衝得沒見影子,眼看著數萬元投資化成了泡影,欠下了十多萬的外債。

他不信邪,多次抗爭。搞木料生意、做小買賣、外出打工,啥能賺錢他就倒騰啥,可辛辛苦苦一年到頭就是掙不到錢。他灰心過、彷徨過,覺得生活如此艱辛,慢慢地有些放縱自己。

“前幾年他愛戴個墨鏡,走哪裡都是叫租車,飄得很、拽得很,屁股上就像紮了麥芒,在家裡坐不住……”王強留給村裡人是這樣的印象。

隨著兩個孩子一天天長大,領居家的娃一個個考上大學相繼告別了明三灣,加之父母多病,上有老、下有小,平時穿戴很講究的王強被列為精準扶貧物件,成為了貧困戶。

“說實話,貧困戶這頂帽子,我戴得真難受,七尺男兒,我自己有手有腳,為什麼當上了貧困戶?”王強很不服氣。

2016年,產業扶貧的春風吹進了明三灣村,不甘心戴一輩子貧困戶帽子的王強動了種烤煙的念頭。種煙沒本錢,鎮村幹部跑前忙後幫著協調了小額貼息貸款。啟動資金有了,可一無技術,二無經驗,從來都沒有種過菸葉的他,怕“賠了夫人又折兵”。

脫貧之後的生活更美好——南鄭區深度貧困地區群眾感恩奮進自強紀實

為了打消他的顧慮,鎮村幹部專門找來技術員,從田地整理、起壟覆膜、過程管理、防蟲治病、科學烘烤一步一步地口傳心授。他和妻子從種煙苗、除草、施肥、烤煙不停嘗試,起早貪黑地幹,短短兩三年,從試種一兩畝到20多畝,他們家烤煙越種越多。一年下來,光烤煙收入10萬多元。

立下了“脫貧志”,王強幹勁上來了。2017年,他又從村裡的互助資金協會貸款3萬元,養殖黃羊30只,目前已發展到近200只,去年搬進了200平米的新房。

摘掉貧困帽子的王強,子女的教育作為頭等大事,“再困難也要讓娃上大學,我沒學到文化,不能耽誤娃,不能讓下一代再把貧困戶的帽子戴上。”去年,王強的大兒子順利考上西安某大學,小兒子也考進南鄭中學。

天道酬勤,夢想不拋棄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總有一天會沐浴在夢想的光輝之中。

脫貧之後的生活更美好——南鄭區深度貧困地區群眾感恩奮進自強紀實

貧窮不可怕。不悲觀,不抱怨,不放棄,依靠政策,懂得感恩,知道奮進,他們或遇到過很多困難和沉重打擊,或因病、或因殘、或因變故,但不管怎樣,他們堅信有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援,一定能夠創造美好幸福的生活。在南鄭深度貧困片區,像古明忠、程敏、王強這樣依靠勤勞的雙手告別貧困的群眾還有很多。

文/圖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胡 毅 通訊員 劉雲鵬 肖 軍

作者/來源:西安晚報陝西新聞

脫貧之後的生活更美好——南鄭區深度貧困地區群眾感恩奮進自強紀實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選頭像-私信聯絡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