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樺甸:河泥培肥黑土地

2022-06-23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林業

淤泥用來種樹肥力好不好

北方五月,草木蔥蘢。在樺甸市部分村屯公路兩旁,片片耕地上整齊地覆蓋著厚厚的淤泥。

去年年底,樺甸市8個鄉鎮32個小型水庫同時推進小型水庫綜合治理工程,為水庫清淤擴容,去隱患,保春灌,淤泥上岸被送往低窪耕地,為耕地增肥力,促增產,助增收,真正實現了水庫治理與助農增收互惠共贏。

水庫清淤擴容 凸顯生態效益

樺甸市小型水庫綜合治理工程,共涉及八道河子、樺郊鄉、公吉鄉等8個鄉鎮。因各水庫建設年代較早,工程技術不發達,導致執行期間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安全隱患。

樺甸市水利局專家組多次現場踏查發現,各水庫庫區從除險加固開始執行至今,目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淤積,導致水庫無法充分發揮防汛功能和灌溉效益。大部分水庫環境現狀是髒、亂、差,不僅影響了當地居住環境,也給水庫管理造成了很大困擾。部分水庫“帶病執行”,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去年年初,樺甸市水利局提出建設樺甸市小型水庫綜合治理專案,作為樺甸市“761工程”進行規劃,經批准後,由市政府交由國發集團建設,樺甸市水利局負責專案監督及驗收。樺甸市高度重視小型水庫綜合治理工程,積極打造綠色通道,推動專案順利開展。

樺甸市八道河子鎮小孤山水庫清淤現場,四周圍起一圈近兩米高的土堆。工程完工後,這些岸邊土方將變成水庫的綠化帶,護住這方秀水。

水庫正南方向,一座高高的土堆,碼放平整。

春耕之時,小孤山水庫所在的八道河子鎮,將這些黑黝黝的土壤搬到農民的田地裡,用來填平耕地中的溝溝坎坎及恢復水毀後的耕地,為耕地增肥力,促進增產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八道河子鎮相關負責人說,水庫清淤工作不僅緩解了這裡的灌溉用水緊缺,還讓生態效益進一步凸顯,未來生態作用更加明顯。

“小孤山水庫上游有泉水注入,水質清澈,特別適合冷水魚生長。”站在淤泥堆成的土圍上,環視剛剛清理後的庫區,八道河子鎮興富村55歲的王鐵剛喜笑顏開。

幾年前,王鐵剛承包了小孤山水庫。他說,原來水庫平均僅有一米水深,清淤蓄水後,預計水面垂直深度將達4至5米。

水庫清淤工作為他帶來了新的希望,王鐵剛原來庫裡養了2萬斤冷水魚,收入近10萬元。他說,隨著水面加深,今年計劃投放4萬斤魚苗,預計收入能翻番。

淤泥搬進耕地 實現助農增收

樺甸市公吉鄉大肚川村水庫,剛剛清理出來26萬立方米淤泥,鋪滿了大肚川村的低窪耕地。水庫完成蓄水,目前正為今年的春灌工作提前蓄力。

樺甸市水利局副局長曹陽指著一塊黑土地告訴記者,這是從大肚川水庫庫底清出來沉積多年的淤泥,經鄉村兩級協調,免費為村民平整鋪展到低窪耕地上。淤泥所含有機物質較多,可以有效軟化逐年硬結的耕地,不僅可以改良土壤,還能增加農作物收成。

據瞭解,這些遍佈樺甸市8個鄉鎮耕地的淤泥正是來自全市32座小型水庫綜合治理工程,工程措施巧妙地將清淤處理與助農增收相結合,透過覆蓋耕地方式,解決了淤泥堆放和耕地肥力不足的問題,真正實現了水庫治理與助農增收互惠共贏。同時,極大提高了各個水庫防汛灌溉能力,有效改善了水庫周邊生態環境,可謂是多全齊美。

今年64歲的大肚川村村民李新福與大肚川村水庫同齡,大肚川水庫60多年首次清淤,讓李新福家的5畝農田厚了一層。

在李新福家的地頭,放眼望去,平整後的耕地高出路面近一米。隨著黑土夯實下沉,種子落地,這處低窪地將改頭換面變良田。

李新福笑著說:“庫底幾十年積累的有機質,這回全都用到耕地上,3年不用上化肥了,土質好,肥力足,原來種玉米畝產千餘斤,這回畝產2800斤不在話下,今年肯定是個豐收年。”

作為樺甸市國家山水林田湖草重點生態保護修復治理資金專案之一,這次小型水庫綜合治理工程總投資1。92億元,32座小型水庫的綜合治理任務,主要包括庫底清淤、壩體維修及綠化、溢洪道維修加固、老舊機電裝置更換等專案,其中,22座小型水庫將進行徹底清淤,清淤總量450萬立方米。

曹陽說,施工期選在冬季,將最大限度降低對水庫灌溉任務的影響,清出的沉積淤泥全部運送到全市8個鄉鎮的低窪劣質耕地,未來將持續發揮效益。目前,各水庫正在平行推進施工,其中17座水庫已完成清淤作業,5月底前32座水庫的綜合治理可全部竣工。

據介紹,工程全部完工後,可有效解決32座水庫各自存在的安全隱患、環境較差、無法充分發揮灌溉效益等突出問題。其中的22座水庫將直接增加450萬立方米庫容總量,極大提高了樺甸市防汛能力和灌溉能力,在促進小型水庫標準化建設,保證小型水庫標準內洪水防禦排程能力的同時,還能充分發揮小型蓄水工程錯峰減災作用,保護下游村屯農田免受洪澇災害,保證水田得到充分灌溉,維持糧食產量穩定。

大地復甦,草木萌動。隨著天氣轉暖,治理後的水庫周邊環境正獲得有效改善,生態環境也將進入良性迴圈。工程竣工後,水庫“帶病執行”將成為歷史,各個水庫又回到了“青壯年”,為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全面助力鄉村振興、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注入汩汩動力。

本文來源:吉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