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阿里小蠻驢解決“最後三公里”難題的關鍵:量產能力

2022-06-15由 澎湃新聞 發表于 林業

如何解決量產問題

9月17日雲棲大會上,阿里巴巴釋出了第一款物流機器人“小蠻驢”,專注於解決從代收點到使用者樓下的“最後三公里”。未來,小蠻驢機器人將率先在菜鳥驛站大規模投用。

阿里小蠻驢解決“最後三公里”難題的關鍵:量產能力

在9月17日的線上雲棲大會上,阿里首款物流機器人“小蠻驢”亮相。目前,阿里巴巴已註冊成立小蠻驢智慧科技公司,推進機器人的研發和量產落地。阿里方面介紹,小蠻驢每天最多能送500個快遞,明年就有量產計劃。

大廠的進駐無疑會為無人駕駛、物流機器人等相關賽道引發一系列連鎖效應。一方面小蠻驢對其他無人物流車創業公司來說,無疑是帶來了更多的挑戰;另一方面,有了大廠的背書,更多資金會湧入行業,這也會加速行業的發展。

但實際上,阿里小蠻驢仍然有兩大短板。雲啟資本董事總經理陳昱向澎湃新聞記者介紹,阿里的長處在其業務和運營上的優勢,能夠讓小蠻驢快速融入菜鳥體系,但劣勢在於造車技術和業務落地。

末端物流是整個物流體系中成本最高、效率最低的環節,小蠻驢是阿里提供的解決方案。不過,小蠻驢最終是否能夠真正解決“最後三公里”的問題,還要看這一模式落地運營後的成本效率比。

大廠進駐改變行業生態

低速無人車早已不是新鮮事物。目前,新石器、白犀牛、一清創新、行深智慧等初創公司均有針對不同落地場景的無人車相關產品。

另外,從更廣義的中國自動駕駛和機器人公司來看,最近獲得融資或有融資新動向的創業公司還包括Momenta、智行者、高仙機器人、AutoX、擘朗智慧等。

對賽道上的這些已經在探索商業模式的創業公司而言,阿里小蠻驢無疑是一個重磅競爭對手,瞄準了同樣的市場,致力於用機器代替高昂的人力成本。

“巨頭進入這個行業,說明巨頭能看到其中的價值,這就從側面去驗證了賽道的價值。”雲啟資本董事總經理陳昱向澎湃新聞記者評價道。

賽道的價值被大廠背書後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包括吸引更多的資金湧入這一行業。

“其實除了部分早期投資人以外,絕大多數投資人的判斷能力其實是有限的,他們需要有大廠的訊號,資金才敢進場。”陳昱表示,“今明兩年,更多資金會湧入這個行業,可能會讓早期融資困難的公司資金更加充裕一點點,整個行業會發展的更快。”

阿里無疑會成為行業生態中的重要玩家。

新石器CTO王偉寶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大廠的進駐,對行業生態來說,是一次升級。小蠻驢的出現,大廠的入局,會進一步完善了整個產業的上下游供需鏈條,對業內其他企業來說,既是機遇又是調整。一方面,會促進行業的技術發展,提升產品創新速度;另一方面,也會加速優勝劣汰的末位淘汰效應產生。”

“小蠻驢對創業公司有多大沖擊,關鍵在於說阿里把它放到多重要的一個位置。它到底是自己做,還是最後和別的合作伙伴一起做。”陳昱分析道,“因為大廠自己的資源也不是無限的,而且它也需要有邊界在這裡面,所以大廠和創業公司永遠是競合的關係。”

阿里小蠻驢的兩個短板

在物流配送領域,利用機器人補充人力的短缺並降低成本大有可為,但這並不是一件易事,陳昱向澎湃新聞記者介紹,這裡最難的地方是如何實現機器人的量產。

“量不上去,成本就降不下來,成本下不來,就永遠無法大規模推廣。”陳昱表示。

“目前行業內,不只有阿里這樣的大廠具備量產能力,”王偉寶表示,“新石器率先擁有全球首座無人車智造基地,在量產方面,作為曾經的‘唯一’也期待大廠的加入,更夠更加完善供應鏈體系,從而進一步降低無人車的製造成本。”

實際上,阿里進駐無人車賽道,並不是沒有劣勢。

“阿里強的地方在於,原來就有菜鳥這套物流體系在這裡面,可以利用它業務和運營上的優勢,快速進入領域並擴張。”陳昱表示,“但劣勢在於這裡面其實是要用到兩個技術的,一個就是自動駕駛的技術,第二個是汽車製造的技術,這兩個都不是阿里特別擅長的地方。”

另外,大廠內部的不同事業部是否能協同合作提高效率,而不是“互相打架”,也是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

陳昱提到:“達摩院本身不是個業務部門,更是偏AI基礎研究的部門,到最後它的東西是否能很好的落地,你能夠投入多少預算去買車去做運營,業務部門是否會配合,這都很難說。”

“最後三公里”為何難以解決

末端物流是整個物流體系中成本最高、效率最低的環節。和此前因增收“超時費”而引發爭議的豐巢快遞櫃類似,豐巢櫃是順豐為了“最後一公里”提出的解決方案,而物流機器人“小蠻驢”則是阿里為“最後三公里”提供的解決方案。

新石器CTO王偉寶介紹,“倉、運、配三大環節是快遞的主要成本構成,倉和運,都是集約化的,攤到單個成本就很低,只有派,在單件運輸成本看是最高的。快遞櫃的出現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到目前為止,快遞櫃依然是最高效的最後1公里解決方案。”

而事實上,“最後3公里”的問題不僅在快遞,在任何服務型行業都存在。外賣行業就是一個典型。

外賣大多在3公里範圍內進行配送。此前媒體報道《外賣騎手困在演算法裡》引發了重大的輿論熱議,也讓外賣小哥的工作處境收到了公眾的關注。美團、餓了麼等外賣平臺的系統演算法讓外賣小哥拼命壓縮送貨時間,以至於很多情況下,外賣小哥不得不逆行、走人行道、闖紅燈,才能勉強在配送時間的要求內完成任務。

外賣平臺目前仍然沒有讓企業、員工和使用者實現多方共贏。而阿里小蠻驢在物流配送領域希望用機器解決人力不足的方案,還只是一個初步的嘗試。

陳昱以外賣小哥的處境為例,表達了自己對“最後三公里”的悲觀態度。遵守交通規則的情況下,外賣小哥幾乎是不可能完成任務的,而如果換成無人駕駛機器人,它們又不可能不遵守交通規則。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對小蠻驢能否解決最後三公里配送的問題相對有點悲觀,因為目前從成本上還是效率上,實際上都還達不到大家的期望。”陳昱這樣表示,“它可能做一個小的極端狀況下的運輸,比如把一個樓的快遞或說外賣的需求收集起來統一配送,可以稍微從效率上面做一些彌補。但大規模推廣的話,成本效率要做到比其他方案更優還是比較難。”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