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三條魚”游出千億產業叢集

2022-06-10由 中國日報網 發表于 漁業

鑫發漁業多少船

在山東鑫發漁業集團藍潤金槍魚加工車間,剛剛出庫的金槍魚還披著雪霜。趁著魚體尚未解凍,工人麻利地進行著分解作業。上好的魚肉被切成厚薄均勻的生魚片,顏色鮮紅的魚片以克計量裝盒保鮮;其它部位的魚肉則進入另一套機器,經過醃製、蒸煮,變成了美味的金槍魚罐頭。該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金槍魚全身都是“寶”,能達到100%利用,生魚片和罐頭全部銷往歐美、日韓等市場。

“三條魚”游出千億產業叢集

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就要把資源稟賦好的、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做到極致。如今,在漁業經濟發達的山東榮成,鮁魚、金槍魚、魷魚這“三條魚”已悄然遊成一條完整的海洋經濟產業鏈,催生出20多個海洋食品、海洋保健品、海洋生物藥品等規模化精深加工企業群體,“捕全球、賣全球”的格局正在形成,走出了一條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相串聯的效益倍增之路。

近年來,漁業產業發展面臨著近海資源日益枯竭、生產要素成本不斷上升等不利影響。榮成人意識到,傳統的漁業經濟勢必需要供給質量和品牌信譽的提高,從“做得大”變為“做得好”。“不論是穩增長還是調結構,榮成的漁業經濟都需要提高質量和效益,加速經濟發展新動能的形成。”榮成市相關負責人表示。

作為我國遠洋漁業的主要捕撈品種,金槍魚對保鮮和加工條件的要求很高。但過去國內遠洋企業大多數沒有超低溫捕撈船隻和冷庫,不得不在海上低價出售,回運比例不足10%。單純依靠遠洋捕撈和水產品粗加工,不僅造成了高階資源的浪費,也使企業得不到高附加值回報。為改變漁業產銷“兩頭在外”的格局,鑫發集團先後投資7億元,建成全國規模最大的金槍魚加工基地,金槍魚捕撈100%回運深加工,相比在海外出售原料,價值提升十幾倍,實現高附加值回報。

面臨相似狀況的還有赤山集團,由於缺乏加工能力,過去遠洋捕撈的魷魚多被國外低價收購。為此,該企業先後投資建成嘉美海洋食品專案和海都海洋食品產業園,魷魚精深加工產能達到40萬噸以上,加工量佔國內總量的30%之多,成為亞洲最大的魷魚精深加工基地。

沒有落後的傳統產業,只有落後的產業傳統。榮成市積極引導企業實施“研發高階產品、拓展終端市場”的“兩端戰略”,致力於拉長、加寬、增厚海洋食品產業鏈條,加速推動傳統漁業轉型升級。

從水產的養殖、醃炸滷曬的粗加工到以海參多肽、生物海藻肥等海洋生物提取物的精深加工技術,依託資源的精耕細作,海產品加工企業紛紛摘掉了低端的“帽子”,直指高階市場。按照“食而優則健、健而優則藥”的思路,力促海洋食品簡單粗加工向精深加工,精深加工向醫藥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等高階領域轉型,一條上中下游銜接配套、前沿與資源對接、後端與生物高階接洽的全產業鏈加速形成,為經濟發展蓄積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當傳統動能由強變弱時,就需要新動能異軍突起。

培育品牌企業,發展品牌經濟,才能有力地適應、把握和引領經濟新常態,透過新舊動能轉換實現轉型升級。搶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機遇,泰祥集團順應“網際網路+”時代發展潮流,建立起跨境電商平臺和外貿綜合服務平臺,打造了全國首家同線同標同質平臺,創下韓國參雞湯進口第一單、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鮁魚水餃出口第一單、澳大利亞活牛進口第一單等多項進出口貿易的新突破。同時,由一條鮁魚引發的下游產業誕生——榮成市首個工業旅遊專案落地泰祥集團,遊客可以現場觀看鮁魚水餃生產過程,感受工業時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一條鮁魚,成就了一個自主化國際品牌。

在推進漁業產業轉型升級的實踐中,榮成市還適時搭建企業發展載體和平臺,高標準建設了集海洋高新技術開發、交易、科技孵化於一體的海洋生物產業園,打造了海洋科技創新孵化、會展交易、海洋生物醫藥、海洋生物製品、臨港服務和海洋生態增養殖六大功能區。

如今,榮成市產業茁壯成長,已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魷魚、金槍魚、蝦類產品、冷凍調理食品和海產罐頭加工出口基地,各種海洋食品端上了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餐桌。此外,擁有國家級技術研發中心、海洋功能食品工程實驗室和院士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站,成立山東省海洋食品營養研究院,參與制定系列國家和行業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