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低鹽食品為啥不吃香

2022-06-02由 今日滄州 發表于 漁業

鱈魚腸原味難吃嗎

低鹽食品為啥不吃香

本報記者 李昕也 攝影報道

“這瓶汽水零糖、零脂肪,買這瓶。”上週末,市民蘇晨在超市選購飲料時,把“零糖”食品作為優選。

隨後,她來到調料區打算買瓶生抽。“這種減鹽味極鮮,減鹽30%,對身體更健康,建議你買這種醬油。”面對促銷員的推薦,蘇晨並不感興趣。

記者近日走訪發現,少糖、無糖食品成為消費一大風口,但在減鹽食品方面,市場反響平平。

低糖食品隨處見

低鹽產品不常見

1月31日,記者走訪我市多家商超瞭解到,低糖食品多種多樣,而低鹽產品少之又少。

在位於清池大道一商超內,零糖、零卡路里的汽水,不加蔗糖的餅乾,無糖豆奶粉,零糖蛋糕比比皆是。相對於低鹽食品而言,只有一款兒童鱈魚腸和某品牌醬油在售。

低鹽食品去哪了?2019年11月的一項調查顯示,94%的中國城市消費者在過去6個月中曾試圖減少鹽的攝入量。但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很難見到低鹽食品的身影。

記者登入某電商平臺,搜尋“低鹽”關鍵詞,“淘”到的品類的確不多。低鹽、減鹽醬油是低鹽食品中的“扛把子”,其次是低鹽黃油,而低鹽火腿腸、蝦條這類零食基本都是給寶寶食用的。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低鹽食品是專供寵物食用的“口糧”。

“看到線下減鹽食品挺少,想從網上買,畢竟足不出戶可以買遍全國,沒想到網上的低鹽食品並不多,甚至一些低鹽食品是貓糧。”注重養生的劉潔告訴記者,現在的零食、掛麵、調味品等含鹽量都挺高。相比低糖產品,低鹽產品選擇有限。

據瞭解,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啟動的“三減三健”專項行動(“三減”指的是減鹽、減油、減糖)中,減油、減糖的概念逐漸深入人心,幾乎人人都知道油炸食品要少吃,少糖、無糖食品也受到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追捧,而在減鹽方面,市場效果大打折扣。

為啥“坐了冷板凳”

只因“夠鹹”成習慣

“其實減鹽醬油很早就有,但我從來沒買過。”蘇晨說,一瓶500毫升的普通生抽售價7元至9元,同等克重的減鹽醬油需要12元至15元。“價格貴在其次,主要感覺買減鹽醬油意義並不大,平時做菜少放點鹽就可以了。”

“薄鹽生抽、減鹽醬油、低鹽生抽的含鹽量都低於普通生抽,但從銷量來看,消費者的認可度並不高。”某超市調料區的促銷員告訴記者。

記者走訪發現,受飲食習慣的影響,很多人對低鹽食品的興趣並不高,消費者喜愛的美味大多“不差鹽”。

比如,滿口香脆的乾脆面,每100克含鈉1930毫克;臺式脆皮小香腸,每100克含鈉1300毫克;讓人慾罷不能的螺螄粉,每100克含鈉1750毫克……還有辣條、臭豆腐、無骨鳳爪、滷味冷吃等紅極一時的食品,都無一例外“夠鹹”。

“這一款香醇海鹽香芋片是新品,賣得特別好,很多顧客來了點名要買這種口味的。”在新華路一家商超,銷售人員告訴記者,某品牌推出的海鹽味香芋片一上市就贏得了不少回頭客。

記者對比營養成分表發現,一般30克裝的薯片含鈉170毫克,而這款海鹽香芋片含納超過200克。“感覺這種更夠味,更好吃。”一位購買該產品的市民說。

有研究表明,人可以幾天不吃甜食,但絕對不可以一天不吃鹽。鹽所引發的“無意識進食”,成為生產企業賺錢的秘訣之一。而且,當很多人沒有胃口的時候,就喜歡吃點鹹的東西來刺激味蕾。

也正因如此,“夠鹹”食品牢牢把持著“舌尖上的C位”。智研諮詢釋出的一份報告指出,我國休閒食品增速最快的前五大品類中,休閒滷製品、膨化食品、炒貨佔據了三個席位,而它們無一例外都是“鹽田”。

三大原因難“出圈”

期待迎來“拐點”

眾所周知,“無糖”概念已被很多消費者所認可,“零糖”“零卡”更是成為了食品袋上炙手可熱的標籤。

智研諮詢報告顯示,僅無糖飲料的市場規模就從2014年的16。6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117。8億元,年增長率達到38。69%。而減鹽食品的增長率遠遠低於預期。

一位業內人士分析稱,減糖容易減鹽難。首先,鹽對口味的影響很大,沒有鹽,很多食品會很難吃,所以減鹽難。其次,絕大部分人在飲食方面,對於口味的追求遠遠大於對健康的追求。最後,吃鹽多的危害遠不如吃糖多顯著,往往要多年後才能顯現出來,難以引起人們警覺。

雖然減鹽食品的市場關注度並不高,但仍有一些企業努力去嘗試。據瞭解,某品牌廠家就推出了減鹽50%系列薯片,用其他低鈉的調味料搭配出多種風味,包括原味、車打芝士、燒烤味等,以彌補鹹度降低造成的口味寡淡。還有一些醬油品牌商家也加入到“減鹽”陣營。

該人士認為,雖然目前減鹽食品的銷售不盡人意,但減鹽會成為食品行業發展的一個趨勢。伴隨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和科學知識的普及,減鹽食品將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可,其市場佔有率也必定會迎來明顯增長的“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