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貴州胸外科醫師“猛哥”:“不做良相願為良醫”

2022-05-31由 青瞳視角 發表于 漁業

青草膏可以消炎嗎

貴州胸外科醫師“猛哥”:“不做良相願為良醫”

羅猛在認真做文獻日記受訪者提供

中新網貴陽5月22日電 題:貴州胸外科醫師“猛哥”:“不做良相願為良醫”

作者 羅繼秀

猛哥,是同事們對他的尊稱,他還有一個很藝術範的網名“刀尖上的舞者”。

咋一看,稱呼很“猛”,可他的內心很細膩,從2012年開始帶治療組至今,近10年來,他有力而靈巧的大手主刀過近4000例手術,這個數字在貴州省胸外科界,應該算是一個較大的數字了。

他率先在貴州開展“劍突下單孔胸腔鏡縱隔腫瘤切除術”“單孔胸腔鏡肺葉切除術+系統淋巴結清掃術”等胸外科新技術。

他是貴州省第一屆高層次(“千”層次)創新型人才。他就是貴州省人民醫院胸外科行政副主任、主任醫師、貴州大學及貴州醫科大學碩士生導師、中國西南胸外科肺癌聯盟委員、意大利托斯卡納基金會醫院訪問學者羅猛。

“刀尖上的舞者”既形象地概括了他的專業特徵,也是他職業英文名doctor的音譯。這位出生於1976年12月的胸外科大夫,對待他的每一個病人都如同親人一樣關心,消除病人的焦慮,為病人解除痛苦。

從醫以來,羅猛深耕胸外科手術。2016年羅猛參加上海胸外科東方論壇會議,會上有個胸外科專家作了一個劍突下三孔胸腔鏡縱隔腫瘤切除手術演示,羅猛從這個演示中得到啟發:能否創新和改進手術切口和流程,採取劍突下單孔手術切除縱隔腫瘤。

開會回來以後,他就開始查閱文獻,認真研究病人的CT片,並請放射科的同事幫忙做胸壁及縱隔病變的三維重建影象。2017年,他做的首例劍突下單孔縱隔腫瘤切除術是一位縱隔腫瘤直徑2。5cm的年輕患者,手術切口僅3釐米,術後一週病人症狀明顯好轉出院。

第一次嘗試劍突下單孔縱隔腫瘤切除術獲得成功,實現了貴州省胸外科學者在這一領域零的突破,也標誌著貴州省人民醫院胸外科技術水平登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從此羅猛開啟了劍突下單孔胸腔鏡手術的開展。

貴州胸外科醫師“猛哥”:“不做良相願為良醫”

在上海東方論壇會場羅猛(右)與國際胸外科專家崗查雷斯交流。受訪者提供

羅猛告訴記者說:“劍突下單孔胸腔鏡手術在國內只有幾個大型醫院開展,這種手術難度大,要求高,但對病人的創傷明顯的減小,術後疼痛減輕、恢復快、切口小,而且比較隱秘,經美容縫合後切口很難被發現。”

經劍突下單孔切口對患者來說,不僅可以避開肋床,從根本上解決肋間神經損傷造成的術後胸部感覺障礙,而且透過劍突下單切口可以同期完成雙側胸腔手術,術中無需更換體位。

如今,這樣的手術,對羅猛來說,已經是駕輕就熟,每年可為300多名胸外科患者解除痛苦。

採訪中記者得知,羅猛之所以選擇學醫,這是他從小時候就有的一種情懷,他說:“小時候讀了范仲淹‘不做良相,願為良醫’的名句後,就有了當醫師的理想,1994年高考時考上了遵義醫學院五年制本科。”

大學畢業後,羅猛因為學習成績優異,留在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胸心外科從事臨床與教學工作。為了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實現他的良醫夢,他又繼續讀碩、讀博,2005年遵義醫學院心胸外科碩士畢業,2011年四川大學胸心外科博士畢業,師從我國著名胸外科專家周清華教授和劉倫旭教授。

羅猛醫療實踐與研究的一個重點,就是肺癌的治療與預防。而把他引上路的人,正是周清華教授和劉倫旭教授。這兩位教授在做人與做學問方面的人格魅力和專業素養及他們身上那種為國為民的情懷,謙卑的職業態度,讓羅猛在耳濡目染中,更堅定了要當好一名優秀的胸外科醫師。

也是這個時期,羅猛開始意識到胸外科未來的兩大發展方向:微創外科和器官移植。而胸腔鏡手術,就是胸外科微創手術的典型代表。

繁忙的臨床之餘,羅猛堅持開展研究,毫無怨言,靠的就是他身上的那種情懷。

“把每一名患者看作至親至愛的人”成為羅猛從醫的準則。羅猛說,記得那是他剛剛帶治療組的第三個月做的第一臺“氣管腫瘤切除術”,就是給一名26歲的女患者做的。氣管腫瘤患者少,氣管切除重建是一大挑戰,一般氣管切除長度不超過4cm,否則縫合後張力過高,容易撕裂導致吻合口瘻危及生命。因此,以往貴州省的氣管腫瘤患者,基本都是請省外的知名專家來手術,或者轉診到省外大型醫療中心治療。

“我把當時貴州省胸外科氣管腫瘤治療的具體情況告知病人,患者因為我的真誠,對我絕對的信任,就要求我親自給她手術。這對我來說是一種榮耀,更是一次挑戰。術前我把病人資料發給周清華教授請幫忙會診、評估手術計劃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手術計劃獲得周清華教授的贊同。在充分準備後,成功完成第一例氣管腫瘤切除術。”羅猛說,患者術後第5天順利康復出院。出院後患者每年來醫院複查一次,至今已術後9年了,沒有出現腫瘤復發和遠處轉移,達到了醫學上的臨床治癒。

貴州胸外科醫師“猛哥”:“不做良相願為良醫”

圖為羅猛博士(中)和他的團隊正在給一個患者做單孔胸腔鏡肺癌根治手術。

這個手術對羅猛來講具有醫學上的意義,又具有人生向上邁進的意義。

面對胸外科領域一些難題,羅猛致力於做民眾的好醫生。

胸外科手術因“耗時極長、精度極細、難度極高、風險極大”,因此羅猛稱自己是在“刀尖上的舞者”。在“刀尖”上挑戰,在毫釐中求精準,在極限中求突破。

一臺胸外科手術一般要1-3個小時。羅猛做過時間最長的一次手術,耗時14個小時,他像“釘子”一樣釘在手術檯旁,直到為患者縫好最後一針。手術後,羅猛已雙腿僵直,無法走動。經過10年的臨床磨鍊,羅猛的手術技藝從量變引起質變,現在40-70分鐘,他就可以完成一臺單孔胸腔鏡肺癌根治術。

2021年11月,羅猛被選派到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醫院掛職副院長,將先進的技術和理念帶到黔南州人民醫院。羅猛說:“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將自己的技術和理念傳授給更多的年輕醫師,為貴州省胸外科培養更多的優秀醫師,才能更好的服務於民。”每個週末,羅猛都會抽一天的時間在貴州省人民醫院給病人看病和手術。雖然很辛苦,但每當親眼看到患者從初見時的焦慮、害怕,到術後的開心、自信,他都感到深深的滿足。

“對於成千上萬的腫瘤、肺癌患者而言,早診斷、早發現、早干預,及時就醫,可以增加微創手術的機會,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羅猛說,

“從醫的路還很長。”羅猛說。作為一箇中青年的胸外科專家,他將繼續專注於胸外科微創手術的提升,打造貴州省胸外科的微創團隊品牌,為年輕醫師搭建更好的平臺,為民眾培養更多優秀的醫師;同時他還將學習肺移植技術,爭取拿到肺移植醫師資質,為貴州省肺移植中心的建立奉獻他自己的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