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這152公里的長江岸線藏著怎樣的生態密碼?

2022-05-09由 新華社 發表于 漁業

魚乾怎樣做成酒糟魚

新華社南昌1月28日電題:這152公里的長江岸線藏著怎樣的生態密碼?

新華社記者劉彬、郭傑文

石鐘山下,鄱陽湖與長江交匯,江湖兩色,千載悠悠。由此向上下游延伸,江西境內152公里長江岸線宛如一張蓄勢的弓。

近年來,江西將岸線整治與生態保護相結合,著力打造長江“最美岸線”。春節前夕,記者來到這裡,探尋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背後的生態密碼。

(小標題)拆建:非法碼頭變身公園 長江岸線“顏值線上”

從石鐘山出發,順流而下,江西湖口段長江大堤猶如長龍側臥,堤內綠化帶生意盎然,不時看到有人在堤上散步。

“原來這一帶有很多非法碼頭,我們把它拆除、整合、規範。”湖口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管委會主任周紅斌說,非法碼頭拆除後,部分江岸重新復綠,成了居民休閒的好去處。

“以前這裡很雜亂,現在乾淨整潔,像個公園,我們都喜歡來散步。”附近居民徐先生說。

這處長江大堤的變化,是江西長江岸線整治的一個縮影。記者瞭解到,近年來江西累計在長江岸線拆除碼頭74座、泊位87個,恢復岸線7。5公里。

江面船舶往來,江岸車輛穿行……位於九江彭澤的紅光綜合樞紐碼頭一片繁忙景象。江西以岸線整治為契機,推進港口建設提質升級。

“這個碼頭擁有4個5000噸級泊位,年設計吞吐量65萬標箱。”九江長江港口集團運營管理部工作人員於麗江說,這是江西規模最大、裝置最齊全的集裝箱專用碼頭,已成為周邊貨物的中轉集散地之一。

(小標題)治汙:“0。75>2。89” “經濟賬”裡有“生態賬”

走進位於江西湖口的方大九鋼深度水處理站,記者看到,汙水經數道工序處理後,不僅可以養魚,甚至達到直飲標準。

“公司廢水迴圈利用率達97。4%,天氣晴好時能實現零排放。”方大九鋼動力廠供水車間副主任謝海洪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從長江取水,每噸成本不到0。75元,而廢水迴圈利用的成本高達2。89元/噸。儘管如此,企業依然堅定走綠色發展的道路。

除汙水迴圈利用外,高爐廢氣也被回收發電。方大九鋼動力廠執行一車間副主任王徽告訴記者,僅高爐廢氣回收發電這一項,公司一年就能節省標準煤4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4萬噸。

“監管部門對重點企業制定‘一企一策’整改方案,以最嚴要求促進環保標準提升。”九江市湖口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彭偉偉說,經過對園區全方位改造,汙水、廢氣等都要進行嚴格淨化處理,無害後才能排放。

據瞭解,為保護長江生態,近年來江西關停長江沿線上千家小散亂企業。周紅斌告訴記者,近年來園區加大投入強化監管,在服務企業的同時尋求轉型,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小標題)轉產:從捕魚到護魚 老漁民獲“國際巡護員”獎

家住江西省九江市濂溪區的王第友打了30多年魚,幾年前,他有了新身份——江豚協巡隊隊長。

“我在2016年加入協巡隊,主要工作是沿著長江岸線和鄱陽湖巡護。”前幾年看著水裡的魚越來越少,打了一輩子魚的王第友覺得很痛心,轉行做巡護員。老王覺得這是在“還債”。

2021年,王第友獲得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頒發的“國際巡護員”獎。他告訴記者,隨著禁捕和巡護力度加強,明顯感到長江水生物種在增加,江豚不時聚集浮現,䲘魚等一度絕跡的魚類也“重出江湖”。

實施“十年禁漁”,江西出臺多項政策,已幫扶5萬多名漁民轉產就業。禁漁禁的不是生計。在江西省瑞昌市,當地上岸漁民成立漁業公司,開展人工養殖,不僅讓自己富起來,還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

“公司提供魚苗和技術,還幫著銷售,這魚養起來輕鬆,收入也有保障。”瑞昌市碼頭鎮赤莊村村民何忠良告訴記者,以前捕魚年收入在5萬元左右,現在養魚收入實現翻番。

記者瞭解到,當地漁民還對魚進行深加工,做成魚乾、酒糟魚等,打響品牌、壯大產業。

千百年來,長江哺育著兩岸居民,生生不息。如今,在江西152公里長江岸線,秉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這條“母親河”與兩岸居民,正續寫著新的故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