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朗讀者》賴聲川:人心向善,命運亦饋之以善

2022-04-10由 錢江晚報 發表于 漁業

一個西一個丁讀什麼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裘晟佳

謝謝,是我們還在牙牙學語時,就最先會被父母教會的詞語。

從學會的那天起,“謝謝”就是陪伴我們成長最簡單卻又最溫暖的存在。

然而,人的命運與情感,同樣很奇妙。在很多時候,這簡簡單單的二字,卻彷彿有了千萬斤的重量,沉甸甸的,怎麼也說不出口。

7月14日晚,央視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第二季第9期,就以“謝謝”為主題詞講述了一個個暖心的故事。

其中一個故事的主人公,是戴著黑框眼鏡,留著標誌性長髮+大鬍子的

戲劇藝術家、華語世界劇場翹楚——賴聲川

《朗讀者》賴聲川:人心向善,命運亦饋之以善

【少年喪父,命運意外改寫】

今時今日,即使你不看舞臺劇,多少也會對賴聲川的“表演工作坊”以及《暗戀桃花源》、《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寶島一村》、《如夢之夢》等名作有所耳聞。

《朗讀者》賴聲川:人心向善,命運亦饋之以善

自1984年11月表演工作坊成立以來,賴聲川一直用戲劇講述著別人的故事。而在《朗讀者》的舞臺上,我們終於有機會了解這位“造夢者”自己的故事。

賴聲川出生於美國華盛頓,12歲時,他跟著父親回到臺灣。

《朗讀者》賴聲川:人心向善,命運亦饋之以善

在美國優秀到跳級的少年怎麼會想到,自己回臺灣後竟然從“學霸”變成了“學渣”。

他被剃了小光頭,揹著書包,拎著便當,天沒亮就出門上學,天黑了才回家,全紅的成績單“照亮了他的前程”。

《朗讀者》賴聲川:人心向善,命運亦饋之以善

少年讀了一個月,就忍不住向父親表示希望可以回到美國去上學。而父親的一句話,就把他問得啞口無言。

《朗讀者》賴聲川:人心向善,命運亦饋之以善

如果成績不好留級,對於一個孩子來說,還是可以接受並且熬過去的事情。那麼,14歲那年發生在父親身上的變故,對於他來說,則是無法承受之重——那一年,賴聲川的父親病逝。

《朗讀者》賴聲川:人心向善,命運亦饋之以善

《朗讀者》賴聲川:人心向善,命運亦饋之以善

從此,母親挑起了養家餬口的重擔,將他和哥哥養大。

賴聲川說過,凡你走過的腳步,都會隱形地走向一些新的地方。我們每個人的今天,就浸潤在每一個昨天當中,你的未來就是你現在正在創造的。他與太太丁乃竺的相遇,亦是如此。

1972年,賴聲川考上了輔仁大學英語系。

那時,他在忠孝東路一個叫“艾迪亞”的西餐廳唱歌,跟他同臺的是胡因夢、胡德夫,蔡琴、羅大佑、李宗盛都是他的聽眾。

這個地道的文藝青年,不僅會唱歌、演奏,他還忙著畫畫、編校刊、寫小說寫詩。

《朗讀者》賴聲川:人心向善,命運亦饋之以善

1974年的某一天晚上,賴聲川在朋友的介紹下,在餐廳的閣樓裡,見到了當時已經名聲在外的臺大哲學系女生丁乃竺。

賴聲川見到丁乃竺第一眼,就覺得她似曾相識,而且感覺兩人已經認識很久了,“然後我就覺得,她就是我的老婆。”

緣分天註定,大學一畢業,賴聲川就與被自己稱為“如意寶”的丁乃竺結婚了。

當時有個小插曲,因為丁乃竺比賴聲川大一歲,而未來岳父又是很傳統的人。賴聲川心裡打鼓,不知道怎麼過岳父大人這一關。

很巧,他看到報紙上有篇文章,說的是如果太太比先生年紀大,離婚率比較低。賴聲川樂了,把報道剪下來給未來岳父看,果然過關了。

《朗讀者》賴聲川:人心向善,命運亦饋之以善

【人生如戲,緣分妙不可言】

賴聲川和丁乃竺,都是很有規劃的人,上大學時就決定出國留學。當時臺灣並沒有什麼現代戲劇活動,賴聲川就申請了一些著名的學校,並最後選擇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1978年,兩人結婚一個多月後就到了美國,一個學戲劇(博士),一個學教育行政(碩士)。

《朗讀者》賴聲川:人心向善,命運亦饋之以善

正如賴聲川在節目中所說的,兩人兩年辛苦攢下的積蓄,都存在了一個非常要好的朋友那裡。而一個月之後,朋友連人帶錢一起失蹤了,之後再也沒有出現過。

《朗讀者》賴聲川:人心向善,命運亦饋之以善

當時,丁乃竺顯得非常冷靜和鎮定,一點恐懼都沒有。她對賴聲川說,“現在我們要想辦法自己賺錢了。”

於是,兩人開始了在餐廳的5年打工生涯。賴聲川做服務員,管收盤子;丁乃竺在前臺做領位員。

賴聲川至今還清楚地記得,第一天打工結束,兩人回家一句話都講不出來,累死了,“夜裡12點多,我們就坐在床上,看著彼此,但沒有抱怨。”

《朗讀者》賴聲川:人心向善,命運亦饋之以善

而正是這一夜間的變故,讓賴聲川學會了從現實世界中觀察和思考人生。

《朗讀者》賴聲川:人心向善,命運亦饋之以善

餐廳就像一個大舞臺,每天都在上演不同的未經彩排的劇目。

《朗讀者》賴聲川:人心向善,命運亦饋之以善

而他和客人,都是在舞臺上的演員,你來我往,好不精彩。

《朗讀者》賴聲川:人心向善,命運亦饋之以善

《朗讀者》賴聲川:人心向善,命運亦饋之以善

與此同時,丁乃竺順利拿到了碩士文憑,但因為懷了大女兒賴梵耘,她放棄了繼續讀博的決定。此後,她一邊帶孩子,一邊打工,支援賴聲川讀書。

在堅韌、豁達的兩人看來,這些當時足以打垮他們的經歷,是老天爺對他們的歷練。賴聲川說,“她(丁乃竺)就是像陽光一樣,到哪裡就點亮哪個地方。”

《朗讀者》賴聲川:人心向善,命運亦饋之以善

“我非常相信宇宙間萬物是相互依存的,我們不是獨立活在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是獨立存在的。”

命運這東西,真是妙不可言,一次又一次印證著這個道理。

1988年,他和丁乃竺來到印度北部一個叫比爾的小鎮。從德里坐車要十八個小時才能到那裡,那裡沒有水沒有電也沒有路。

當時,丁乃竺說,她想洗個澡。洗澡的水,是一個老奶奶從山上取下來的。丁乃竺用這桶水洗澡、洗頭還洗了衣服,都還省不得倒掉,因為實在是太珍貴了。

《朗讀者》賴聲川:人心向善,命運亦饋之以善

於是,兩人回到臺灣,與朋友一起湊了3萬美金,為那個地方通了水電,還鋪了路。

2009年,賴聲川的女兒要結婚了。她在印度認識了未來的丈夫,而兩人決定舉行婚禮的地方,正是比爾。

《朗讀者》賴聲川:人心向善,命運亦饋之以善

賴聲川和丁乃竺在女兒婚禮時故地重遊,感嘆世間萬物竟有如此這般奇妙的緣分。

《朗讀者》賴聲川:人心向善,命運亦饋之以善

【《寶島一村》,戲如人生】

1983年,獲得戲劇博士學位的賴聲川有些迷茫,覺得回臺灣會有點辛苦,因為臺灣是一個沒有戲劇工業的地方。

“換句話說,我得到的訓練是做導演,但是我沒有劇本,沒有演員,也沒有舞美設計、服裝設計、燈光設計,連一個劇場都沒有。我到底能做什麼?”

這時,劇作家姚一偉先生寫信,邀請他回臺灣從事藝術教育工作。

賴聲川同意了,回到臺灣任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院長。

1984年11月,著名舞臺劇劇團表演工作坊正式成立。賴聲川開始劇場創作,被譽為“臺北劇場最閃亮的一顆星”。

《朗讀者》賴聲川:人心向善,命運亦饋之以善

▲表坊草創時期:李國修、賴聲川、李立群

1985年3月,《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正式演出。這部借用相聲形式的舞臺劇,讓觀眾從頭笑到尾。而在笑聲的背後,探討的卻是已然逝去的文化元素。

《朗讀者》賴聲川:人心向善,命運亦饋之以善

1986年,講述悲喜劇在舞臺上奇妙碰撞的故事《暗戀桃花源》在臺灣公映。從此成為三十年常演不衰的經典劇目。

《朗讀者》賴聲川:人心向善,命運亦饋之以善

▲金世傑與丁乃竺主演的第一版《暗戀桃花源》

“雖然這個故事是我自己創造的,但我並沒有一個原形故事,更大的靈感來自於我處的社會的一種吵吵鬧鬧的狀況。臺灣那個時候是很熱鬧的,快速的經濟發展造成了一種很不安的生活步調,我們的生活處於一種忙碌而隨時被打斷的狀態,似乎最後主導我們生活的是干擾本身。《暗戀桃花源》就是這樣一回事。”看似虛構,腦洞大開的故事,靈感亦來自現實。

而2018年,是那部讓林青霞“看得我如醉如痴,時而感傷時而欣慰,有時大笑,有時哭泣;淚還沒幹又破涕而笑,還沒笑完又哭將起來……”的《寶島一村》公演十週年。

《寶島一村》以身為眷村子弟的知名電視人王偉忠講述的100多個眷村故事為創作藍本,講述了趙、朱、週三戶眷村人家幾十年的離愁別緒和生活變遷。

《朗讀者》賴聲川:人心向善,命運亦饋之以善

十年來,《寶島一村》成為兩岸戲劇最受歡迎的演出之一,被稱為當代華語原創現實主義戲劇的創作高峰和市場奇蹟。

2018 年5月20日,《寶島一村》十年北京站演出開票,四場5600張票迅速售罄。

熟悉賴聲川的人都知道,他多來一直採用一種非常特殊的創作方法——即興創作。

這種“天馬行空”的創作方法,來自於他在伯克利大學戲劇專業所受的教育。在那裡,他師承了雪雲·史卓克傳授的集體即興創作方法。

所謂集體即興創作方法,指的是創作者在產生出一個創作理念之後,透過與演員的互動關係來創作。比如《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摘星》等幾個戲,甚至是“不預設劇情、不預設架構”的。

正如賴聲川經常講的:“在即興創作之中引用‘天馬行空’的隨機原理,把整個創作過程視為一種有機的探索和發現,最後才達到演出形式和內容的統一。”

《朗讀者》賴聲川:人心向善,命運亦饋之以善

而這樣大膽的創作形式,也正是基於賴聲川多年來對現實生活的尊重與理解。

《朗讀者》賴聲川:人心向善,命運亦饋之以善

《寶島一村》中,有很多角色的創作靈感,正是來源於賴聲川身邊的人。

比如,周寧的原型是賴聲川爸爸最好的朋友王伯伯。王伯伯打麻將的時候喜歡抽根菸,和牌就會站起來跳個舞唱個歌,把另外三個人氣死,然後他再坐回去繼續打。

創作中,他也無時無刻不體現出在過往人生中所感悟的“人性”。

在《寶島一村》裡,有一個表情搞怪的“串場帝”引發了全場無數笑聲,“但這個角色原本是沒有的。”

賴聲川說,飾演“串場帝”的男生,原來是劇組的小助理,無論颳風下雨,每次排練他都是第一個到最後一個走,而且劇本背得比演員還熟:“我覺得,他應該得到上臺的機會,這對他來說是公平的。”最後,賴聲川硬是幫這個男孩子“捏”了一個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