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蘑菇教授”王增池

2022-07-14由 中國教育新聞網 發表于 農業

羊肚菌如何篩選

“太搶手了!剛採下來的羊肚菌賣到了每斤80至100元,幹品能賣到每斤500元!”日前,羊肚菌喜獲豐收讓河北東光縣秦村鎮秦一村村支書彭炳濤高興得合不攏嘴。這份豐收的喜悅離不開“蘑菇教授”王增池的努力。

羊肚菌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和醫用價值,被譽為“菌中之王”。從2016年起,滄州職業技術學院食品生物工程系教授王增池的研究視線對準了滄州當地還沒有栽培的一個菌種——羊肚菌。

2016年,王增池帶著學生在試驗田首次引種羊肚菌並初獲成功。2018年,河北青縣一個農業種植合作社嘗試種植羊肚菌失敗以後,合作社負責人慕名找到了王增池。

從這以後,王增池及其團隊開始更積極地同當地農戶對接,透過加強菌菇研究助力百姓發家致富。

從最開始去衡水、保定等地參觀,再到確定以秦一村村支書彭炳濤為代表的幾名“吃螃蟹的人”,再到指導村民建起羊肚菌冷棚種植、大棚無花果套種、大棚葡萄套種等不同型別的“試驗田”……為了百姓發家致富,王增池奔波不停、不遺餘力。

功夫不負有心人,秦一村第一次試種羊肚菌畝產就近千斤,而且供不應求。如今,秦一村正計劃著秋後進行大面積推廣。周邊村莊縣甚至周邊縣市的人們得知訊息後每天都有不少人來參觀學習。前兩天,滄縣還組織40個村的黨支部書記專程到秦一村“取經”。

紮根滄州這片熱土,王增池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把自己的科研與當地實際結合起來。這些年,她走進南皮、吳橋、海興、獻縣、黃驊、任丘等一個又一個縣市,足跡遍佈滄州的田間地頭。羊肚菌成功之後,她沒有停下腳步,又將目光對準了滄州東部鹽鹼地集中區域所生長的一種野生菌種——“茅窩兒”。

“茅窩兒”是當地人世世代代對一種長於茅草間的野生菌種的俗稱。這種菌類因只出現在連續陰雨天氣後的茅草地裡而得名。

夏天陰雨天時,別人是往家裡跑,王增池卻往外跑。滄縣、海興、黃驊一帶的田野裡都留下了她的足跡。2019年,她關於野生茅窩菌的生物學特性及栽培馴化,被成功立為課題。

從實驗室裡一個罐頭瓶子裡成功長出菌絲,到泡沫箱裡取得成功,再到在試驗田裡小面積試種……不久前,王增池和同事們成功篩選培育出3個菌株,標誌著茅窩菌人工栽培技術在滄州市取得試驗性成功,鹽鹼地上又填補了一個人工栽培菌種的空白。更重要的是,這有可能促成一個新興產業,給當地百姓帶來真金白銀的收入。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從大學校園到鄉村田間,從人民教師到田間技術員,從實驗室到林下冷棚……“蘑菇教授”王增池,一直在路上。

《中國教育報》2021年06月22日第3版

作者:本報記者 周洪松 通訊員 尹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