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萬萬沒想到,你是這樣的“紅標頭檔案”:投機式做號摸準了搞錢的門道,吃透了恰飯的精髓

2021-06-25由 新京報 發表于 漁業

紅標頭檔案是什麼意思

近日,有圖有真相,網友發帖爆料,展示了一個公眾號如何從軟色情賬號轉變為割養生保健韭菜,最後假冒政府公文釋出賬號的全過程。

萬萬沒想到,你是這樣的“紅標頭檔案”:投機式做號摸準了搞錢的門道,吃透了恰飯的精髓

公眾號名字變更記錄。圖片來源:網友微博截圖

公號的名頭很唬人,自稱“紅標頭檔案”。簡介是“屬於政府檔案賬號,第一時間同步國家有關部門公告發布”。

然而,點開公號改名記錄,立刻有種脫掉“畫皮”,美女變鬼的既視感——

註冊時起了個有明顯色情意味的名字,後又改為“健康財富之門”。到2019年,該公號從“紅色檔案”改名為“紅標頭檔案”,開啟了渾水摸魚,冒充官方賬號的漲粉套路。

真是一出大戲!如果不是公眾號保留了更名記錄,這門借“紅標頭檔案”割韭菜的生意,差一點就成功了。

有自媒體運營者介紹,改名忽悠粉絲,是一些不良自媒體慣用招數。因為每個主體名下的公眾號數量有限制,一些公眾號“哪有流量去哪裡”,快速吸粉變現之後馬上改名,洗白之後繼續幹壞事。

不斷更名打擦邊球,改名鬧劇揭露的正是一些自媒體熱衷投機的真相。

近年來,呼嘯而來的網際網路浪潮,孵化了大量自媒體賬號。有人掏空自己搞創作,打造優質內容以饗讀者,卻也有人靠抄襲、打法律擦邊球年入不菲。

有一句話叫,人人都是自媒體,人人都能做自媒體。但是,如果運營者只嗅到金錢的味道,卻不顧行業規則與社會道德底線,只會讓自媒體行業日漸“泥沙俱下”。

在一些自媒體運營者眼中,絞盡腦汁打造“10萬+”爆文,變著花樣“吸粉”,想方設法變現,賣課程、賣產品、賣流量、接廣告才是終極目的。

在千篇一律的垃圾內容充斥公眾視野的時代,一些人撕開內容創作的底線,露出“一切皆生意”的本質。

這個公眾號,從打色情擦邊球,到看似“一臉嚴肅”地釋出公文,馬甲不斷進化,不是因為運營者思想進步了,而是“參透”“韭菜大法”了——打著什麼名號容易賺錢,那就做什麼,盡顯投機主義嘴臉。

藉著網路發橫財,操著鐮刀割著“韭菜”的人越來越多,也暴露了這個行業尷尬的現狀。

這些年來,自媒體亂象頻出,有關方面曾主動出手,對低俗類、標題黨類、謠言類的違規內容加以封禁。

儘管有所收效,但架不住自媒體賬號如過江之鯽,釋出內容浩如煙海。更何況,類似“紅標頭檔案”式賬號,摸準了“搞錢”的門道,吃透了“恰飯”的精髓,知道如何漲粉吸睛,又不至於踩到紅線。

那麼,對這些投機者,真的就毫無辦法?就只能眼看其披上畫皮,蹭資訊熱點引流,戴上“紅標頭檔案”的高帽,忽悠粉絲收割流量?

應該看到,受眾媒介素養正在提升,越來越多的粉絲,懂得擇良木而棲。如果一些自媒體賬號,只知道“割韭菜”、做生意,久而久之,自會被聰明的粉絲“一鍵取關”。

更重要的是,規範平臺生態,加強原創內容保護,讓“複製貼上”的生意做不下去。

同時,重塑自媒體運營規則,從演算法上加以傾斜,實現良幣驅逐劣幣,提升自媒體賬號的“底線”。

□白晶晶(媒體人)

編輯:馬小龍 實習生:葉可慧 校對: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