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水緣文學」大腹便便的老高查起了血脂|王金山(安徽)

2022-04-08由 水緣文學 發表于 漁業

一紙杯多少毫升水

大腹便便的老高查起了血脂……

省直機關幹部老高,近年來由於經常下去“檢查”工作,營養嚴重過剩,近期感到頭暈眼花心慌胸悶,便到醫院做了“TG、T—ch”等項檢查,檢驗結果出來後,令老高大吃一驚:血清甘油三脂(TG)是4.95mmol/L(正常值0.22~1.21mmol/L)。當晚,老高拿著化驗單來請教我,我看後,對他說:“TG增高對人體的動脈粥樣硬化雖非直接的作用,但畢竟有助於硬化的發生,因為高TG血癥可使血凝固增強,還可抑制纖維蛋白溶解,容易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其二,未經治療或血糖未被控制的糖尿病人,血清TG升高,這是由於糖不能充分利用,機體所需要的能源必須加強動員脂肪,同時肝臟合成甘油三脂亢進,以致TG增加;其三,腎病綜合徵患者伴有高脂血症,當血清白蛋白下降至15g/L以下或長期血液透析者,多伴有TG增高;另外,有家族性高脂血症亦可使TG增高。當然,這還有一定的外在影響因素,可誘使TG增高,如取採血液標本必須要求被檢驗者禁食12~16小時,但飢餓時間又不宜太長,如超過了這個時間,又易使內源性TG增加;同時,標本不能在室溫儲存,應存在冰箱內,否則反而導致結果偏低;最後要交代的是,在臨採血前的一天絕對不可飲酒,要不然,容易引起TG結果假性增高,造成醫生誤判。”

“哎呀,我在採血的前一天,喝了酒……”老高驚詫地把大腿一拍,說道。

“那麼,我勸您按要求,再去醫院重查一下,以獲得準確結果……”筆者建議道。

老高聽了我的話,嚴格按要求隔日又去醫院重查了一下,結果仍高,是3.96mmol/L,但比前次查的結果低了不少,看來,老高的“大腹便便”確實出問題了。那麼,出了什麼問題呢?

我又看起了血脂分析中的另一項血清總膽固醇(T—ch)測定的檢驗值:8.73mmol/L(正常值是2.82~5.95mmol/L)。於是,筆者告訴老高,T—ch增高,首先要排除季節的影響,如男性冬季可升高,夏季可降低,女性則相反。其次,時間因素,因為膽固醇水平有月間、日間差異,甚至在膽固醇不穩定者每小時都可出現較明顯的變化。另外,婦女在排卵期可降低,排卵後可升高;月經期前可急驟下降,月經後再次升高,其變化幅度有10%~25%之多;婦女妊娠期可升高;卵巢摘除的年青婦女可增高。排除了這些生理影響因素,如確實增高,就是患病了。大概患了什麼病呢?(1)原發性(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2)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等患者;(3)腎病綜合徵、類脂質性腎病等;(4)糖尿病、膽石症、膽汁淤滯等;(5)甲狀腺機能低下;(6)長期高脂飲食、精神緊張和妊娠期等,均可使血清膽固醇增高。

“如果降低會是什麼毛病?”老高憂心忡忡地問道。

“排除了上面所說的生理因素外,就要考慮嚴重的肝臟損害,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癌腫、結核等,像甲亢、嚴重貧血以及消化不良綜合徵等。”筆者一口氣地解釋道。

“估計我是什麼毛病呢?”

“不能排除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老高的血糖也偏高)、膽石症等,希望到醫院進一步作體格檢查,早確診早治療。另外,若能再做餐後血脂即甘油三酯檢查當更好……”筆者婉言相告。

“什麼?餐後血脂?”老高一驚一詫地問道,“王醫生,您沒搞錯吧,我只聽說查餐後血糖,從來沒有聽說查什麼餐後血脂……”

“是的,傳統觀點查血脂往往都是餐前,醫生也囑咐病人早晨不要吃飯,即空腹抽血,說那樣較準確,其實,現代理念認為查餐前(空腹)甘油三酯水平,不能準確反映體內甘油三酯代謝的狀況,因為人們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都處於進食狀態,即餐後狀態,而常規血脂化驗的指標中,甘油三酯受飲食的影響最大,而查餐後血脂即甘油三酯的意義也就愈來愈大。”我喝了一口茶,緩緩地說道,“近年來,有關醫學專家在研究中發現,正常人進食高脂飲食的6—8小時,血甘油三酯水平基本恢復空腹狀態,但冠心病患者不僅餐後甘油三酯水平的上升幅度大,而且餐後6—8小時仍然維持高水平,與正常人有顯著的區別。此外,餐後甘油三酯越高者,血管壁也就越厚,管腔阻塞自然更嚴重。目前認為,餐後的甘油三酯升高是引起冠心病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也就是說,餐後甘油三酯顯著升高的患者發生冠心病的危險性增大。因此,化驗餐後甘油三酯水平對於冠心病的早期防治有積極的意義。”

“是嗎?”老高一愣,隨即嗨嗨笑道,“嘿,今天收穫還真不小呢,好吧,明日我就去查一次餐後甘油三酯……”

“不是查一次,而是查4次……”我意猶未盡地說,“按規定先吃高脂肪的食物,然後在規定的時間內抽血,即餐後2小時、4小時、6小時、8小時化驗甘油三酯濃度,即可基本上確診或排除餐後高甘油三酯血癥……”

老高到醫院作了詳細檢查,診斷結果跟我判斷的差不多。於是,老高加入到了“病族”大軍中去,從此與健康劃了句號。老高的“檢查(吃喝)”、“研(煙)究(酒)”,致身體損害,怪誰呢?

「水緣文學」大腹便便的老高查起了血脂|王金山(安徽)

(原載湖北《家庭保健》雜誌1999年9期)

失眠,難言的痛苦

有這樣一則笑話令現代人深思。說是有個小偷,近年來“生意”愈來愈難“做”,幾乎到了“失業”的地步。為什麼?因為現代人幾乎晚上都不睡覺,“粘”在電腦、手機上,女人“粘”夠了,男人接上“粘”,待到“粘”完了,天也“粘”亮了。人家不睡覺,你小偷如何“下手”?於是,這個“小偷”無比苦惱,無比憤怒……

後來,這個“小偷”改變了“戰略戰術”,晚上睡覺,上午(6。00—10。00)“工作”,嘿,這時的“夜貓子”們都在呼呼大睡,偷兒們的成功率佔98%呢!於是,在一次小偷“學術交流會”上,這個小偷的“經驗”被“重點推廣”。

省城一家大酒店的女總經理孫某,今年36歲,是位在商場上叱吒風雲的人物,然而,她最近卻非常痛苦地來筆者處就診,要求推拿、針灸、理療或全身保健按摩等等。筆者問緣故,這位女老闆毫不保留地傾訴道:“夜夜睡不著,有時真想自殺……”“為什麼呢?在常人看來,你的名譽、地位、金錢、權勢,都已基本具備,睡不著覺是何原因呢?”筆者小心地問道。“嗨,每人有每人難唸的經……”女老闆苦惱地說,“商場如戰場,每天下來,彷彿精疲力竭,靠太太口服液、安腦補神糖漿等等維持著,剛開始還可以,現在也無效了……”

筆者同她進一步交談,發現這位女老闆生活長期沒有規律,酒店生意好時,幾乎不分白天黑夜地幹,半夜了,還要陪客戶喝酒跳舞,下半夜因睡不著,並吸菸、喝咖啡、“網聊”等。另外,她那“花心丈夫”也令人煩惱……如此,她怎麼能不使身心疲憊而睡不著覺呢?

現在,像孫老闆這樣的“夜貓子”又有多少?

解析

近年來,患失眠症的人日益增多,這是為什麼呢?當代社會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人們的緊張程度越來越高,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複雜,這就造成了患各種各樣失眠頭痛的機會越來越多。試想一想,激烈的競爭,下崗待業,沒完沒了的會議,沒完沒了的作業,職稱晉升的考試,上下級關係的協調,人來人往的擁擠場面以及大氣汙染、噪音、“辦公室綜合徵”、“網路綜合徵”、“慢性疲勞綜合徵”、“隱性更年期綜合徵”等等,人們從一開始上班神經就開始繃緊,肌肉不能鬆弛,晚上下班了乃至整個夜晚還在“轉”,因此,“我失眠”便可隨時聽到了。

說起來您可能不相信,有關部門曾經對全球範圍包括我國在內進行了大規模的關於睡眠質量的調查,在我國的總數超過1萬人被調查中,存在易醒、醒得過早,睡眠時間不足、睡眠質量不好等問題的達四成以上,由此帶來的影響是一半以上的人會在白天精神不振、打瞌睡,另一部分人則情緒不佳或白天活動受限。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對14個國家15個地區的25916名在基層醫療機構就診的病人進行調查,發現有27%的人有睡眠問題。據報道,在美國,失眠發生率為32%~50%,英國為10%~14%,日本為20%,法國為30%。在我國,失眠發生率在30%以上,50%的學生存在睡眠不足。其中女性發病人數是男性的1.5倍,3/4是40—60歲的中老年人。另外據悉,如今大多數人的失眠則與精神心理因素有關。

關於睡眠的重要性有多少人知道?據有關專家測試,一個人,如果不吃飯,可以活20天;如果不喝水,也可活7天;而要是不睡覺呢,則只能活5天。由此可見,睡覺比吃飯、喝水更重要!

睡眠是人類和其他高等動物生來就有的生理過程。從生到死,人類始終是在覺醒和睡眠中度過的。人類透過睡眠,可以消除疲勞,更好地恢復精神和體力,使人在睡眠之後,保持良好地覺醒狀態,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同時也提高生活質量。

可見,睡眠對人的健康至關重要。它能延緩機體衰老,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因此能減少疾病發作,包括癌症。

可以這麼說,若要消除肉體和精神上的疲勞,沒有比睡覺更有效的方法了。一個人無論頭天怎麼樣疲勞,只要當天晚上睡個好覺,第二天心情就會特別舒暢,精力也會特別充沛。

睡眠好是福,而失眠則成了一種痛苦,且苦不堪言。睡眠不好常常導致吃飯不香、精神不振、記憶力下降、工作效率降低,還會因此而引起機體的惡性迴圈,導致一系列疾病的發生。近年來,屢屢發生多人因嚴重失眠而自殺的事件。由此可見,失眠是把“軟刀子”,時時都在折磨人甚至殺人。

為此,尋求失眠的原因才是防治失眠的關鍵。

對策

一般說失眠的原因不外有以下幾方面:一是精神上的緊張、憂慮、心思重重等情緒因素。人在認識客觀事物和現象的時候,總有一定的態度,或喜歡或討厭,或崇敬或鄙視。心理學家把人們這種對客觀事物和對自己的態度反映稱之為情緒。它包括人的內心感受、興奮、痛苦、驚異、憤怒、愛和恨。醫學科學證明,人在情緒上心煩意亂時,會誘發大腦和內分泌系統的一連串病變,其中主要病變之一就是嚴重的失眠症。二是外界環境的攪擾,如聲音、光線、燥熱、寒冷、異味或睡眠環境的變遷。三是體內的干擾,如過飽、腹脹、便秘、尿頻、咳嗽、疼痛等。四是缺乏良好的睡眠習慣,如睡無定時,睡前受到辛、辣、煙、酒等刺激,以及過久地看書等。

因此,為了避免失眠給人帶來的痛苦,我們在臨睡前,最好能注意以下幾點:(1)良好的睡眠習慣和節律有助於形成條件反射,建立牢固的睡眠“動力定型”。到時間就睏乏欲睡,醒後立即下床,不要眷戀不起,這種節奏感越強烈,越持久,越有助於防治失眠症;適宜的入睡時間一般是晚上9~10時至次晨5~6時。睡前1~2小時最好停止緊張的腦力和體力勞動,到新鮮空氣中散步半小時。此外,也可以建立一套輔助睡眠的習慣,例如:睡前要儘量排除思想雜念,使情緒穩定,睡前不要做劇烈運動,睡前刷牙、洗臉並做面部保健按摩、溫水沐浴或溫熱水洗腳(熱水一盆,睡前洗足10~15分鐘,每日1次)、聽輕音樂以及鐘錶單調的“嘀嗒”聲和閉目數數等,都可起到一定的催眠作用。(2)合適的睡眠姿勢。當然,睡眠的姿勢各有各人的習慣,沒有必要強求一律。一個身體健康的人也不必過分注意自己的睡姿,只要全身肌肉得到了充分放鬆,不影響呼吸和血液迴圈,有利於消除疲勞,恢復體力,睡起來自己覺得舒服就行。一般不提倡俯臥位而提倡右側臥位。“睡如弓”能夠減小地心引力對人體的作用力。床以板床加軟墊較好。枕頭呢,過高會阻礙呼吸、產生鼾聲;枕頭過硬會使人多夢易醒,所以古人有“以圓木作警枕,覺則起讀書”之說。這裡要注意的是,當您吃得太飽或者患有胃病、心臟病,睡覺的姿勢以身體向右側臥為最好。因為這種姿勢,可以使胃的位置,從腹部左上方向右下方傾斜,從而使消化系統的運動變得更有規則。(3)平時適當增加活動量,調整腦力勞動以體力勞動的時間比例,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若在睡前勤用熱水泡泡腳,按摩一會足趾、足心、足背,或者睡前用熱水擦洗“下身”,也都是極為有效的催眠方法。(4)夜間失眠後,要努力減少白天躺床時間;白天睏倦時,要多做些體操及其它活動如全身自我按摩等。嚴重失眠時,要選擇適當的鎮靜、安眠藥,服藥時間以睡前半小時最為合適。(5)對於那些迷戀“網”的人,最近一段時間可同家人或朋友去旅遊一段時間,如果沒條件,可經常邀請三朋四友來家聚會如聊天、跳舞、下象棋等等,也可經常參加一些體育鍛煉如散步、跑步、打太極拳、練強身功、上下樓梯、登山、游泳等,以分散注意力,放鬆身心,以便增強自己的體質。在飲食上多吃胡蘿蔔、薺菜、芹菜、黃瓜、苦瓜、蘋果、豆芽以及動物肝臟和瘦肉、蛋等,必要時配合中西藥物治療,如安定、腦樂靜、腦心舒、安神補腦糖漿等等,也可配合針灸、推拿、理療及熱水浴等,這對儘快消除“網路綜合徵”、“手機成癮症”很有好處。

失眠,難言的痛苦,無盡的煩惱。讓我們積極與此鬥“法”!

小貼士

養心安神方

山楂、龍眼肉各15克,麥芽、酸棗仁各30克,用清潔的冷水浸泡20分鐘後慢火煎煮,煮開以後再熬20分鐘,睡前1小時服用,具有健胃消食,養心安神的作用。

「水緣文學」大腹便便的老高查起了血脂|王金山(安徽)

(原載廣東《家家樂》雜誌2003年10期,署名:益思、康靜,此次發表略作修改)

醫藥分離,一曲難彈的調

新聞回放

2008年初,新一輪的醫療體制改革即將開始,而改革的重要一“錘”就是要“醫藥分離”。面對老百姓這個極其敏感的話題,有的欣喜,有的擔憂……

說起醫與藥的關係,可謂親密無間的兄弟。有醫必需藥,有藥就需醫。配合幾十年了,緣何今天要分開?因為這裡面有許多難言之隱,最主要的“隱”就是讓利與回扣的問題。正因為這個“扣”,將本是聖潔的醫壇攪得烏煙瘴氣,藥價直線上升,國家及單位不堪重負,老百姓叫苦不迭……

那麼,為什麼醫藥會蒙受如此之“垢”?因為——

高藥價能帶來高“回扣”

“上世紀80年代,我們的青黴素產品都在城市銷售,而目前年產近8億支青黴素針劑,只有5%進入三甲以上的大醫院。”當時的山東魯抗醫藥股份公司副總經理杜建方在2007年的一次記者訪談中激憤地說道,“一支青黴素產品只有幾元錢,醫院利潤只有幾分錢。為了追逐更高的利潤,一些大醫院以有耐藥性等為藉口,為患者提供零售價格為100多元的頭孢替安注射劑。實際上,頭孢替安和青黴素結構相似、耐藥性和治療效果相近,不同的只不過是利潤的多寡,因為頭孢替安成本不過10元,中間近100元的價格空間可以滿足流通商、醫院、醫生等不同環節的需要。如今,我們這家作為華東最大的抗生素生產企業,已經基本被逐出城市市場了。”

如同青黴素產品的“命運”一樣,許多“便宜藥品”也都有遭遇“排斥”的經歷,這不同程度地導致了一些藥品“價格虛高”。

讓我們將鏡頭回放。

新華社天津2005年10月12日訊,商務部提供的資料表明,在全國藥品行業,作為商業賄賂的藥品回扣,每年侵吞國家資產約7.72億元,約佔全國醫藥行業全年稅收收入的16%……

2006年2月27日,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以《揭開藥品回扣的黑幕》為題披露了醫藥界的最大黑幕及最典型的腐敗案例。據悉,2005年3月,紀檢監察人員在對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人民醫院院長方機收受藥品回扣中發現,方機不僅收受了某醫藥企業價值130萬元的房產兩處,而且還佔有該企業49%的乾股……

真是觸目驚心!

據統計,近20多年來,我國人均收入提高了十幾倍,而藥品價格卻上漲了100倍,有的甚至上漲了200倍。有關專家經過近兩年跟蹤調查和深入研究認為,主要問題反映在藥品價格上,其實是制度的問題,是歷史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和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新出現問題的疊加。

醫療機構追逐藥品銷售利潤的利益機制尚未徹底打破。2002年全國醫院藥品進銷差價率為25.74%,最高的浙江寧波市達39.27%。以非營利名義存在的醫院(約佔97%,幾乎都變成了從藥品銷售中獲利的營利性機構。

在全國藥品銷售總額中,透過醫院銷售的藥品佔80%以上,而發達國家的醫療費用中藥費比例一般僅為30%。近幾年在醫院的總收入中,藥費收入佔50%左右,少數中小醫院高達70%—80%,藥品銷售成為醫院利潤的主要來源。

2007年,原國家藥監局幹部駱詩文的一份調查報告表明,一些藥品的招標價與原價的差異是如此懸殊,如此令人觸目驚心!如1支2.25克麗扶欣(注射用頭孢呋辛鈉)粉針劑,2005年招標價47.80元,非招標價2.65元,招標價是非招標價的18倍。1盒12片裝的咳喘寧片,2005年招標價10元,非招標價1.20元,招標價是非招標價的8倍多。1支2毫升的複方蒲公英注射液,2005年招標價為2.28元,非招標價0.105元。而招標的藥品幾乎100%進了國家公立醫院(非營利性),尤其是大中醫院!當然,也有—些藥確實降低了價格,但數量較小,進醫院賣不出去,等於“死”了。

據瞭解,藥品招標是指在公開的一定範圍內醫療機構臨床用藥的採購條件和要求,由眾多醫藥生產企業或醫藥經營代理企業參加投標,按質量、價格比最佳化的原則選擇交易物件。政府希望以此擠掉藥價虛高的水分,沒想到竟然事與願違。那麼,引入競爭以降低藥價的招標制度為什麼會“越招越高”呢?其主要原由是高藥價能帶來高回扣。大家知道,在藥品增值過程中,藥廠、醫生、醫院、藥品銷售公司幾個環節中的增值比例為4∶2∶3∶1,藥品出廠後,其增值過程中醫院環節佔了50%。如今,不少患者反映,醫生看病總愛問“公費還是自費?”比如看感冒,同樣的症狀,公費的藥費700多元,自費的200多元。有的病開兩三天吃的藥就夠了,可醫生開的藥夠吃一個多星期甚至更離譜。這就是“回扣”因素在作祟!

藥價節節上揚,患者負擔日益沉重,公費醫療費用年復一年地上升,“黃金有價藥無價”,藥價已經貴到老百姓無法承受的地步。

回扣、讓利,為假藥和劣藥開了“通行證”。那幾年,假藥案件層出不窮,打假假打,越打越多。假藥的泛濫和案件的猛增,“讓利與回扣”正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只要回扣高,管你藥品假不假。災難就這樣降臨到患者身上。

因此,有人說,如今的醫療衛生界自己應設“腫瘤科”、“放療科”,立即將這些比癌症病人還“癌”的醫務人員送進來“放療”……

為什麼醫藥“回扣”屢禁不止,按下的“葫蘆”一而再、再而三地浮起來?有識之士們認為,還是一個“利”字!廠商貪大利,主管領導貪私利,醫生和有關藥房貪小利,真可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可他們貪的是不當得之利,是昧了良心之利。同時也充分說明我們對醫藥“回扣”這個“毒瘤”割得不徹底,時時均在擴散。

“秀色可餐”的醫藥能“分離”嗎?

為了杜絕藥品回扣,切斷醫療機構和藥品營銷之間的直接經濟利益聯絡,抑制“以藥養醫”的局面,只有將醫藥分開核算,分別管理。也就是說,實行醫藥分離是不得不做出的無奈選擇。

當時的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曾經解釋“以藥養醫”和藥品降價關係時說,“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藥價高就是“毛”,“以藥養醫”的體制是“皮”,只有改革這個體制,藥價高的問題才能根本解決,“這正如男人剃鬍子,不消除長鬍子的機理,鬍子就總在長。”

可見,醫藥分離後,醫院不再是藥品的經營者,醫院就必須從“以藥養醫”的誤區中走出來,眼光瞄向“以醫養醫”,靠“科技興院”。如果醫藥分離的路子能健康地走向去,醫院就可以一門心思地搞好醫療服務,逐漸樹立醫療單位的良好形象。醫院透過優良技術、優質靈活服務形式,拓寬服務領域,提高服務質量等手段,來求生存和求發展。那時的醫療單位就不在家裡守病人了,而是以病人為中心,以家庭為單位,以社群為範圍的全方位、全過程的服務模式,適應社群居民多層次的醫療衛生需求。醫藥分離後,醫生沒有了回扣的收入,心也清靜了,必然就要在業務上下功夫,改進服務態度,以精湛的技術和良好的服務質量來贏得患者,以其提高自己的經濟收入。因為醫生必須靠診斷費用和手術費來獲得合法收入,技術高、服務好的醫生,病人多,收入自然就高。反過來,同樣的病種,甲醫師門診治療就能解決,而乙醫師卻要病人住院治療,既費時又費錢,時間長了,不但病人不買賬,保險部門也會做出選擇。那麼乙醫生也要改變。也就是說,競爭是在醫療技術層面競爭,而不是現在的粗放競爭。其次,在對藥物的選擇上,醫生對藥物是最瞭解的,一種藥物,它的藥名天花亂墜,功能吹噓得神乎其神,價格高得離譜,它騙得了病人,能瞞得了醫生?但如果醫生就愛用這類藥物,時間長了,病人就會有比較,他就會遠離這位醫生。當然監管部門對回扣現象也要嚴厲打擊。同時,客觀上將刺激藥廠提高競爭層次,藥廠將不斷推出貨真價實的新藥,老藥換裝提價現象將不存在。另外,醫院失去對醫生的支配權後,它工作的很大一部分將用來加強護理工作。在大處方和過度檢查消失後,病人的住院費用會大幅度下降,這為診斷費用和護理費用的上升提供了空間,1元診斷費和一級護理3元錢的笑話也將不再出現。而各醫療單位本身也要加強內部管理,“減員增效”,改變平均主義的分配方法,努力調動廣大醫務工作者的工作積極性,即達到“減肥健美強身”的目的。

實行醫藥分離後,對於醫藥生產企業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有機遇,指的是藥品生產企業可以充分運用市場規律,透過正當手段,參與市場競爭,甭像過去那樣,整天為公關廣告費、產品推銷費、醫院有關採購人員以及醫生的“回扣”費等等而大傷腦筋了。去除了這些高額“中介”費,藥品的價格便會隨之降下來,令患者高興,製藥企業的收入也名副其實,如此好名聲,豈不一石數鳥?況且偌大的非處方藥市場,對諸家制藥企業既是一個很大的誘惑也是一個無情的挑戰。這塊“肥肉”油水大,但也不好吃,如果你家的質量、服務、營銷、管理、宣傳等方面不具備優勢,那麼,要想贏得如此競爭激烈的市場,靠過去那一套,低水平重複生產,然後靠“讓利”、“回扣”打路子,是難以走通了!

實行醫藥分離後,藥品將逐步回到合理的價位上,從而保證大多數患者“吃得起藥”。醫改管理部門可以有效地控制醫療費用的過快增長,保證醫療改革的平穩執行;醫藥主管部門可以進一步加強醫藥市場的管理,促進醫藥行業的健康發展;衛生主管部門,可以加速區域衛生規劃的落實,促進衛生改革的深入推進。另外,對藥品公開招標、聯合採購,可從源頭上堵住藥品採購中的不正之風,從而達到降低藥品價格的目的。

醫藥分離是否會出現“腸梗阻”?

是啊,這個答案當然不可樂觀。“以藥養醫”,並不是醫藥行業不正之風的主要原因。有識之士們認為,因為病人兜裡的錢和醫療保險金是有限的相對恆定值,醫藥分離意味著重新構造一個龐大的藥品零售機構。這些機構必須靠藥品經銷收回其資產成本和人力成本。與此同時,商業主還必須透過加成取得利潤。其次,現行醫療保障制度讓供需雙方都在花公款,即醫院是醫療和藥品的提供者,患者是醫療及醫藥服務的需求者,籌資與資金的分配管理部門是掏錢方,患者只是象徵性的給一點,於是,供需雙方很容易聯合起來亂開藥、開好藥,大花特花付費方的錢。另外,醫藥分離後,醫療直創費價格將要提高,如手術費、護理費、住院費、診療費、掛號費等,萬一藥品及大型儀器檢查的費用降不下來,出現“兩頭翹”,病人及國家如何吃得消?以前是藥品推銷員同醫院以及醫生套“熱情”,會不會變成藥店的店主來“套?”靠什麼打路子呢,還不是老辦法,私下給予“回扣!”瞧瞧,如果是這樣,還不是又重蹈覆轍了嗎?醫藥分離後,醫療單位收入減少了,醫務人員來自藥品“回扣”的收入沒有了,會不會出現“堤內損失堤外補”,靠濫作檢查、化驗、治療以及分解收取醫護費用等,以增加收入?據圈內人士披露,有些醫院給予臨床醫生的診療費、檢查費、化驗費等“有獎”費用比例在10%~40%。如果此風颳起,必將使大多數人的承受能力無法適應,也必然要嚇走一批患者。反之,如果對醫務人員卡得太緊,他們沒有多少實惠利益,是否又會走向另一極端,服務工作無動力,推病人即冷漠病人?海南省在一開始推行前,遇到的最大阻力就是來自醫療機構內部。一種觀點認為,這項改革會影響醫院的收入,衛生部門不應主動去推行;另一種觀點認為,造成“看病貴、藥品貴”的主要原因是藥品生產流通領域混亂和虛高定價,醫院不應代人受過。云云。

製藥企業何處去?

至於製藥企業,壓力也很大。如今,市場如戰場。你的企業要想在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並非易事。如果你的企業生產的產品沒有被列入國家基本處方藥目錄,你將失去零售藥店這一龐大的銷售渠道;如果你的產品沒被列入非處方藥目錄,那你的營銷陣地就將全部失去,你這個企業必垮無疑。試想一想,1992年,我國的製藥企業就有6000多家,其中僅合資企業就有1500多家,藥品種類上萬種。現在,醫藥分離後,對這麼多的製藥企業是殘酷的,也就是說,將有一大部分可能就要在這次改革的洪流中被吞沒。另外,醫藥分離後,執業藥師的奇缺可能要影響市場上藥品的質量,如有些藥店為了降低價格而在質量上做“手腳”甚至製造假藥、劣藥,為了爭搶使用者而採取不正當的競爭手段等,這給老百姓的生命安全便帶來了隱患。目前,我國還未完全建立相應的藥品管理體系,藥品的質量的市場監督力度不夠,這些都是令人憂慮的。

“以醫養醫”路漫漫……

這裡要說的是,醫藥分家已是大勢所趨,醫務界如何養活自己?“以醫養醫”能改變“以藥養醫”?然而人們看到的是,不但幾元錢的藥品賣十幾元甚至幾十元的“以藥養醫”仍在“養醫”,反而又添了“以醫養醫”。醫療部門要不要自己養活自己?回答當然是肯定的。不過,若舊“老虎”沒有除掉,新“老虎”又上來,老百姓在“看病貴、看病難”方面豈不等於“雪上加霜”?

有人預測,醫療機構若打破“以藥養醫”的格局,國家估計每年需補助896億元才能填補這個“缺口”。

可見,光是實行“醫藥分離”遠遠不夠。在國外產權清晰的醫院或診所,醫生拿回扣,醫院砸牌子,醫院的所有者一定不依不饒。在國內,從表面看,腐敗系醫護人員的墮落,而究其本質,產權制度的落後才是醫衛腐敗的真正成因。體制性改革,“修修補補”是不行的,很難杜絕“回扣”問題。試想一想,有幾家民營醫院及診所收取藥品回扣的?他們用不著這樣幹,討價還價是在明處,吃虧佔便宜全是自己兒。如果政府能完全開放醫衛市場,“WTO”市場“入關”,“洋、中”醫院競爭兒,實行全部的藥品“陽光”採購,這“回扣”的陰影豈能不散?

然而,這個制度的實施是否能達到預期目的,仍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比如,醫藥如何分開,分到什麼程度?如果讓住院病人也要到外面買藥,再到醫院治療,不僅病人不方便,而且還會引發更多的醫患糾紛。現在,不少醫院都有自己的藥店,而且藥店大多設在醫院附近,患者就診後拿著處方大多是到就近藥店購藥,那麼,收入還是歸醫院所有。

如果醫院沒有自己的藥店,醫院是否會指定藥店,醫院與醫藥企業、藥店之間是否會達成某種默契?藥品進藥店,藥品生產企業為了生存、盈利乃至發展,仍然會千方百計採取以“開方費”促銷藥品的方式,如何杜絕藥品回扣?這些問題如果不解決,醫藥分開則是換湯不換藥。此外,藥品的質量誰保證?藥品使用過程中如果出現問題,是由醫院負責,還是由藥店負責?這些都是有待解決的問題。所以,醫藥分開並不僅僅是不讓醫院賣藥那麼簡單,如何切斷醫療機構和醫藥企業之間的經濟利益,完善醫療機構的補償機制,仍需要進一步細化,制訂相應的措施。

還有,不少專家建議,解決看病難、藥價貴的問題,大力發展中醫中藥也不失為一個途徑。中藥副作用小,價格便宜。比如治療感冒,一副中藥2.8元,吃3副基本治癒,還不到9元。而西藥,輸液一瓶50元,一天至少兩次,一般輸3天,至少要300元。而且,要想保證降價降到老百姓手中,主管部門要嚴格審批程式,禁止假藥、仿製藥經過改頭換面而“禍害”患者。當然,醫改部門的擔子也不輕。面對醫改後隨時隨地可能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要隨時隨地儘快解決,以免“腸梗阻”而“梗”出亂子來。

不管如何,醫院的“以藥養醫”已成了最後的晚餐,而求生存和發展的路子則是“以醫養醫!”製藥企業贊成也好,反對也好,畢竟改革的大潮是無情的,誰也擋不住的。

有人說,醫藥分離這項改革是一曲難彈的調,事實不假。醫藥分離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它牽涉到社會的方方面面,遇到的阻力和困難是很正常的,也是很多的。但是,要改革就會有障礙,不可能一帆風順,只要醫改部門積極努力,善於管理,不要自己首先“歪嘴和尚唸經”,加上廣大的醫務工作者和患者的理解和配合,製藥企業的積極參與,我們設計的美夢定會實現的。

如今,又一輪新的醫療體制改革即將正式開始,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普通草民,都談起了藥品回扣、藥品降價等敏感問題,全國政協會、人大會,均有代表上了議案,然而,“治理”的結果會不會又讓老百姓失望呢?還是希望?人們期盼著。

河出潼關,因有龍門為阻,水勢益增其洶湧;風回三峽,因有巫山為隔,風力益增其怒號。新的醫療改革雖然在我國面臨的難題還不少,但是,只要我們從實際出發慎思謹行,“醫改”這隻紅色的帆船定能到達理想的彼岸。

(原載山西《人人健康》雜誌2000年9期、北京《健康世界》雜誌2000年10期,此次發表略有修改)

「水緣文學」大腹便便的老高查起了血脂|王金山(安徽)

(原載廣西《健康生活》雜誌2000年7

署名:

柳葉)

幼兒不要進行“拔河”比賽

編輯先生:

您好。有一問題請教,即我的4歲小兒在一傢俬人幼兒園上學。這家幼兒園沒多少娛樂設施,老師便經常帶孩子們進行“拔河”運動。我不知道,這種大人們的遊戲,是否適應這麼點大的孩子們玩耍?

河南 趙紅

趙讀者:

首先宣告,你孩子所在的幼兒園老師經常帶孩子們進行這樣的“拔河”遊戲是很不合適的。幼兒由於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即發育尚不完善,“拔河”時孩子們上體後仰或前傾、側身等,四肢用力維持在固定的位置上,要持續一定的時間。幼兒的骨、關節很嬌嫩,這樣容易引起關節受損,經常進行有可能使骨骼畸形,脊柱彎曲。其次就是“拔河”時,幼兒全身的肌肉群處於持續緊張狀態。這樣需要大量的血液向肌肉供應氧氣和營養物質。由於幼兒肌肉內毛細血管數量少,因而血液供不應求,易造成缺氧,於是,血液中的酸性物質增多,肌肉容易疲勞。經常進行這種運動,會損害肌肉的生長髮育;還有,“拔河”時,幼兒大腦皮質的相應中樞產生強而集中的興奮過程,“拔河”中出現的雙方相持局面,只有在神經細胞連續不斷髮放一致性的高頻率的興奮衝動下才能實現,這樣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物質,神經系統就很快疲勞。長期以往,對幼兒神經系統的發展是不利的;再就是“拔河”時,幼兒經常要持續性的憋氣,它可以反射性地引起肌肉力量加大,並使肌肉收縮時提供鞏固的支撐,有效發揮肌肉力量,但是這樣大強度的活動,使血管的功能狀態很難隨人意而轉移。幼兒需要有節律性的呼吸,過多過長的勉強憋氣,勢必導致靜脈迴心血流減少,心輸出量降低,心肌負擔驟增,心臟和大腦出現暫時性缺血,嚴重的可能發生暈厥。如經常進行“拔河”運動,將對心血管系統產生不良影響;最後,當“拔河”憋氣時,聲門緊閉,腹肌和呼氣肌用力收縮,使胸廓向內壓縮,胸內壓加大,呼吸不能正常地進行,肺內氣體又無法撥出,氧氣又不能吸進,而“拔河”時,人體的需氧量,往往超過人體最大吸氧量,這樣幼兒的身體就缺氧。經常性地出現缺氧而不能得到及時恢復時,使機體過度疲勞,有損健康。

所以,對幼兒來說,“拔河”遊戲是不適應的,當然,如果是為了提高幼兒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在6~7歲的孩子中偶然進行一二次這樣的娛樂活動也未嘗不可。值得注意的是,在“拔河”前要囑咐孩子們做好準備活動,每次“拔河”時間不宜過長,一般在30秒到1分鐘左右。至於你孩子所在的幼兒園老師經常這樣帶領孩子們玩耍“拔河”是很不妥當的,建議你儘快向這家幼兒園的負責人及上級主管部門反映,取消這樣的文體活動。另外,幼兒不宜進行比賽的專案還有很多,如跳高、跨欄、長跑、跳遠等等,這些都他們的身心健康不利,甚至會釀出事故。

「水緣文學」大腹便便的老高查起了血脂|王金山(安徽)

(原載北京《大眾健康》雜誌2003年3期)

(本文系水緣文學(ID:sywxwk)原創首發,作者:王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