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建造2萬平方米“人工魚巢”助力西江魚類繁殖

2022-03-31由 嶺南24小時 發表于 漁業

一個魚一個巢怎麼讀

這幾天,家住西江邊的肇慶市德慶縣新圩鎮赤土村的徐桂泉,時刻關注著江面上漂浮著的一片片蘆葦水排的鋪放情況,這些蘆葦水排在江邊一字排開,長達千餘米。原來,他受聘於德慶縣農業農村局,在這裡負責建造“人工魚巢”。

建造2萬平方米“人工魚巢”助力西江魚類繁殖

距離人工魚巢不遠處,幾名村民手揮砍刀在加緊收割岸上的蘆葦。收集來的蘆葦將被編織成長約2米、寬約1。5米的魚巢,投入江邊以吸引魚兒來產卵。

像這樣的人工魚巢,肇慶市沿西江的高要、德慶、封開等地均根據各自的情況進行設定。從2004年開始,廣東省率先在西江肇慶段建造人工魚巢,為春季魚兒產卵建造庇護所,取得了良好成效。

鋪設於江面的蘆葦其實就是魚兒們的“產床”。“每年春季,西江裡的鯉魚、鯇魚、鯽魚、鯿魚、赤眼等開始找地方產卵,江面寬闊、水流緩慢的地方是它們的最愛。”祖輩幾代均為漁民的徐桂泉,對西江魚類的特性瞭解得很透徹。

建造2萬平方米“人工魚巢”助力西江魚類繁殖

為了早點建好人工魚巢,徐桂泉從3月初開始張羅,並請來村裡十幾位村民幫忙。岸上的蘆葦隨處可見,枝葉茂盛,村民就地取材。“蘆葦做魚巢好處多,首先葉片多且有韌性,泡在水裡不易脫落,特別適合魚類受精卵黏附。其次蘆葦稈是空心的,能漂浮於水面,更好地保護魚卵不被沖走。”徐桂泉說,人工魚巢還是成年魚“拍拖”的好場所,“它們成群結伴鑽入蘆葦裡,親體便產下精子和卵子,受精後,受精卵附在蘆葦上,開始孵化過程。有了蘆葦‘安家’,不再像以前那樣隨處漂流,極大地提高了孵化率。”

人工魚巢距離江邊約十米,一片一片用繩子拴著,環環相扣,並用木樁固定,以防被江水沖走。“我們已投放了數百個人工魚巢。”徐桂泉介紹,漂浮於江面的蘆葦也有期限,一定時間後葉子也會腐爛、脫落,他們將在5月初的時候再次投放新一批人工魚巢,確保魚類繁殖數量。

在完成人工魚巢建造後,徐桂泉還不能放鬆,和其他保護水域的工作人員一樣,要日夜看護,在禁漁期內避免人為破壞和非法捕撈。研究證明,魚類在河流中的自然孵化率約為55%,而透過人工築巢則高達93%。

據瞭解,今年,肇慶市計劃投入約60萬元建造人工魚巢,其中德慶縣計劃投入約10萬元,在西江新圩鎮赤土村水域建造人工魚巢5000平方米;封開縣計劃投入20萬元左右,在轄區水域3個點建造人工魚巢,總面積約8000平方米;高要區也在加快推進這項工作,計劃投入約30萬元建造人工魚巢7500平方米。

“透過科學營造人工魚巢,再加上有序投放魚苗進行增殖放流,將使西江的魚類資源更豐富,物種更多樣化。”肇慶市農業農村局漁業資源保護科科長植子榮說。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於敢勇 通訊員: 楊永新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於敢勇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楊洪權

【來源:廣州日報客戶端】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