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瀏陽“博士村”:文化振“心”後的產業振“新”

2022-03-22由 明星資訊大盤點 發表于 漁業

瀏陽市有多少個村

博士村:文化振“心”後的產業振“新”

瀏陽沙市鎮秧田村挖掘深厚的耕讀文化,以文促產推動生態農業、休閒觀光、研學旅行融合發展

瀏陽“博士村”:文化振“心”後的產業振“新”

秧田村是遠近聞名的“博士村”,全村走出了700多名大學生,其中碩士176人、博士26人。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飛 攝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顏開雲

3月22日中午,陽光正好,瀏陽市沙市鎮秧田村的“博士村大食堂”又迎來了六七桌客人,村黨總支書記、主任鄧加長幫著端菜送水,臨時當起了“店小二”。

“週末和節假日人更多。”鄧加長高興地告訴記者,秧田村自啟動博士村研學實踐基地建設,並於去年10月底正式接待全省研學團隊以來,短短几個月來參觀、研學的遊客已超過3萬人次,創收100多萬元。

秧田村是遠近聞名的“博士村”,這個有著700多年曆史的屋場歷來崇尚“耕讀傳家”,尚學進取蔚然成風。迄今,全村1200多戶家庭走出了700多名大學生,其中碩士176人、博士26人。

2015年,村幹部為展示村裡的“耕讀文化”,並激勵孩子讀書,在村口設計了一面兩層樓高的“博士牆”,掛上了當時近20名博士的照片和資訊。

與此同時,秧田村將耕讀文化創新融入美麗鄉村和屋場建設,修復了有數百年曆史的老龍井、羅氏老槽門等。

一座佔地3000多平方米的耕讀文化館也建了起來,這是一棟江南古建築風格的四合院,也是湖南省唯一的村級文化館,裡面共分為五個展區,透過2000多件實物、圖片、雕塑等載體展示了當地的耕讀文化與發展變遷。

“博士村”慢慢火出圈。前來參觀遊覽的人也多了起來,但往往是走馬觀花般看看就走,有時候飯都不吃一頓。

如何將遊客留下來?如何實現文化振心與產業振新同頻共振,進一步促進鄉村振興?

“打造博士村研學實踐基地!”2019年,在瀏陽市旅遊部門的支援下,秧田村決定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蘊,依託美麗鄉村建設成果,以文促產,推動生態農業、休閒觀光、研學旅行融合發展。

秧田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隨即成立,採取“村集體+公司+農戶”的眾籌共建模式,村集體入股10%,80多戶村民眾籌100多萬元。公司約定,將基地10%的效益作為村集體經濟收入,入股村民均享受分紅。

當年11月,博士村研學實踐基地入選長沙市第三批中小學生研學實踐建立基地名單。

“孩子們可以在這裡逛耕讀文化館、農家書屋,也可以體驗插秧、打禾、種菜、抓魚等農事活動……”秧田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羅碧儒說,研學基地越來越紅火,“最多的一天來了65臺大巴,2400多人。”

研學遊帶來的紅利顯而易見。

脫貧戶羅洪武因幾年前務工時摔傷,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日子一下子過得緊巴巴。去年,村裡動員他發展民宿,接待研學團隊。

花了2萬多元錢購買傢俱、電器,羅洪武夫婦一度有點擔心。沒想到,13張上下鋪經常爆滿。“兩個月就回本了,今年賺個七八萬元應該沒問題。”羅洪武樂觀地算起了賬。

如今,秧田村有40多戶人家開起了民宿,餐館也有四五家,住宿接待能力超過1200人。

“秧田村的實踐證明,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之魂,要透過文化振興幫助老百姓發現身邊之美、家園之美,使文化融入他們的生產生活中去。”沙市鎮黨委委員、組織委員李曉表示,傳承鄉村特色文化資源,與時俱進豐富文化內涵,才能激發鄉村發展活力,讓鄉村振興“既有面子,又有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