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這些年以廣州為背景,卻“折戟沉沙”的電影,連甯浩都要搖頭興嘆

2022-03-20由 影音八閒王 發表于 漁業

沙的種類如何區分

作為南方數一數二的大城市,廣州無疑是極具特色的。

除經濟發達外,經典的粵語,精緻的早點和“佛系”的民風,都讓全國人民對廣州印象深刻。

這些年以廣州為背景,卻“折戟沉沙”的電影,連甯浩都要搖頭興嘆

但正所謂“金無足赤”,廣州雖然是廣東省的省會,卻並不能做到“十項全能”。

例如影視產業的羸弱,就是讓每個廣州人都無法直視的問題。

比起在影視作品裡出鏡最多的北京、上海,甚至是近年來逐漸成為新興取景地的深圳、重慶,

廣州在國內影視圈裡的地位似乎非常低。

如果你想在廣州找影視方面的工作,甚至會發現連影視公司都沒幾家能成氣候的。

這些年以廣州為背景,卻“折戟沉沙”的電影,連甯浩都要搖頭興嘆

要是再說起廣州本土的影視劇代表作,大機率就只會想到這四個:

《外來媳婦本地郎》、《乘龍怪婿》、《都市笑口組》和《七十二家房客》。

其中,《都市

笑口

組》和《乘龍怪婿》早已完結多時;

這些年以廣州為背景,卻“折戟沉沙”的電影,連甯浩都要搖頭興嘆

而《外來媳婦本地郎》和《七十二家房客》雖然還在播出,但卻成了又長又臭的“裹腳布”。

這些年以廣州為背景,卻“折戟沉沙”的電影,連甯浩都要搖頭興嘆

人才凋零,鮮有代表作誕生,廣州在影視產業上的弱勢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為什麼明明有著珠江電影製片廠和兩大電視臺,廣州的影視業依然發展得那麼緩慢呢?

有人把問題歸咎到

“不受資本青睞”

頭上,認為沒有投資人願意來廣州取景。

這些年以廣州為背景,卻“折戟沉沙”的電影,連甯浩都要搖頭興嘆

然而有著一定觀影經驗的朋友能輕易提出反駁:

其實把廣州作為取景地的影視作品並不是沒有,更不乏有知名演員參與的“大製作”。

如鍾漢良主演的電視劇《十月圍城》,李家大宅的取景地就是位於番禺的餘蔭山房。

這些年以廣州為背景,卻“折戟沉沙”的電影,連甯浩都要搖頭興嘆

而在古天樂和劉青雲主演的電影《逃出生天》裡,珠江新城裡建了一半的東塔也很搶鏡。

這些年以廣州為背景,卻“折戟沉沙”的電影,連甯浩都要搖頭興嘆

如果說上述影視作品只是把廣州當作背景板,那下面的電影就直接圍繞廣州進行了創作。

郭曉冬和江一燕主演電影《秋喜》,不僅出現了海珠橋、太古倉、愛群大廈等廣州特色建築,劇情上更是緊密圍繞解放前夕的廣州開展,講述了一段驚心動魄的諜戰故事。

這些年以廣州為背景,卻“折戟沉沙”的電影,連甯浩都要搖頭興嘆

而由秦昊、張頌文和宋佳主演的電影《風中有朵雨做的雲》,不僅把至今還沒完成整體搬遷的冼村故事搬上了熒幕,還狠狠地批判了一番官商勾結,並感嘆命運的無奈。

最後,導演還順帶用自己擅長的鏡頭語言,讓廣州賓館和伴溪酒家都“露了一手”。

這些年以廣州為背景,卻“折戟沉沙”的電影,連甯浩都要搖頭興嘆

甯浩“壞猴子七十二變”電影計劃中的《熱帶往事》,聚焦90年代廣州升斗小民的贖罪之路,在壓抑的色調下把潮溼悶熱的天氣、大排檔等“廣州特色”展示得淋漓盡致。

這些年以廣州為背景,卻“折戟沉沙”的電影,連甯浩都要搖頭興嘆

還有2022年韓寒執導的春節檔電影《四海》,劉昊然飾演的南澳島小青年為愛發電來廣州賺錢,表演特技摩托飛躍珠江,讓地標“小蠻腰”非常顯眼。

這些年以廣州為背景,卻“折戟沉沙”的電影,連甯浩都要搖頭興嘆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發現,廣州並不是走不進影視投資人的“眼裡”,而是即使有甯浩做監製,有韓寒做導演,有秦昊、張頌文等演技派演出,都無法讓廣州“出圈”。

因為上述提及的影視作品裡,要不就只是把廣州作為背景板,根本沒體現出廣州的特點,要不就是口碑平平,無法讓觀眾對作品裡的廣州產生良好印象。

這些年以廣州為背景,卻“折戟沉沙”的電影,連甯浩都要搖頭興嘆

其實,影視產業的發展並不是靠一個人或者一部作品就能帶動的,而是需要創作、包裝、培訓等整個產業鏈體系的支撐。

在產業鏈佈局不完善的情況下,廣州就不可能出現被一部影視劇“帶火”的情況。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廣州的影視產業鏈佈局有缺陷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這些年以廣州為背景,卻“折戟沉沙”的電影,連甯浩都要搖頭興嘆

1、粵語的地域性限制了電視媒體的發展

廣州的電視大多是粵語,受眾只有廣東的部分地區,節目大多沒有意願走出省外,它的節目主要面向本地粵語觀眾,普通話節目也就是隨便搞搞。

8、90年代廣東娛樂業之所以能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離港臺比較近,領風氣之先。現在港臺娛樂圈也已經式微,廣州影視產業跟著衰弱也不可避免。

這些年以廣州為背景,卻“折戟沉沙”的電影,連甯浩都要搖頭興嘆

2、不重視人才吸納和培養

曾幾何時,劉濤、柳巖等知名藝人都因為港臺娛樂圈的強勢而在廣州短暫發展過。

但廣州並沒有趁機會在人才吸納和培養上下功夫,不僅沒有相關的政策留住行業人才,

還沒有成立如北影、上戲這樣的專業影視學校,直接導致了整個圈子青黃不接。

這些年以廣州為背景,卻“折戟沉沙”的電影,連甯浩都要搖頭興嘆

3、受眾定位不清晰

廣州的電視媒體有點四不像,定位不清晰,導致了輸出的節目毫無特點。

除了新聞欄目和兩部電視劇外,能給觀眾留下印象的,似乎就剩“廣告四大天王”了。

僅憑上述三種類型的節目,能判斷出廣州的電視媒體適合什麼人看嗎?

這些年以廣州為背景,卻“折戟沉沙”的電影,連甯浩都要搖頭興嘆

綜上所述,可以發現廣州影視產業其實是“先天不足,後天乏力”,在行業基礎差的同時,又沒有配套的政策和發展計劃,要想發展起來真是天方夜譚

不過,隨著大灣區概念的提出,對粵港澳三地娛樂行業進行整合是大勢所趨。

如果廣州真要大力發展影視產業,大可以憑藉省會的優勢整合資源,趁機解決上述問題。

這些年以廣州為背景,卻“折戟沉沙”的電影,連甯浩都要搖頭興嘆

前段時間,《大灣仔的夜》在廣州取景並引起過不少關注,似乎就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希望接下來廣州能再接再厲,在影視產業發展上能搞出自己的特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