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鄉情散文:聆聽故鄉的聲音

2022-03-20由 億聰起名鄉土文學社 發表于 漁業

蚯蚓會叫嗎

鄉情散文:聆聽故鄉的聲音

鄉情散文:聆聽故鄉的聲音

文:葉柏陶

不經意間彈撥記憶深處的琴絃,故鄉那些或單音或合奏的音響行雲流水般跳躍出來,如同天籟撞擊著我的耳鼓,讓我陶醉,不能自撥。

故鄉的早晨是從鳥兒的歌唱開始的。“啾啾啾”!“嘰嘰嘰”!旭日東昇,伴隨著從窗戶吹進來的清新涼風,也飄進了美妙的神曲——鳥語。那悅耳動聽的鳥語,有的尖銳、急促像輕功高絕的俠客忽閃在枝頭比劍;有的婉轉、低徊像屋頂嫋嫋的炊煙纏纏綿綿;有的如高山流水,急急匆匆狂奔洩瀉;有的如雲霧舒捲,羞羞答答輕吟低唱;有的如琴絃輕撫,切切嘁嘁逶婉纏綿;有的高亢清越,清清脆脆激昂喧囂。真乃“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聞此聲稀”。這獨特的鳥語音韻、這天賜的良辰美曲,迴盪在耳邊,讓人聽得心曠神怡、如醉如痴。

春天來了。當婀娜的柳枝,由鵝黃變成淡綠時,孩子們就開始動手做柳笛了,故鄉人稱之為“叫叫”。從泛綠的柳樹上,折下筷子粗、一二節手指長的柳條,兩隻手抓住柳條節兒,用力一擰,皮兒就和木心分離開來,從稍粗的一端抽出木心,就成了一段柳條管兒,用指甲颳去管兒一端約半指寬的綠皮,剩下皮裡的嫩嫩的木質,用手捏扁,一隻柳笛就做成了。用嘴叼住薄的這一頭,用力吹,柳笛就能發出嗚嗚哇哇的聲音。如果吹的時候把握不好,吹出的聲音,只能像老牛哞哞吼叫一樣,逗得大家一陣趣笑。放學路上,一時間柳笛聲“嘟嘟”“吱吱”,或高或低,此消彼長,不絕於耳。 柳笛雖沒有牧笛的婉轉悠揚,卻讓人從中聆聽到了春天的訊息。

沒有柳笛的日子也困不住孩子們愛玩的天性,丟沙包、跳房子、抽陀螺、堆雪人,打冰尜、跳皮筋、踢毽子、撞柺子、五道棋……這些極其簡單、隨意、貼近自然的遊戲都能激發出孩子的極大興趣。你聽,土堆旁一個孩子高喊“有沒有窟窿有沒有眼”,其他孩子齊響應“沒有窟窿沒有眼”。不用問,這是一群孩子在捽泥泡。“嘭”,隨著泥泡的一聲炸響,混雜著孩子的叫喊和嘎嘎的笑聲一下擴散開來。你看,西崗的土路上,四、五個半搭小子正滾動著鐵環,從坡上衝下來,“蒼啷啷、譁楞楞”,推把與鐵環的摩擦聲、鐵環與地面的撞擊聲、腳步聲、嬉笑聲,幾種聲音混合在一起,在我童年的耳朵裡,那就是最純、最美的交響樂。衚衕口的那幫孩子在做什麼呢?原來是在做老鷹捉小雞遊戲,也叫扯啦啦雨兒。只見八、九個孩子一個扯著一個的衣服排成一個長隊,最前面是一個大一點的孩子當老母雞,小雞的隊伍就算建成了,再選一個孩子做老鷹就可以遊戲了。遊戲開始後,老鷹在前邊要捉小雞,老母雞不讓它捉,伸著兩隻手阻攔著老鷹,小雞們也隨著老鷹前來進攻的方向拐來拐去的。老鷹每撲向小雞一次都會觸發一次驚天動地的喊叫,常常吸引很多大人們駐足觀看、站腳助威。夕陽西下了,母親做熟了晚飯,就會依舊在家門前大聲喊“陶子,陶子,吃飯了!”,這一聲呼喚,迎著故鄉的炊煙,瞬間在左鄰右舍間迴盪開來。

夏夜,我喜歡聽泥土的聲音。我常走進房前的小菜園,把耳朵貼在地上,聽那泥土的呢喃。最初,我聽到的是“嗡嗡”的聲音,後來我又聽到有“嘶嘶”的聲音,我認定是蚯蚓在叫,是蚯蚓在唱。再後來,我又聽到許多的聲音,有的聲音在豆角秧下,有的聲音在牆角旁,有的聲音在壟溝裡,是蟋蟀叫,是螻蛄叫,是螞蟻叫,是各種不知名的昆蟲叫。如果聽的不過癮,就要走進初秋的田野,那是昆蟲的世界,它們的鳴叫鋪天蓋地,淹沒了風聲,漫過了谷濤和麥浪。彷彿個個都是善於抒情的情種,胸中積有太多的情致與纏綿,不來個一瀉千里誓不罷休。於是,唧唧,啾啾,唧唧啾啾,各種蟲聲密織成網,組成了秋天的大合唱,一聲聲、一陣陣,聽起來如歌如泣,那是由自然界最天才的音樂家演奏的天籟之聲。我最喜歡聽的非蟈蟈莫屬,蟈蟈的叫聲帶銅音,有鑼響的音符,有鑔響的餘韻,高亢而嘹亮。那時,我最愛和小夥伴們到麥地裡抓蟈蟈,因為麥地裡的蟈蟈更容易被發現。蟈蟈喜歡爬到麥稈上歡歌笑語, 循著它的歌聲你會輕而易舉地發現它的行蹤,正是“遠處金黃一點黑”。你聽見麥地裡蟈蟈在進行歌唱比賽,你一聲,我一曲的比拼著。可是它們警覺性非常高,稍有響聲,它便會立即停止鳴叫,用兩隻強勁的後腿迅速跳躍,從麥稈上跳到地上,那褐色與土地就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一時還很難捉住它。在捉蟈蟈之前是編蟈蟈籠。蟈蟈籠大多數是用高粱杆扎的。最簡單的是三角形的。還有用麥稈兒編的螺旋塔形的。把蟈蟈裝進籠子裡後,就要到小園裡摘倭瓜的晃花喂蟈蟈。早晨太陽剛爬過樹梢,蟈蟈就會鳴唱,一唱就是一天,有時,趕上快要下雨的悶熱天,夜晚它也唱。有一家唱的,左鄰右舍的蟈蟈就全都響應,“嘟兒”、“嘟兒”,此起彼伏,好一場氣勢磅礴的大合唱。

故鄉的聲音,是襁褓裡珍藏的囈夢;是泥土與汗漬中擠出的乳汁;是透過春色碎落一地的光暈。

聆聽故鄉的聲音,就是對心靈的洗禮!

作者簡介:葉柏陶,男。黑龍江省綏化市北林區農業農村局退休幹部。綏化市作家協會會員。有多篇散文和政論文章散見於地方報刊和公眾號。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若侵權聯絡刪除。歡迎文友原創作品投稿,投稿郵箱609618366@qq。com,本號收錄鄉土、鄉情、鄉愁類稿件。隨稿請附作者名,帶圖片最好,請標註是否原創。鄉愁文學公眾號已開通,歡迎您搜尋微信公眾號:xiangchouwenxue,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