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別聽外國人笑話我們吃得雜,其實他們以前吃得更奇葩

2022-03-18由 淺字淡墨 發表于 漁業

七鰓鰻是啥啊

很多剛來中國的外國人啊,總覺得中國人特別喜歡吃一些奇怪的東西,比如雞血、鴨血、皮蛋,還有蟹黃。在他們看來,那不就是成年螃蟹的性腺嗎?連這個也吃?真沒文化!

他們覺得我們吃這些就是沒文化,真是沒什麼道理。因為在現代食品工業出現之前,食物匱乏的歐洲人,也是逮啥吃啥,而且比我們吃的還怪。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在他們的餐桌上,究竟都擺過些啥玩意兒。

早在古羅馬時期,《羅馬帝國豔情史》這本書裡就記載了貴族們奢侈糜爛的形象。據說當時,一場完整的貴族宴會,得花費十個小時。餐桌上會出現松鼠、火烈鳥的舌頭、牛的睪丸、鴕鳥的腦子之類的東西。然後是“硬菜”,比如用牛奶餵養的蝸牛配上酸甜醬,榛睡鼠蘸蜜汁罌粟籽,還有蛋糊裹袖珍鶯鳥……這裡面最硬的主菜,是一道叫做“特洛伊式燒烤”的菜,它是用在烤牛裡包著羊、豬、公雞、小雞、鳥這些東西做成的,而主人家提供的餐後小吃,可能是醃兔胎。這麼多菜,吃撐了咋辦?不用急,出門左拐就有專門的嘔吐池,摳摳喉嚨吐乾淨了,回來繼續吃。

在這種令人感到不舒服的奢靡中,基督教興起了。基督徒對吃這件事,向來都是非常嚴苛的,絕對禁止奢華。然後是中世紀,一個宗教統治的年代,因為世界上大部分主流宗教都反對無節制的飲食,所以很容易想象,在中世紀,人們很難成為吃貨,甚至還有人因為宗教原因,一輩子只吃有限的幾種東西的,比上面提到的那些更奇葩。

在莎士比亞和達·芬奇都用手抓飯、蒙田會因為吃得太急而咬到手的年代,這一切都和我們如今的想象很不一樣。比如說英國農村吧,14世紀之前,這個國家的人吃得特別的單一,富農偶爾吃小麥,中農吃燕麥、大麥、黑麥,貧農喝西北風。而且穀物的加工方式也很單一,只有麵糊和麵餅這兩種選擇,不僅硌牙,還特別適合做武器和盤子。那條件咋就這麼艱苦呢?因為當時糧食產量有限,而想要吃精磨的麵粉,就會損失不少能填飽肚子的麩皮。你要是問故事書裡常有的那種,加了牛奶、蜂蜜和香草的白麵包去哪了?告訴你吧,那個時候,這玩意就連國王都沒吃過幾次,那可是聖物。

說完了主食,我們再說說配菜。肉類作為當時難以儲存的稀罕物,在歐洲大多都被變成了風乾肉。說起來可怕,一塊風乾肉的儲存時間,甚至比當時人的壽命都長。一直到大航海時代,水手們還能吃到一個世紀前的風乾肉,據說味道跟木乃伊差不多。當然,這說的是平民。那貴族呢,他們只喜歡香料,據說歐洲貴族當時90%的食譜都需要用到香料,並且不標明用量,這就為貴族“炫富”留下了巨大的空間。比如說在15世紀,白金漢公爵家,一年就用掉了143公斤胡椒和88公斤姜。這說明那個時候越是尊貴的人,盤子裡的胡椒就越多。還有飲料,據說喝中世紀的啤酒,就像是在吞一根針,得閉著眼睛憋著氣才能灌得下去。

中世紀每年都有一大半的時間處於齋戒期,不能吃肉,但還好,魚不算肉。所以,當十三世紀的英國王室偶然吃到了七鰓鰻,從此就再也看不上別的什麼魚了,搞得全國上下都在蒐羅七鰓鰻進貢。要說這種魚,現在的人看到了它的尊容,都得被嚇個半死,哪還有勇氣吃。

好在工業革命改變了這一切。到19世紀初,罐頭技術開始普及,防腐劑也應運而生,儘管這種東西現在飽受非議,但是我們要知道,沒有防腐劑,就不可能有現在的大型超市。

從那時候起,新的吃食開始出現了,什麼糖啊、巧克力啊、咖哩、辣椒、土豆、熱帶水果都紛紛爬上了餐桌。與此同時,技術革新也帶來了穀類食物的升級換代,什麼通心粉、壓縮乾糧,五花八門。農藥化肥的使用也讓糧食產量增加了不少,穀物的普及挽救了很多飢餓的人。可現如今呢,呼籲迴歸傳統農牧業的聲音卻越來越大了,結合上面我們說過的,想一想就知道,人口增加了那麼多,要真迴歸土法耕作,恐怕到最後,連土都沒得吃了。

下回要是再有老外因為吃的東西嘲笑我們沒文化,你就可以底氣十足地告訴他,回家吃你的七鰓鰻去吧。

別聽外國人笑話我們吃得雜,其實他們以前吃得更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