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山海經》記述了一種常見動物,揭示了重要歷史資訊

2022-03-14由 古今觀瀾 發表于 漁業

鮨魚怎麼讀

《山海經》記述了一種常見動物,揭示了重要歷史資訊

我們現在能夠接觸到的《山海經》版本是漢末劉向、劉歆編校的版本,全書字數約31000多字。雖然字數不多,但是記載的內容方方面面,地理、歷史、神話、民俗、物產等等均有涉及,很多時候,僅僅其中的一段話,甚至一個詞或者一個字就包含著豐富的歷史資訊。我們身邊常見的動物——狗,在《山海經》中也有記述,但同時出現了“犬”、“狗”兩個字,這傳遞了怎樣的歷史資訊呢?

《山海經》記述了一種常見動物,揭示了重要歷史資訊

狗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家畜之一,根據考古發現證明,早在舊石器時代,狗就已經作為狩獵、看家護院的角色出現在人類的生活當中。在中國古代對狗的文字記載,可以追溯到殷商的甲骨文,是用“犬”的圖形文字記載的。可以說自從出現文字之後,“犬”的文字形象就已經出現了。

《山海經》記述了一種常見動物,揭示了重要歷史資訊

在《山海經》中,記述“犬”字的地方有很多,例如:

“有獸焉,其狀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是食人。”———南次二經;

“其中多蠻蠻,其狀鼠身而鱉首,其音如吠犬。”——西次四經;

“其中多何羅之魚,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癰。”——北山一經;

“有獸焉,其狀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獆犬,......”——北山一經;

“諸懷之水出焉,而西注於囂水,其中多鮨魚,魚身而犬首,其音如嬰兒,食之已狂。”——北山一經;

“有獸焉,其狀如白犬而黑頭,見人則飛,其名曰天馬,其鳴自訆。”——北次三經;

《山海經》記述了一種常見動物,揭示了重要歷史資訊

在文字的發展史上,“狗”字最早出現在西周早期長子狗鼎上的銘文中,顯然是遠遠晚於“犬”字的。但“狗”字的出現並沒有取代“犬”字,而且大部分的文字記載中,狗還是用“犬”字記述。在《山海經》中,“犬”字與“狗”字二者並存,出現“狗”字的記述也有很多,例如:

“有獸焉,其狀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見則其縣多土功。”——南次二經;

“其祠皆一白狗祈,糈用稌。”——南次三經;

“有獸焉,其狀如狗,名曰谿邊,席其皮者不蠱。”——西山一經;

“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山,其上有獸焉,其狀如牛,蝟毛,名曰窮奇,音如獆狗,是食人。”——西次四經;

“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羊目,四角,牛尾,其音如獆狗,其名曰峳峳,見則其國多狡客。”——東次二經;

《山海經》記述了一種常見動物,揭示了重要歷史資訊

我們現在是不區分“犬”與“狗”的,通常都說“狗”,《山海經》中二者並存,究其原因,顯然作者是想用這兩個字區分不同的事物,就像描述外形特徵的“白犬”和描寫祭祀用的“白狗”,描寫叫聲的“獆犬”與“獆狗”,古代這兩個字顯然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如果是相同的,為什麼不統一使用“犬”字或者統一使用“狗”字,而是兩字同時使用?

正是由於“犬”字與“狗”字的並存與區別使用,向我們傳遞了這樣一種歷史資訊:《山海經》的著作時代是不可能早於西周末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