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因“爬叉”引發的思考

2022-03-12由 開朗的露露 發表于 漁業

收爬叉多少錢一斤

因“爬叉”引發的思考

“爬叉”是濟寧、菏澤、棗莊等地對蟬猴的叫法,為地方口音誤傳所致,實為爬蚱(pa

zha),一般指蟬的未脫殼幼蟲。其他地方又名金蟬、爬拉猴、杜老猴(杜了猴)、知老猴(知了猴)、知了龜、老蛄蛹。

A面

那年夏天

我在家熟練地將噴香、焦黃的煎爬叉裝盤後,突然發現一隻蟬不知何時默默掛在廚房窗外的紗窗上,同一個物種,同一時間在一個空間不同的命運,這是一個哲學問題,但我很快停止思考,因為再不吃,爬叉就要被我老爸吃光了。

因“爬叉”引發的思考

因“爬叉”引發的思考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老爸饞了很多、飯量也大了許多。

他不會像老媽一樣,將好吃的總留給我。

老媽經常抱怨他自私,但老爸依舊我行我素。他得意洋洋地告訴我:自己身體好,不需要我照顧,這是現在對我最大的支援。

先照顧好自己再顧及別人。他的這種行為方式我很贊成。

同時他說話上也秉承了這一理念,從不顧及別人的感受。有時我熬夜看完球,他會說新聞上有深夜看球猝死的訊息;對於喝酒豪爽的親戚,他會當面或背地裡說人家喝酒喝得沒臉沒皮;奶奶病重時,孝順的他會安慰奶奶說人都會有那一天……

即便出於好意,說話總選擇讓人難以接受的方式,我很好奇他是怎麼做到的。

老爸也想好好說話,但由於長期沒有迎合別人的習慣,偶爾表達的讚賞也讓人感覺不誠懇……

B面

那年夏天

兒子第一次煎爬叉,扎啤配煎爬叉真是美味啊。

很快爬叉就剩下小半盤了。

感覺在自己家的飯桌,才會吃得如此放肆和舒展。

一直認為將好吃的都給兒子留著,會慣壞他;況且兒子以後走向社會,沒人會讓他。

人老了,身體還好,就是對兒子最大的支援。

因此保持健康顯得愈發重要。

當看到兒子熬夜看世界盃時,當家中親友喝酒成癮時,我知道很難改變他們的習慣,只能尖刻地表達對他們行為的不滿。

當孩子的奶奶住院時告訴我,她感覺時日不多時,我想安慰她說目前醫療發達,很快就能康復。但話到嘴邊說出的是:這是自然規律,我們都會有這一天的。

也許,面對最親的人,更容易說出傷人的實話。

也許,委婉地說出自己的觀點是種能力,希望兒子能有這種超能力……

C面

那年夏天

我從中都市場打來冰涼的扎啤,兒子煎好了一盤爬叉,我倆還未洗手上桌,孩子的爸已掃掉大半盤……

一家人吃飯,我都是先吃剩菜,新炒的菜等家人吃的差不多,才開始掃尾。

與我相比,孩子的爸這點忒惡應人,不顧人還說話難聽。

開始和他生過幾次氣,但後來發現人的性格、習慣是無法改變的。

就像眼前的爬叉,即便它還有機會變成蟬,付出的代價可是脫掉了一層皮。

因“爬叉”引發的思考

但孩子的爸即使脫一層皮,註定也無法在說話上讓人舒服、熨帖。

再想到孩子的爸的有些優點,我釋然了。

還是希望兒子不要像他。

能夠學會忍讓分享,該有多好!

思考到這,突然發現最後一個爬叉已被兒子毫不猶豫地送入口中。

因“爬叉”引發的思考

作者簡介:

楊猛,男,1982年生,山東汶上人,銀行工作,愛讀書,喜歡寫關於美食、體育、電影的短文,始終堅信,寫作是有溫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