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一座橋,一座城,一個女人,一段歷史

2022-03-11由 玉竹宣 發表于 漁業

蕭太后河是怎麼命名

一座古橋-蕭太后橋

北京城東面的通州區有一座古鎮,名為張家灣,始建於明代,自古以來就是水旱兩路交通要道,是從北京到天津的必經之路,也是京杭大運河的必經之路。

張家灣南門外有座古橋——蕭太后橋。橋最早是木製的,在明代時改為石橋。石橋是在明萬曆三十一年,也就是1603的正月動工的,到1605十月才竣工。並由萬曆皇帝賜名為“通運橋”,俗稱叫蕭太后橋,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了。

一座橋,一座城,一個女人,一段歷史

蕭太后橋為南北走向,全長約43米,寬約10米,橋下一共有三個石拱券,三個拱券中間的大,兩邊的小。橋面為平板型,由相互交錯的大條石鋪成的。橋的兩兩邊設石欄板,每邊各有雕刻著獅子的望柱18根。每邊的柱頭上雕須彌座,座上圓雕獅子,神態各異。因此,此橋具有極高的藝術、科學和歷史價值。

一座橋,一座城,一個女人,一段歷史

這座橋的命名,還是源於橋下的蕭太后河。據相關史料顯示,蕭太后河是北京最早的人工運河,因遼蕭太后主持開挖而得名,最初是為運送軍糧所用,後成為皇家漕運的重要航道。實際上,這條河是京杭大運河的一處支流,自隋煬帝開鑿京杭大運河以來,運河一直滋養著兩岸的人們。到了遼代,這條河被進行了拓展加工,成為一條漕運的主航道。現在,蕭太后河在水利上的應用,主要就是北京南城河朝陽區南部的排水通道了。

一座橋,一座城,一個女人,一段歷史

一座城-北京

北京在遼宋時期劃在燕雲十六州中。燕雲十六州相當於以今天的北京市和山西的大同市為中心,向東至河北省的遵化,西臨山西省的神池,往北到達長城,南界天津海河與河北河間、保定及山西繁峙、寧武一線這一片地區。

一座橋,一座城,一個女人,一段歷史

燕雲十六州一直以來都是遊牧文明與農耕文明的分界線,是中原王朝防止外族入侵的天然屏障,是漢族與少數民族的交接地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燕雲地區往南便是河北地區,均是平原,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不過燕雲十六州自後晉時期納入遼國版圖之後,後周、北宋王朝都為收復燕雲十六州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

有一個女人,促成遼宋兩國結束多年的征戰,給這片土地帶來長達百年的和平。

一座橋,一座城,一個女人,一段歷史

一個女人-大遼太后蕭燕燕

這個女人就是遼景宗耶律賢的皇后蕭綽,歷史上成就僅次於武則天的女政治家、軍事家。

蕭綽,出生於遼穆宗應歷三年(公元953)五月。小名叫做“燕燕”,後世稱她為蕭燕燕。蕭燕燕的父親叫蕭思溫,是一位與皇族有著千絲萬縷聯絡的重臣,蕭燕燕的母親則是遼太宗耶律德光的女兒,燕國公主耶律呂不古。蕭思溫飽讀書史,他長期擔任留守遼南京(今北京)。可以說燕雲十六州對於蕭燕燕是故鄉一樣的存在,是她一生的羈絆。

一座橋,一座城,一個女人,一段歷史

蕭燕燕是蕭思溫三個女兒中最小的一個。遼景宗登基之時,為感激蕭思溫的擁立之情,加封蕭思溫為北院樞密使、北府宰相、尚書令等一系列顯赫的官職,並封為魏王,還並且徵召他的女兒入宮。遼景宗選中老三蕭燕燕為皇后。這時的蕭燕燕只有十六歲。

蕭燕燕剛剛進了宮,就被封為貴妃,僅僅過了兩個月,就被正式冊封為皇后了。

一座橋,一座城,一個女人,一段歷史

當時的遼國,經過了前朝遼穆宗十九年的殘暴統治之後,國勢已日漸衰微。遼景宗非常想勵精圖治,將國家扶上中興之路,然而他力不從心。於是,他將希望寄託在了聰慧過人的皇后身上。蕭燕燕開始代替景宗治理國家、推行全面的改革。

在景宗的支援下,她得到了盡顯才能的機會,也得到了群臣的欽佩和忠誠。不久,也就是蕭燕燕十九歲時,她參與到國家政務的處理中。同時還為遼景宗生下了長子耶律隆緒。

在他們十四年的夫妻生活裡,蕭燕燕不但幾乎全權掌握了遼景宗一朝的軍政大事,還一共為遼景宗生下了四子三女。

一座橋,一座城,一個女人,一段歷史

在蕭燕燕的努力下,遼國對外的軍事日漸強盛,對內的政局經濟也步入正軌。遼景宗耶律賢對皇后蕭綽的才幹也已經非常瞭解,為了對妻子幾年來的辛勞表示回報,他將將妻子的地位提升到和自己等同的程度,並且將此著入法令,使得蕭燕燕實際上成為大遼國的女皇。

遼乾亨四年九月(公元982年),35歲的遼景宗在出獵途中病卒,蕭燕燕年僅12歲的長子耶律隆緒登基為遼聖宗。這時,蕭燕燕搖身一變,就成了蕭太后,正式走到前臺大展拳腳。

一座橋,一座城,一個女人,一段歷史

一段歷史-澶淵之盟

在宋太宗雍熙三年,也就是遼統和四年,公元986年的三月,宋太宗想趁著遼國孤兒寡母,主少國疑之際一雪前恥,不顧遼國對宋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毅然對遼國發動了大規模的“雍熙北伐”。

蕭太后很早就致力於對軍事實力的培養。她不但將遼國最出色的將領耶律休哥、蕭道寧等人派往與宋相鄰的邊境鎮守,授意他們一切皆以對北宋抵抗用兵為宗旨做各項準備。

一座橋,一座城,一個女人,一段歷史

北宋一方派出了曹彬、潘美、楊業三路大軍前來和遼作戰。蕭太后以耶律休哥抵禦東路宋軍曹彬一路,又以耶律斜軫抵禦西路宋軍潘美、楊業一路,自己則親自帶著韓德讓和兒子遼聖宗趕到南京,與耶律休哥協同作戰。在這年五月,蕭太后親披戎裝上陣,一面率兵在正面與曹彬對陣,一面派耶律休哥包抄宋軍後路,阻斷水源糧道。終於在五月形成夾攻之勢,使得宋軍轉勝為敗,死傷慘重,竟致於使得易州之東的沙河被屍體所堵塞。曹彬所部的大敗,影響到了原本一路取勝的另兩路宋軍。蕭太后因此得以騰出兵力,轉向西路宋軍。遼帝和太后親征大勝的訊息,鼓舞了遼軍計程車氣,而宋太宗連忙下令全線撤退。撤退的訊息則更影響了宋軍計程車氣,使西路軍一路連吃敗仗。

一座橋,一座城,一個女人,一段歷史

西路宋軍終於退至代縣一帶。宋名將楊業審時度勢,認為遼軍勢頭正勁,不能硬拼,再者皇帝已下令撤退,也應該暫避其鋒芒。然而同率西路軍的潘美和監軍王侁逼著楊業去和遼軍硬拼,身經百戰的楊業不堪受辱,負氣進攻朔州。結果正中了蕭太后所設的圈套,陷入了遼軍的埋伏之中。當楊業按事先的約定,退至陳家谷口之時,卻沒有援兵前來接應。 悲憤填膺的楊業突圍不成,便命部下各尋生路。然而部屬無一人願做逃兵,都誓死相隨,最終楊業本人被活捉,悲憤之下絕食而死。包括他的兒子楊延玉在內的所有部屬都全數殉國。

一座橋,一座城,一個女人,一段歷史

楊業是宋朝名將,屢次戰勝遼國,被稱為“楊無敵”。蕭太后對楊業視死如歸的軍人氣質非常讚歎,為了鼓舞士氣,她下令將楊業的頭顱割下,裝入匣中,傳送邊關各地。 在宣揚遼國國威的目的達到之後,又下令在古北口為楊業修建祠堂,四時祭祀不絕。 自雁雲大捷後,蕭太后更進一步經略軍事,她開始主動地向宋朝挑戰,甚至多次親自披掛上陣、躍馬疆場。在所有的戰事中,她幾乎都能取得勝利,成為威名遠揚的一員女將。遼國的聲勢也在她的一次次旗開得勝中扶搖直上,党項、女真等等周邊部族國家都紛紛向遼國稱臣納貢。

一座橋,一座城,一個女人,一段歷史

遼聖宗統和二十二年,也就是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在這一年的深秋閏九月,蕭太后領著遼聖耶律隆緒、韓德讓,率二十萬遼國精銳部隊南征大宋。在蕭太后合宜的戰略安排、也在太后皇帝親征的鼓舞下,遼軍勢如破竹,兩個月的功夫,就一直攻到了澶州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濮陽,距北宋都城開封僅一河之隔。

一座橋,一座城,一個女人,一段歷史

此時,宋真宗的車駕出現在澶州前線,蕭太后審時度勢,決定陣前議和。經過一番交涉,雙方商定,宋遼約為兄弟之國,遼聖宗耶律隆緒稱宋真宗趙恆為兄,趙恆則稱皇太后為叔母,維持宋遼之間舊有的疆界,宋國每年向遼國提供三十萬金帛,史稱“澶淵之盟”。

一座橋,一座城,一個女人,一段歷史

後記

“澶淵之盟”是蕭太后一生的巔峰。這是一次外交上的勝利,此後120年間,遼宋再未發生過大的戰事。這也是一次軍事上的勝利,收復燕雲十六州從此成了北宋遙不可及的夢想。

澶淵之盟簽訂之後,在中國的歷史上正式形成了遼宋南北對峙的局面,並以法律的形式承認了燕雲十六州屬於遼國,雙方結束了為此多年不息的爭戰,進入了長達百餘年的相對和平。

一座橋,一座城,一個女人,一段歷史

“澶淵之盟”之後五年,蕭太后在統和二十七年的十一月初一(1009年11月20日)為耶律隆緒舉行了契丹傳統的“

柴冊禮

”,正式將皇權交還給耶律隆緒,結束了她在遼景宗、遼聖宗年間四十年有餘的攝政生涯。

蕭太后讓位之後出發去遼南京(今北京)安享晩年,回到這片她生於斯長於斯,併為之戰鬥過的土地。同年十二月初五(12月23日),蕭太后病重而逝。

一座橋,一座城,一個女人,一段歷史

蕭太后的功業不僅為遼人所景仰,即使在宋朝,她也成為一個傳奇。而蕭太后興修水利,造福於民的傳說更是在北京、河北一帶屢見不鮮,就像這座蕭太后橋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