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龍說夜郎丨“管仲射鉤”,貴州威寧中水出土的“飛鳥形”理論上可以做到

2022-03-04由 貴州大小事兒 發表于 漁業

粒怎麼讀音

龍說夜郎丨“管仲射鉤”,貴州威寧中水出土的“飛鳥形”理論上可以做到

以文物立足,以史料為盾,

虎視牂牁,鷹瞵萬峰,解讀歷史。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這是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的千古佳句,耳熟能詳。但其後“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這句,恐怕就沒有多少人記得住了。所謂“分曹射覆”,就是把人分成兩邊或兩組,進行猜物或猜字謎遊戲。“覆”就是用碗、缽等器物,把謎底覆蓋。“射”即射者,也就是猜謎者。現在問題來了,那“隔座送鉤”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送“鉤”?“鉤”是幹嘛的?“鉤”長什麼模樣?

“隔座送鉤”的意思,是指正在進行一種叫“藏鉤”的猜謎遊戲,類似今天小朋友玩的“猜子”。據東漢辛氏撰寫的《三秦記》載,河間(今屬河北滄州)有一趙姓女子,“少好清靜,姿色甚佳”,生下來就雙手攥拳,從不伸開。漢武帝劉徹路過河間,“望氣者言,此有奇女”,便召之覲見,將其手展開,掌中現一鉤。由是娶趙氏回宮,寵愛有加,史稱“鉤弋夫人”,即西漢第八位皇帝劉弗陵生母。此事被眾宮女悉知,紛紛效仿,這便是藏鉤的起源。詩仙李白在《宮中行樂詞》中雲:“更憐花月夜,宮女笑藏鉤”。岑參的《燉煌太守後庭歌》也有“醉坐藏鉤紅燭前,不知鉤在若個邊”的句子,張說《贈崔二安平公樂世詞》也提到“十五紅妝侍綺樓,朝承握槊夜藏鉤”。說明唐代藏鉤主要是女性使用的一種遊戲或寓意。同時,詩中描繪的場景也容易讓人聯想到床邊掛帳子的“帳鉤”,儘管讀音相近,但藏鉤的“鉤”和帳鉤卻不是一回事,而是戰漢時期非常流行的一種衣飾,稱為“帶鉤”。

帶鉤最早起源於西周,戰漢時期在上層社會流行,是貴族、文人和武士所繫腰帶的掛鉤。材質多用青銅鑄造,也有用金、銀、玉等製成,我們可以簡單地理解為類似今天的金屬皮帶扣。透過製作工藝、紋飾的精細、造型等,體現主人的愛好和身份。帶鉤作為結帶之用,從實用上來講,其結構通常由鉤頭、鉤扣、鉤體三部分構成,多數的造型像一隻長條形的螳螂。鉤扣一般位於鉤體的中部並凸起,用於固定皮帶的一頭,上端的鉤頭,則鉤掛在皮帶的另一頭。興仁交樂12號漢墓曾經出土一枚青銅帶鉤,國家三級文物,總長14。8釐米,鉤頭為龍首形,鉤扣為圓形,製作十分考究,出土時位於墓主人腰間,猜測應該是墓主人生前珍愛之物。這種造型的青銅帶鉤在赫章可樂墓葬也有出土,其中一枚總長12。8釐米,鉤體表面嵌有金片和銀絲,俗稱錯金銀。紋飾間還嵌有8粒綠松石,工藝十分精湛。考古報告猜測其主人可能是漢王朝開通夜郎後從中原遷來的官吏或商賈。

龍說夜郎丨“管仲射鉤”,貴州威寧中水出土的“飛鳥形”理論上可以做到

青銅帶鉤 興仁交樂12號漢墓出土

龍說夜郎丨“管仲射鉤”,貴州威寧中水出土的“飛鳥形”理論上可以做到

西漢錯金銀銅帶鉤 赫章可樂墓葬出土

這裡就有一個疑問,按照上述兩枚帶鉤的長度,握在手中,顯然無法藏住,那又如何進行藏鉤之樂呢?其實在漢代,也有很多非實用器的小型帶鉤,作為古人的饋贈禮品或玩賞之器。如文博工作者就在安順平壩採集到僅長3釐米左右的銅帶鉤,這種帶鉤握在手中,可謂天衣無縫,完全了無痕跡。西晉大臣周處《風土記》載,“一鉤藏在數手中,曹人當射知所在”,這小小帶鉤攥藏在數人中某人的一隻手中。可以想象,猜中難度相當大,娛樂效果也非常好,故周處說藏鉤這種遊戲在民間也有生存土壤,叟嫗兒童均喜聞樂見。魏晉南北朝之後,帶鉤被拴系更加牢固的帶扣(和今天的皮帶扣非常接近)取代,逐漸失去實用功能,從而主要用於把玩和遊戲,到唐宋時期達到鼎盛,並一直延續到明清。

龍說夜郎丨“管仲射鉤”,貴州威寧中水出土的“飛鳥形”理論上可以做到

漢代銅帶鉤 安順平壩採集

關於帶鉤,歷史上最著名的故事非《史記·晉世家》記載的“管仲射鉤,桓公以霸”莫屬。大意是齊國的糾和小白兩位公子,在外避難,為搶先回國稱王,公子小白被公子糾的幕僚管仲半道截殺,但好巧不巧,箭頭正好射中小白腰間的帶鉤。僥倖生還的小白最終率先抵達齊都臨淄,登上寶座,終成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故事極為精彩,但這種漢代常見的“螳螂形”帶鉤又細又滑,怎麼能如此巧合的抵擋住鋒利的箭頭呢?我們姑且不論司馬遷筆下故事的真實性,但從威寧中水墓葬出土的一枚帶鉤看,“管仲射鉤”至少在理論上可以行得通。這是一枚西漢飛鳥形青銅帶鉤,鉤體呈展翅翱翔狀,羽毛用圈紋、條紋刻畫,整體線條流暢細膩。鳥頭自然彎曲下垂,形成一個自然的鉤頭。鳥頸部下端兩側有柱狀圓形凸起,可以透過拴系,讓鉤掛更加穩固。關鍵是展開的雙翅,有6釐米之寬,增加了“防守”面積。也就是說,假如當初公子小白腰繫這種青銅帶鉤,理論上能夠抵擋住管仲的箭頭。

龍說夜郎丨“管仲射鉤”,貴州威寧中水出土的“飛鳥形”理論上可以做到

西漢飛鳥形銅帶鉤 威寧中水墓葬出土

此外,1978年威寧中水西漢墓葬除了出土這件比較少見的飛鳥形帶鉤外,還出土了另外幾件造型同樣比較罕見的青銅帶鉤。如長10釐米、寬3。5釐米的鯢魚形帶鉤,樣子酷似今天貴州的珍稀保護動物娃娃魚,斜出四鰭,作遊動狀,背部陰刻漢代吉祥話“日利八千萬”,頗有世人寶之,貫穿古今之感。出土的牛頭形銅帶鉤,總寬10。3釐米,造型誇張,鉤頭和鉤扣設計在長展的牛角下方,極為巧妙,是藝術與實用完美結合的典範。另一件虎形(一說獅形)銅帶鉤,通長7釐米,儘管個頭不大,但使用了先進的鏤空工藝。同時利用虎尾為鉤頭,虎爪為鉤扣,構思獨到。這些帶有濃烈地方特色的青銅帶鉤,也給貴州的漢代歷史文化增添了一抹別樣的色彩。

龍說夜郎丨“管仲射鉤”,貴州威寧中水出土的“飛鳥形”理論上可以做到

西漢鯢魚形銅帶鉤 威寧中水墓葬出土

龍說夜郎丨“管仲射鉤”,貴州威寧中水出土的“飛鳥形”理論上可以做到

西漢牛頭形銅帶鉤 威寧中水墓葬出土

龍說夜郎丨“管仲射鉤”,貴州威寧中水出土的“飛鳥形”理論上可以做到

鏤空虎形(一說獅形)銅帶鉤 威寧中水墓葬出土

【來源:貴州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