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數億年的海中活化石,因為太好吃了而導致瀕臨滅絕!

2022-03-03由 三條InFo 發表于 漁業

七鰓鰻長什麼樣子

在地球生命進化的漫長過程中,曾經有無數個神奇的生物大量出現,而現在又都從地球上消失了。但這並不意味著沒有生物可以生存上億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今天呢,我們就來看看這幾種存活到現在已經有上億年曆史的生物,人送外號“活化石”。

數億年的海中活化石,因為太好吃了而導致瀕臨滅絕!

第一位是蝠鱝,蝠鱝的名字猛的一看會讓人想起夜間出沒的蝙蝠,它們的體型呈不規則的橢圓形,身體扁平,寬大於長,胸鰭肥厚如翼狀,它的頭上長著兩隻肉角,稱為“頭鰭”。頭鰭卷翻著向前突出,可以自由轉動,它還有一個小型的背鰭,尾巴像長鞭一樣

這樣的形態在海洋中暢遊的樣子與夜間飛行的蝙蝠很相似,蝠鱝也因此而得名。蝠鱝在海洋裡已經有1億年曆史了,早在侏羅紀時代就已經出現,約在一億多年前開始啊,它們的體型就幾乎沒有什麼變化,蝠鱝的體型是扁平的,寬度最大可達到8米,算是海洋中體積非常大的一種魚類了。

數億年的海中活化石,因為太好吃了而導致瀕臨滅絕!

蝠鱝因為它的長相有點怪異,又被稱為魔鬼魚,但其實它是一種性格非常溫和的魚類,它們主要以海中的浮游甲殼動物和成群的小魚為食。蝠鱝性情活潑,很喜歡“惡作劇”有時候會故意潛到海中航行的小船下面,用胸鰭敲打船底,使船上的人惶恐不安。由於蝠鱝一身漆黑,所以漁民就將蝠鱝的調皮搗蛋當成了海洋中的魔鬼作祟,我想這也是蝠鱝有魔鬼魚之稱的原因之一吧。

數億年的海中活化石,因為太好吃了而導致瀕臨滅絕!

蝠鱝已經生存了一億多年了,然而在近十幾年間啊,蝠鱝開始被人類大量的捕撈,已經淪為瀕危物種了,原因呢,是有一些人類誤以為它們的鰓耙可以治病,再加上一些無良商人的炒作,所以市場上對蝠鱝鰓耙的需求就越來越大。而蝠鱝的成長和繁殖呢,又很緩慢,大多數蝠鱝8-10歲的時候才會成熟,平均每2年左右才能生下一隻小蝠鱝。在過去的十年裡,市場上對蝠鱝鰓耙的需求成為了商業捕撈的主要驅動力,每年全球蝠鱝捕撈量約為94000條,實際捕撈量可能還要更多。

世界上每一個物種都有它們生存的權利,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善待,希望站在食物鏈頂端的我們,也同樣不忘善待地球上的其他物種。

接下來這個生物(請慎重觀看),它的樣子很像一條鰻魚,它就是七鰓鰻,七鰓鰻又叫七星子,它們的身體細長,而且光滑無鱗,長長的脊椎貫穿全身;上半部分的身體光禿禿的,下半部分長著魚類才有的背鰭、腰鰭和尾鰭,它的眼睛後面身體兩側各有7個鰓孔,也因此而得名。

數億年的海中活化石,因為太好吃了而導致瀕臨滅絕!

七鰓鰻是一種遠古生物,比恐龍還要古老,在恐龍還沒有出現以前,七鰓鰻就已經在地球上過著它滋潤的小日子了,目前已經發現的七鰓鰻化石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6億年前,可以稱做“生物活化石”。

數億年的海中活化石,因為太好吃了而導致瀕臨滅絕!

七鰓鰻也被稱作“海中吸血鬼”,這是因為啊,七鰓鰻沒有上下顎,它們的嘴就像筒狀的吸盤一樣,吸盤裡長出一顆顆尖細的小牙,如漩渦般一圈圈排列,它們不僅口腔內長滿牙齒,就連舌頭上也長著如牙刷般細密的小尖牙,是不是看了有種頭皮發麻的感覺。七鰓鰻憑藉吸盤式的嘴和細密鋒利的牙,捕食的時候會用口盤吸附在魚類的體側,然後用它細密鋒利牙齒刺穿魚的面板,之後盡情吸食它們的血肉。

數億年的海中活化石,因為太好吃了而導致瀕臨滅絕!

七鰓鰻瀕臨滅絕的原因居然是因為:太好吃了!七鰓鰻雖然恐怖,但是味道是真的好,傳聞英國國王亨利一世就是因為貪吃七鰓鰻而暴斃。有文獻記載,老年的亨利一世去諾曼底巡視期間,無視醫生的勸阻,大量的食用了七鰓鰻,最後發現因腹脹死在了馬桶上。吃貨的力量,還真是各國大同小異呀。

下面的這個生物,據說世界上第一艘潛艇就是仿造它,這就是——-鸚鵡螺。

數億年的海中活化石,因為太好吃了而導致瀕臨滅絕!

鸚鵡螺是具有螺旋狀外殼的

軟體動物

,整個螺旋形外殼光滑如圓盤狀,像鸚鵡的嘴一樣,也因此得名。鸚鵡螺共有60-90根觸手,用於捕食及爬行。它們早在5億多年前就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那個時候的它可以堪稱海底頂級掠食者,主要以

三葉蟲

海蠍子

等為食,目前發現最大的鸚鵡螺化石是在奧陶紀地層中發現的長達10多米。鸚鵡螺的殼從古至今沒有太多變化,也正是因為鸚鵡螺殼的精密構造,使它們在仿生科學上也佔有一席之地,人們就是模仿它排水、吸水的上浮、下沉方式製造出了第一艘潛水艇,1954年,美國研製出世界第一艘核潛艇“

鸚鵡螺號

”在美國

格羅頓

下水。

更有美國兩位地理學家根據對鸚鵡螺化石的研究得出一個結論:月亮,正在離我們遠去。

數億年的海中活化石,因為太好吃了而導致瀕臨滅絕!

據研究顯示,在

新生代

漸新世

的螺殼上,生長線是26條;

中生代

白堊紀

是22條;中生代

侏羅紀

是18條;古生代

石炭紀

是15條;古生代

奧陶紀

是9條。因此可以推斷,在距今4億多年前的

古生代

奧陶紀時,月亮繞地球一週只需要九天。地理學家又根據

萬有引力

定律等物理原理,計算了那個時候月亮和

地球

之間的距離,得到的結果是,距離僅為如今的43 %。科學家對近3000年來有記錄的月食現象進行了計算和研究,結果與上述

推理

完全吻合,證明了月亮正在離我們遠去。但是它的變化很微小,相對於它龐大的個體,這樣的縮小可謂微乎其微,而且對地球也不會有影響。此外,科學家也表示在過去的幾十億年月球約縮小100公尺左右。儘管如此,大家也不用過度擔心,在未來的漫長時間裡,月球依然會地球如影隨形,它依然是我們生命中最常見的星球。

好了,今天就到這裡了,你還知道哪些稱得上活化石的生物呢?可以評論區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