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新版十大食肉恐龍排名,後續補充五種殺手

2022-02-27由 花牧魚 發表于 漁業

雙冠龍是食肉恐龍嗎

感謝廣大恐龍愛好者的提議和意見,今天我們對新版十大食肉恐龍在做一些後續和補充,歡迎大家繼續提供更多建議和看法。

一 滄龍

新版十大食肉恐龍排名,後續補充五種殺手

滄龍

滄龍最大的體長超過10米。身體細長,頭中等大小,頸短粗,尾與身軀等長。行動時身體作蛇狀扭曲。四肢鰭狀,起掌舵作用。前後足均為 多趾節結構。趾節較多者可達10枚。牙齒錐形,大而尖銳。

滄龍是古代海生爬行動物,生活在距今白堊紀晚期。滄龍為當時水中大型兇猛的攻擊性動物。滄龍類的化石,主要產自北美和歐洲,亞洲亦有少量記錄,中國尚無此類化石發現。

已知最小的滄龍類是Carinodens belgicu,身長3到3。5米,可能生活於岸邊的淺海,用它的球根狀牙齒捕抓軟體動物與海膽為食。最大的滄龍類是霍夫曼滄龍,最大體長17。3米,最大體重16噸。

新版十大食肉恐龍排名,後續補充五種殺手

蒼龍

1989年,發現了達拉斯蜥蜴化石,科學家們找到了它們演化的相關資訊。科學家們對這個化石進行了復原,它們是距今9500萬年前的生物。因為受到陸地上更大更兇猛的恐龍的威脅,它們選擇了一個相對安全的地方―海洋。過了300萬年,它們逐漸演化成了達拉斯蜥蜴。

又過了600萬年,他們從1米長的小蜥蜴逐漸演化成了15米的巨大滄龍。這就是科學家們對於滄龍的演化所做的推測。在滄龍的發展過程中,起了很大作用的是溫暖的海水。海水裡豐富的食物來源為滄龍提供了一個極佳的生存環境,進而才展開了海洋霸主之路。

新版十大食肉恐龍排名,後續補充五種殺手

滄龍

滄龍在500萬年的時間裡將海洋中的競爭對手趕盡殺絕,可以說,它們是海洋生物中最為成功的掠食者,是遠古時期海洋中的霸主。

二 瑪君龍

瑪君龍又譯瑪宗格龍,意為“馬達加斯加的蜥蜴”,是獸腳亞目阿貝力龍科的一屬,生存於白堊紀末的馬達加斯加,約7000萬年前到6800萬年前。瑪君龍大約7米長,1。2噸重。

瑪君龍有一個特殊的頭顱骨,它們的頭顱骨又長又厚,表面粗糙不平。瑪君龍的口鼻部很短,前肢短小,後肢長而粗壯。瑪君龍的頭頂上有一個半球形角狀物,這種角狀物可能由角質構成,並由某種結構覆蓋瑪君龍的頭顱骨相當著名,如同其他阿貝力龍科的頭顱,瑪君龍的頭顱長度與高度比例較短,但沒有食肉牛龍那樣短。大型成年個體的頭顱骨長度約60到70釐米。前上頜骨使得口鼻部前端非常鈍,這是阿貝力龍科恐龍的典型特徵。

新版十大食肉恐龍排名,後續補充五種殺手

瑪君龍

科學家們提出瑪君龍與其他阿貝力龍科恐龍的獨特頭顱形狀,顯示出與其它獸腳類恐龍不同掠食習性。大多數獸腳類恐龍有長、低矮、狹窄的頭顱骨,阿貝力龍科恐龍的頭顱骨較高且寬,長度通常較短。其他獸腳類恐龍的狹窄頭顱骨可承受強壯咬合時的垂直壓力,但不適合承受扭轉力量。與現代哺乳類掠食者相比,大多數獸腳類恐龍可能使用類似犬科動物的方式獵食,使用長而狹窄的口鼻部多次咬傷獵物,使獵物變虛弱。

新版十大食肉恐龍排名,後續補充五種殺手

瑪君龍

阿貝力龍科恐龍,尤其是瑪君龍,可能改採用類似現代貓科動物的方式獵食,使用短而寬廣的口鼻部咬住獵物緊緊不放,直到它們被制服。瑪君龍的頸部較壯,且擁有結實的頸椎、交錯的頸部肋骨、骨化的肌腱、以及附著在脊椎骨與頭顱後方的強化肌肉。這些強化肌肉可使瑪君龍的獵物掙扎時,瑪君龍仍能保持頭部的穩定性。

新版十大食肉恐龍排名,後續補充五種殺手

瑪君龍

另一方面,瑪君龍的下頜兩側各有一個大型洞孔,特定關節間有滑液關節,可允許下頜的大幅度變形擴張,但不能達到蛇類的擴張程度。這些下頜特徵可防止瑪君龍嘴中的獵物掙扎時,下頜遭到破裂。下頜的前部牙齒比其他牙齒還要結實,可提供咬合時的支撐點;而瑪君龍的低齒冠牙齒可防止獵物掙扎時,將牙齒搖斷。它們的牙齒前側彎曲,而後側較直。這種牙齒結構可用來將獵物切碎,而非將獵物託在咬合的地方。雖然蜥腳類恐龍可能是瑪君龍的食物來源之一,它們最血腥的事就是同類相食,研究資料顯示,瑪君龍不僅僅以靠採摘植物為食的同類為食,有時也以自己的家族同類為食。相對於其他動物來說,恐龍之間的同類相食相對常見,但證據很少。

新版十大食肉恐龍排名,後續補充五種殺手

瑪君龍

三 食肉牛龍

新版十大食肉恐龍排名,後續補充五種殺手

牛龍

牛龍 又名食肉牛龍、肉食牛龍,屬於獸腳亞目角鼻龍下目的阿貝力龍科,是一類大型的肉食性恐龍。由於頭頂有兩隻觸角,顧名思義為牛龍,模式種薩氏食肉牛龍。食肉牛龍生活白堊紀末期的阿根廷巴塔哥尼亞。

食肉牛龍是種擅長奔跑的高速掠食者,是已知的奔跑速度最快的大型恐龍,速度可達每小時60公里,加上小腿較細、腦袋高、尾巴偏細、腿部極其長,也被稱為白堊紀的獵豹。根據唯一發現的一個很完整的骨架,食肉牛龍體長8米,體重3噸,臀高3米。

新版十大食肉恐龍排名,後續補充五種殺手

食肉牛龍

食肉牛龍全身上下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它頭上的那對尖角,但是這對尖角既不夠大,又不夠硬,所以食肉牛龍不太可能用它作為武器攻擊敵人。古生物學家猜測,這對尖角可能是食肉牛龍成年的標誌,它們隨著食肉牛龍的成長慢慢地長大,當這對角長到一定程度就證明食肉牛龍已經成年了。

新版十大食肉恐龍排名,後續補充五種殺手

牛龍骨骼化石

與體型類似的獸腳類恐龍相比,食肉牛龍的頭部小而短、寬;其他一些阿貝力龍科也具有類似的頭部。嘴部具有大量的小型鋸齒狀牙齒,適合撕咬獵物,並咬斷骨頭。短的口鼻部,具有更大的咬合力。科學家研究獸腳類恐龍咬合時的肌肉力學,以及咬合時的上下頜閉合速度,發現食肉牛龍有較快的咬合速度;而角鼻龍與暴龍的咬合速度較慢,但具有更大的咬合力。一些研究則指出,當獸腳類恐龍咬合時,連結上下頜的頜部關節可以減低咬合時的衝擊。

新版十大食肉恐龍排名,後續補充五種殺手

食肉牛龍

牛龍的腿非常長,是腿比例最長的食肉恐龍之一,所有食肉龍里,牛龍可能只比同體長的矮暴龍矮一點點。科學家們推算,食肉牛龍的雙眼微微朝前,被認為有著一定程度的雙眼視覺,但並不是很好。推斷被認為是有助於其觀察獵物並快速尋找到獵物並鎖定獵物的位置,然後高速徑直向獵物衝過去,反覆用牙齒撕咬獵物的脖子,採取咬一口後躲開再咬一口的戰術,直到獵物因失血過多而死。此外,食肉牛龍的前肢演化的異常短小。估計是為了減輕阻力。食肉牛龍的前肢短小,與北半球的暴龍、特暴龍類似,但它們生存的大陸受到地理上的隔離,而且是不同科的恐龍,所以是平行演化的結果。

四 雙冠龍

新版十大食肉恐龍排名,後續補充五種殺手

雙冠龍

雙冠龍是生存於侏羅紀早期,又名雙棘龍、雙脊龍、雙嵴龍,雙冠龍長達6-7米,站立時頭部高約2。4 米。頭頂上長著兩片大大的骨冠,故名雙冠龍。身長約6-7米,體形修長。它們的頭頂上長有兩片半月形的骨質頂飾;部纖細,有許多細小而尖利的牙齒;前肢短小,後肢長而粗壯,用後肢行走,行動敏捷;尾巴長而有力,行走時能保持身體平衡。

雙冠龍的頭頂有兩個半月形的冠狀物,由前額一直延伸到頭骨後方,這是它們最顯著的特點,也是其得名原因。雙冠龍的頭冠很脆弱,不能當作武器使用。但是雄性雙冠龍的頭冠能在吸引異性的時候發揮重要的作用。

新版十大食肉恐龍排名,後續補充五種殺手

雙冠龍

頭顱骨的另一個特徵是前上頜骨與上頜骨之間有個凹陷區段,形成前上頜骨牙齒與上頜骨牙齒之間的缺口,類似棘龍科、鱷魚。它們的牙齒長,但齒根短。早期的假說根據這些牙齒特徵,而推測雙脊龍是食腐動物,因為前段牙齒不足以殺死獵物、咬起肉塊。雙脊龍能夠飛速地追逐草食性恐龍。比如全力衝刺追逐小型、稍具防禦能力的鳥腳類恐龍,或者體形較大、較為笨重的蜥腳類恐龍,如大椎龍等。在追到獵物後,會用長牙咬並同時揮舞腳趾和手指上的利爪去抓緊食物。2020年一項研究表明,雙冠龍擁有厚實的下頜骨,可以為雙脊龍帶來強大的咬合力,因此雙脊龍是兇殘的掠食者。

雙冠龍出現於1993年的電影《侏羅紀公園》與同名原著小說《侏羅紀公園》之中。在電影版本中,雙脊龍的頸部擁有可收縮的皺摺,類似褶傘蜥,而且能射出致盲毒液,使獵物失明且癱瘓,類似噴毒眼鏡蛇。但沒有證據可以顯示雙脊龍有這種行為。電影版的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將雙脊龍的體型縮減,成為身長1。5米,高度0。9米的小型恐龍。在電影的引述中則將這小型的雙脊龍解釋為幼年個體。

新版十大食肉恐龍排名,後續補充五種殺手

電影中的雙冠龍

在《侏羅紀公園》的小說版本中,成年雙脊龍的高度為3米長度為5米,沒有皺摺,但擁有毒性唾液,在咬傷獵物時派上用場。而公園的研究人員發現後,打算將它們的毒腺移除,但必須殺死這頭雙脊龍,而遭到公園的擁有者約翰·哈蒙德所反對。

五▪風神翼龍

新版十大食肉恐龍排名,後續補充五種殺手

風神翼龍

風神翼龍未成年的個體頭骨長1米,翼展達5。5米;成年個體的頭骨未曾發現,根據翅骨碎片來看,翼展至少有10~11米,重達500斤,這可是地球生命史來最大型飛翔的動物!風神翼龍的嘴巴又長又細,口中沒有牙齒;喙前端不是尖銳的,而是鈍的;它的眶前孔(位於眼眶前方的)巨大,差不多佔了頭骨全長的二分之一,這無疑對其大頭減輕了相當多的重量;風神翼龍頭上有脊冠,位於眼眶前上方,這區別於該屬其他翼龍如至浙江翼龍,它們頭上沒有脊冠;風神翼龍的脖子非常長,達2米多,由肩與頭之間有長型的肌腱和肌肉支撐;它的腿很長,有平衡大頭的作用。遠觀之,風神翼龍呈現了類似鶴或鸛的外表。

新版十大食肉恐龍排名,後續補充五種殺手

風神翼龍

到目前為止,古生物學家將這種遠古會飛的爬行動物稱為“有翼蜥蜴”或掠食性翼龍。風神翼龍是一種極為貪吃且行跡惡劣的生物,它們會吃掉任何能夠吞下的生物,一隻不到三百斤重的小霸王龍,便可被它當成一頓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