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離題丨與布菌為鄰:6620名感染者的日與夜

2022-02-27由 澎湃新聞 發表于 漁業

布菌感染怎麼治療

【編者按】

《離題》是澎湃人物新開的記者手記欄目。所謂“離題”,是寫在報道之外,也是記錄報道未能窮盡之處。有一篇報道從0到1的過程,也有故事背後的故事,還有報道者的一些沉思。

這篇手記來自《布菌飄進我的家:蘭州布病感染者這一年》的作者葛明寧。蘭州獸研所布魯氏菌抗體陽性事件中,感染者達到6620人,他們忍受著病痛,也長久地惶惑。因著採訪,記者短暫地介入了他們的生活,解答不了他們的疑問,就連“感同身受”旁人也許也做不到,那是他們承受的,真真切切的困頓。

這一次,我們還嘗試了音訊的形式,聊聊這次採訪的感思,我們想跟更多人探索更豐富的連線。這檔音訊節目叫《漫遊記》,在現實的角落漫遊,我們希望看見那些不易察覺的東西。

歡迎收聽《漫遊記》第一期:

主持人:張小蓮;講者:葛明寧;音訊製作:吳佳穎、谷虹帆

從陳凱旋家裡出來的時候,蘭州的天已擦黑。我感到又餓又冷,滿心想的是“吃點好的”。但剛在小區門口的店裡坐定,陳凱旋就又聯絡我。他告訴我,他剛看見那位多次去內蒙看病的患者就在樓下的小廣場,並催我快去。陳凱旋知道,我是真的想見一見這位病人。

我實在貪戀烤肉店的溫暖,但我需要這採訪物件,因為她可以佐證劉明和羅萍的話:有的患者去內蒙古呼和浩特看病,一箱一箱地帶回蒙藥。

之前,我聯絡上另一位在聊天記錄裡自稱去過內蒙的患者,他在電話裡說得令我難過:“我問負責給小區居民諮詢的醫生,我這是布病嗎?他們說,不是。我又問,不是布病怎麼治啊?他們說,按布病治。”

這些似是而非的話令患者跌入不安全感的深淵。但是,這名患者隨即推辭與我詳聊。他說,自己在體制內工作,不想被發現自己心有憤懣。

離題丨與布菌為鄰:6620名感染者的日與夜

病友在微信群裡交流去內蒙看病的經驗。 本文圖片均由澎湃新聞記者 葛明寧 圖外面真冷。在黑暗中走了一段,我終於在小廣場明明滅滅的燈光裡看見了葉文娟。

“葉文娟年紀比羅萍還大些,但她梳著低馬尾,看上去像個孩子。”我把初見她的印象寫進了報道里。

“你老公看到這結果是什麼想法?”第二日,我向她瞭解看病的經過。葉文娟的丈夫也被檢出布菌抗體陽性。

“啥想法?我也不知道他啥想法。”葉文娟說,“我跟你說,我也不想提這事,有時候我也不想多問他。大夫說,有病你治就行了。”

與其他採訪物件一樣,葉文娟也有孩子,女兒已經成年。與父母不同,她抗體陽性但沒症狀,葉文娟說,他們在家不願意聊這件事,只是丈夫會請假陪自己去內蒙看病,試圖緩解她難以解釋的手指關節疼痛。

陳凱旋是一個三十多歲的男人,他住在葉文娟家的不遠處,看上去比葉文娟還要“淡定”。我問他,發現了抗體陽性,你有什麼辦法?“我一個小老百姓,我能有什麼辦法?”他不假思索地答。他只是拒絕接受剛發給他的賠償協議,裡面載明蘭州生物藥廠可以賠償他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在內的大約7000元錢。

陳凱旋家的客廳,裝飾色調是白色的,顯得活潑,兩個很小的孩子跑來跑去,印象裡女兒穿的是彩色的長筒襪。陳的父母與他住在一起,一家子生機勃勃。可是,陳凱旋帶我看了他家單元門正對的藥廠,指給我看他家門上安裝的一扇小窗。“去年天熱。”他回憶,“就經常把這扇小窗開啟。”

外面的藥廠是一大片廠房,這時只有零星幾點燈火,陳家另一側的窗戶則正對著蘭州市的中央商務區,夜裡燈光璀璨,照亮半邊的天空,陳凱旋的父親身體不舒服,裹著毯子坐在這樣的背景裡。

這樣的採訪,越是家常,越在考驗我的承受能力。

採訪物件有的發過燒,全部都說自己現在還隱隱作痛,這種疼被他們形容為類似於風溼性關節炎,最近天氣不好,就會更疼一點。包括我在內,各個媒體的記者還在分別找更“白紙黑字”的證據:化驗單、確診單,讓採訪物件展示手機裡和“反饋包”(一個不大的塑膠資料夾,裡面是賠償協議、“健康證明”和科普小冊子)裡的證據,其實疼痛怎麼可能被說清楚呢?

離題丨與布菌為鄰:6620名感染者的日與夜

陳凱旋對社群人員反映“關節疼”,而獲得的評估結果是“無損害”。還有他們發現疾病時的恐懼和憤怒,後來一日日地觀測自己,這又怎麼可能說得明白?羅萍說,自己買了個體溫計,“每天測八遍”。他們還若無其事地上班、哄孩子,只是不時出現的疼痛像心裡的一處暗室,通往暗沉沉的、未知的未來。

劉明總在說,他住院時有個病友,那個牛場工人渾身劇痛,看上去一度癱瘓了。劉明看起來很像個頭腦冷靜的金融從業者,他說,害怕等自己年紀大了,抵抗力下降,扛不住自己體內潛伏的布菌。

蘭州官方對住在藥廠附近的居民解釋,他們的血液裡只有抗體,與布魯氏菌病有區別,有采訪物件告訴記者,官方選取了少數患者住院,做了布魯氏菌血培養,後來醫院告知她,沒有在她的血液裡培養出活的布魯氏菌。這名患者還給記者發來一份處置專家組名單——中疾控的一位主任技師也在內,經記者查詢瞭解,這名技師發表過不少關於布魯氏菌培養與分類的學術論文。

這名患者一邊給記者提供這些材料,一邊說,她關節疼、肌肉疼,自覺最近疼得更嚴重些。她的家人也大多抗體陽性,曾開車一起到甘肅平涼去看病。他們覺得,當地有牧區,也許能看得更好。她還經常給衛健委、給社群打電話傾訴自己的苦悶。一句“沒有活菌”是不可能“打發”了她的。

這名患者當時住在蘭州市肺科醫院,是當地傳染病醫院,她不允許家屬過來探望。如此,她獨自在醫院裡住了約一星期,後來“還得上班掙錢”,所以她主動要求出院。

記者無力回答她的疑問。蘭州段的黃河很美,我看到有人在黃河雁灘大橋底下舞劍。大橋上裝點的喇叭花也美,天氣這麼冷了,它們還開放著;幾棟不起眼的建築也在河畔, “蘭州生物藥廠”六個褪色的大字點綴在玫紅色的花叢間。

離題丨與布菌為鄰:6620名感染者的日與夜

蘭州生物藥廠在黃河河畔,它的西北面有多個高層小區。(文中人物均系化名)(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