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為了過年能有碗肉吃,媽媽每年都提前兩月養一隻小鵝崽兒

2022-02-27由 明話頻道 發表于 漁業

鵝崽什麼意思

文|閒雲野鶴

為了過年能有碗肉吃,媽媽每年都提前兩月養一隻小鵝崽兒

一晃,又要過年了。

往年這個時候,天氣著實有點冷。但今冬一點兒都不冷,除了冬至過後下了幾粒頭皮屑(雪),太陽公公隨時都會露一小臉,曬得人身上暖洋洋的,看著網上美帝那邊瑟瑟發抖蜷縮在街頭的流浪漢圖片,便覺得社會主義陽光燦爛真好。

暖和,就不必老是窩在家裡貓冬,便悠哉遊哉四處溜達,萬一一不小心撿到個錢包,收穫就大了。東瞅西瞅之下,看到一個比較特別的場景:

為了過年能有碗肉吃,媽媽每年都提前兩月養一隻小鵝崽兒

為了過年能有碗肉吃,媽媽每年都提前兩月養一隻小鵝崽兒

一個漢子在街邊用高壓鍋為客人爆爆米花。一輛三輪車,一個氣罐,一個爐盤,一隻燻的黑黢麻孔的高壓鍋。加熱良久掀開鍋蓋,一鍋雪白的米花,甜絲絲的香氣順著鼻腔直透腦門。這一瞬間,溫暖噴香的爆米花兒,勾著我回到拉著媽媽衣角端著一碗大米排隊等候爆炒米的童年。那是過年的記憶……

那時候,過年是我們一年的企盼。因為能夠敞開肚皮吃幾天肉,不出意外還能有新衣穿,當然,還有香噴噴的爆米花兒。估計現在的年輕人摳破腦殼也想不到,這就值得企盼?真的,不是老朽誇張,那時候過個年,普通家戶人家起碼要提前幾個月作準備,才能換來那幾天的歡愉。

首先是因為貧困。

那年頭,幾十塊錢養活一大家子司空見慣。我記得那時有首兒謠是這樣唱的:紅蘿蔔,抿抿甜,看到看到要過年,娃兒要吃肉,老漢兒(重慶話,爸爸之意)沒得錢。有點誇張,卻也基本屬實。

為了過年能有碗肉吃,媽媽每年都提前兩月養一隻小鵝崽兒

那時把吃肉稱之為打牙祭。稱“祭”,可想而知是件多麼值得慶祝的事。更何況除了囊中比較羞澀之外,就算有點閒散銀子你也買不到肉,憑票供應,一人一月一斤的定量,規矩嚴格,比國家大法還神聖。要是還想有點豬油潤潤胃,肉,就省了吧。正所謂屙尿擤鼻涕,只顧得上逮一頭。

所以,要想把年過好,就得提前很久細細籌謀。布票,要積攢起來。孩子們眼巴巴望了一年,過年穿件新衣服實在是足以炫耀好幾個月的大事。肉票,要積攢起來,讓平日裡清湯寡水的腸腸肚肚能在那幾日縱情饕餮。

為了過年能有碗肉吃,媽媽每年都提前兩月養一隻小鵝崽兒

(過年穿新衣服的感覺太美妙了)

反正,為了讓過年的餐桌上多點葷腥,辦法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比如我的老母親,幾乎年年都在九、十月份左右就買只小鵝崽兒養。養鵝成本不高,因為它主要吃草,吃糧很少。但幾個月後過年時,小鵝長成了大鵝,足有七、八斤,這就大大解決了餐桌上動物性菜餚不足的問題。

至於過年必不可少且只有過年才能一近其味的湯圓兒,更是早早就在媽媽的領導下,泡好糯米,然後排隊磨粉(石磨是稀罕物,需排隊借用)。磨粉現場人頭攢動,一片歡聲笑語,大人小孩兒都在努力憧憬著初一早上那碗雪白晶瑩的大湯圓兒。

當然,每逢此時,少不了就有扛著鐵罐罐爆米花兒的小販前來湊熱鬧。一隻圓圓的鐵罐,在通紅的炭火上搖啊搖,少頃,小販扯過一隻麻袋,把鐵罐口籠在麻袋裡,然後猛踩一腳壓力柄,砰的一聲巨響,爆米花便噴薄而出鋪滿了麻袋,散發著熱氣的香味兒,直接勾出了一腔清口水。

為了過年能有碗肉吃,媽媽每年都提前兩月養一隻小鵝崽兒

(壓歲錢,只有拜了才會有的)

這樣的爆米花,確實比現在的先進方法有更多的形式感,十分吸睛。而每逢此時,最興奮的是孩子們,總是圍著爐子又蹦又跳,高興得像中了大獎。而對於家長們來說,再窮,舀碗米或是捧把苞谷籽籽滿足一下孩子們的希冀還是可以做得到的,這讓平時幾乎沒有零食吃的孩子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包包裡頭都有了些可以細細品咂的玩意兒。

更加值得大書特書的是,就是過年不會捱打。那些年家暴不像現在這樣遭人抨擊,在多數家庭都屬於家常便飯,費娃娃些稍有小錯就可能招致一場暴打。但過年不打孩子,幾乎是一條約定俗成的規矩,大人們一般都會很嚴謹地遵守。於是,平日裡頑劣無狀的費頭子們便高唱著翻身農奴把歌唱上串下跳縱情歡樂而不用擔心皮子發緊。

為了過年能有碗肉吃,媽媽每年都提前兩月養一隻小鵝崽兒

(以前過年,熱鬧吃大餐)

為了過年能有碗肉吃,媽媽每年都提前兩月養一隻小鵝崽兒

(現在過年,一心只刷小手機)

平時間抓革命促生產少有休息時間,過年則可以鬆弛下來重重地喘口粗氣。就是當年,在我的記憶中好像也只有1967年說是要過個革命化的春節而沒有放假。難得有幾天節日休假,所以一般都會舉家老小串串親戚,就是俗稱的走人戶。

對於小孩兒來說,走人戶是可以激動得一夜無眠的幸事。但是,那時不比現在,想去個哪裡,自家汽車,一腳油門須臾即達。那時候,走人戶雖很高興,但節日裡乘坐公交車實在是件比較恐怖的事,幾乎每個車站都排著長蛇一般的隊伍。毫不誇張地說,等到排攏上車,克西頭兒(膝蓋)都在打閃閃,再加上車上的肉擠肉,那點走人戶的喜悅,剛剛開始就消蝕大半了。

為了過年能有碗肉吃,媽媽每年都提前兩月養一隻小鵝崽兒

一晃就是幾十年如白駒過隙,兒時過年的那份困頓中的喜悅,回想起來,宛如昨日。現如今,許多人為了所謂養生,把肉嘎嘎尤其是當年最受歡迎的肥大片當成洪水猛獸一樣提防。過年更覺不新鮮,五花八門的年貨應有盡有,只需要數數票子,搬回家就是,全然不用勞神費力提前很久精心準備。

孩子們更不會在乎一件新衣抑或一把糖果,恐怕想讓他多吃點還得像經佑(服務)老先人一樣好言相勸。至於走人戶,更是不值一提,動輒五洲四海的雲遊,讓走人戶成為一個早已被人忘卻的概念。

為了過年能有碗肉吃,媽媽每年都提前兩月養一隻小鵝崽兒

然而,面對眼下的富足閒適,看著每年過年城市裡空空蕩蕩的大街小巷,看著滿大街關門閉戶的商鋪,腦子裡便總是回想當年那份貧困的歡樂,想著爆米花,想著走人戶,就總覺得這一年一度的年似乎少了好多讓人歡欣喜悅讓人無限憧憬的年味兒。

我懷念兒時的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