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致敬!父子兩院士,只為魚滿倉!

2022-02-17由 科教頭條 發表于 漁業

湘江鯉能繁殖後代嗎

致敬!父子兩院士,只為魚滿倉!

在今天中國人的餐桌上,魚是最常見的一道菜。特別是逢年過節,魚更是必不可少的。在魚米之鄉湖南,造福世界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願天下人都有飽飯吃的“米院士”。而在1995年同時當選院士的劉筠,則被人們稱為“魚院士”,他畢生的研究讓中國人的餐桌上多了一條魚。劉少軍院士接過父親的事業,潛心攻關三十多年,就是希望能讓老百姓吃上更多更好的魚。

在嶽麓山下,湖南師範大學的這幢四層小樓,是我國首個淡水魚類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所在地。從實驗室到湘江邊的試驗基地,這條1500米的路,劉少軍只要在長沙,每天都會走上兩三次。

中國工程院院士 湖南師範大學教授 劉少軍:每天日常性地來看一下,像看崽一樣,真的像看崽一樣。

這方11畝大小的育種試驗基地裡,有30多個魚池、100多個魚缸。初夏時節,氣溫升高,魚類進入了繁殖期。在這片池塘裡,成熟的雄性紅鯽正在追尾即將排卵的日本白鯽。

中國工程院院士 湖南師範大學教授 劉少軍:不是隨便雜交就可以產生很好的優勢(後代),哪個作為母親、哪個作為父親(都有講究),我們現在發現白鯽作為母親、紅鯽作為父親,它們的雜交F1(後代)會有優勢。

紅鯽和日本白鯽雜交出的新品種,劉少軍把它命名為“合方鯽”。它肉質鮮美、成活率高、生長速度快。

育種試驗基地裡有130多種魚,雖然看上去很普通,但有的魚卻已經經過了40代的選育。魚類往往一年才繁殖一次,選育40代,就得花費40年時間。

中國工程院院士 湖南師範大學教授 劉少軍:有做10年的,有做40年的,要把品系一代一代地傳下去很難,又不能讓它混,每個池塘都要把它隔開。

致敬!父子兩院士,只為魚滿倉!

這些魚的第一代親本,是劉少軍院士的父親——劉筠院士一手培育的。

青、草、鰱、鱅,是中國人餐桌上常見的四大家魚。但在過去,從江河裡捕撈的魚放進池塘後,因為水位、水流發生變化,難以自然產卵,無法人工繁殖。為攻克這個自古以來的難題,1958年,新婚燕爾的青年教師劉筠主動請纓,一頭扎進了試驗漁場。

劉筠院士的妻子 胡運瑾:他(劉筠)基本上都不在家,雖然我們生了三個孩子,生三個孩子他都不在家。

鍥而不捨攻關23年,直到1981年,劉筠終於迎來了突破性進展,在國內率先成功實現草魚的人工繁殖。

中國工程院院士 湖南師範大學教授 劉少軍:這個問題解決了,首先量的問題解決了,使得我們魚的產量近30年來一直保持在世界第一。在肉價漲得很高的時候,魚價一般都是比較穩定的。

今天的湘陰東湖公園,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是湖南四大漁場之一的東湖漁場。1979年10月,漁民在這裡捕到了一條從來沒見過的“怪魚”,它個頭特別大,像鯽魚又像鯉魚,是個天然雜交的品種。

按照經典遺傳學原理,不同種的魚無法雜交。但這條鯽鯉雜交的魚讓劉筠堅信,答案不在書本里。

中國工程院院士 湖南師範大學教授 劉少軍:他當時也是得益於經常在池塘邊上進行實踐,發現了這種鯽魚和鯉魚本來就是兩個物種,雜交可以產生可育的後代,這就突破了大家認為的遠緣雜交難以形成可育後代的這麼一種觀點。

劉筠用了整整十年嘗試對紅鯽和湘江野鯉進行雜交繁育,終於育成了世界首例遺傳性狀穩定且能自然繁殖的四倍體鯽鯉品系。

中國工程院院院士 湖南師範大學教授 劉少軍:要做0到1的這些突破,就要耐得住寂寞,要把冷板凳坐熱,只能是這樣一代人一代人地去做。

隨後,劉筠團隊進一步挖掘雜交優勢,成功培育出了湘雲鯽和湘雲鯉。湘雲鯽、湘雲鯉生長速度快、口感好、抗病性強,迅速在全國得到了大規模推廣。

中國工程院院士 湖南師範大學教授 劉筠(生前採訪):這個魚有可能將來不要過年(才能吃到)了,當年養殖4到5個月,就可以上市了,就可以吃了,這就達到了改良的目的。

一輩子和魚打交道的劉筠被人們稱為“魚痴”。大女兒出生時,他正在研究鰱魚的人工繁殖;二兒子出生時,他正在探索草魚的人工繁殖,於是,兩個孩子的名字都和魚有關。

劉筠院士的妻子 胡運瑾:第一個孩子是他搞白鰱實驗成功,所以取個白鰱吧。第二年又生了劉鯇,正是他草魚搞成功了,他說我們取個“鯇”吧,鯇就是代表草魚的意思。

致敬!父子兩院士,只為魚滿倉!

小兒子劉少軍出生時,妻子堅決不同意家裡再多一條“魚”。沒想到,這個名字裡不帶“魚”的劉少軍,因從小在父親身邊耳濡目染,最終卻延續了父親的事業。在父親和前輩們研究的基礎上,劉少軍一步步揭開了魚類遠緣雜交的主要遺傳和繁殖規律。

經過30年選育,劉少軍團隊先後研製出了湘雲鯽2號、雜交翹嘴魴、鯿鯝雜交魚、合方鯽4個國家級水產新品種。

這幾天,在邵陽武岡的雪峰山魚種繁殖穀,常駐當地的博士後吳昌繁育出了首批800多萬尾魚苗。

湖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博士後 吳昌:這是我們最新研發的合方鯽2號,它具有頭小、背高、生長速度快、抗病能力強等優勢。

2020年年底,劉少軍團隊與當地政府合作,建起了這個魚種繁殖基地,年產魚苗一億尾左右。

中國工程院院士 湖南師範大學教授 劉少軍:也沒說這個錢的問題。我說不用談,把事做好就行了,造福人民才是最主要的目標。

劉少軍的微信名叫“漁夫”,他笑稱自己就是一個地道的“科研漁夫”。現在,這個“科研漁夫”正帶領團隊研究生態養殖,讓魚的生長環境儘可能接近自然水域,讓老百姓吃上放心魚、高品質魚。

中國工程院院士 湖南師範大學教授 劉少軍:我們講科技報國,一個要有情懷,要愛國,要有實力。你光靠情懷也不行,實力加情懷,要為我們祖國的發展獻出我們的青春,獻出我們的畢生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