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看跌型”銀行理財,你會買嗎

2022-02-14由 錢江晚報 發表于 漁業

為什麼叫鯊魚鰭理財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林海燕

說起2018年的股市行情,用“跌跌不休”來形容並不為過,身處其中的股民,更是癟了錢包,“哀嚎”一片。一組統計資料顯示,去年,僅一成股票投資者盈利,一半投資者虧損20%或更多,A股股民人均虧損9。90萬元。進入2019年,股市同樣面臨不確定性風險。

目前,一種被網友戲稱為“熊市對沖神器”的看跌型理財產品,逐漸在銀行理財中流行了起來。這種不保本、浮動收益的理財產品,最低投資門檻僅1萬元起步,最高預期年化收益甚至超過10%。記者走訪發現,儘管該理財產品看上去很美,但現狀卻是叫好不叫座,受到投資者廣泛認可尚需時日。

“看跌型”理財

掛鉤標的為股票指數

“炒股虧了不少錢,如果股市跌了,理財反而能賺得更多,多少也是種安慰。”投資者小方炒股好幾年了,但業績如不盡如人意。聽說有“看跌型”銀行理財,他眼前一亮,立馬來了興趣。

記者瞭解到,目前包括工行、農行、中行、交行、招商銀行等在內的多家銀行,都有發售此類理財產品。其中一家商業銀行對其命名為結構化理財,定義為一種向下有固收類資產築底、向上有獲得潛在收益的掛鉤型產品,為客戶提供多資產多策略投資機會。

這些在售的結型化理財,產品期限長短不一,掛鉤的標的包括滬深300指數、上證50指數,也有掛鉤中證500指數、納斯達克100指數。換言之,這些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均與股指走勢掛鉤。有“看跌型”理財,當然也會有“看漲型”理財。“看跌型”的理財產品,當掛鉤的標的在觀察期內出現了約定幅度的下跌,就能收益較高收益,若股指實際未下跌,只能獲得較低收益;而“看漲型”理財則剛好相反。

設計複雜

最好有投資經驗

在一家商業銀行的理財列表裡,記者看到一款名為“滬深300看跌鯊魚鰭”的產品,5萬元起購,期限66天,業績比較基準在1。84%至11。84%區間浮動。若觀察期內定盤價格曾低於期初價格的90%,則年化收益率為3。84%,否則按照期末實際表現計算收益,最高潛在年化收益率為11。84%。

有人看跌也有人看漲。市民陳先生就在某商業銀行買了一款名為“滬深1M看漲鯊魚鰭”的產品,1萬元起步,預計年化收益率3。20%至6。05%,投資期限34天,“春節後一個月往往是股市表現較好的月份,感覺現在的股市指數已經很低了,所以這次我選擇看漲。”

一位銀行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類理財產品在產品合同書上,還會專門標註“欠缺投資經驗的風險”,因為產品的收益率計算較為複雜,並且投資期內相應標的的漲跌情況,可預期性較差,尤其是部分中長期的產品,“一般只適合具備相關投資經驗的投資者認購。”

市場反響平淡

充分認可仍需時日

杭州建國南路一家國有銀行的理財經理坦言,“這類產品還有掛鉤黃金、原油等標的,並非是新推出,之前就已經在售了。相比大額存單、定期理財這些廣為關注的理財外,這類產品‘低調’不少,來諮詢的市民也比較少。”

記者發現,現在臨近春節,該銀行網點的人氣很足,前來諮詢理財的人也多,多數依然是中老年客戶。在產品的選擇上,他們首選的還是風險較低的理財產品。“這個演算法太複雜了,我看不懂,還是直接預期多少利息簡單。”當問及掛鉤股指的理財產品時,一位阿姨直言,自己看不明白。

據上述理財經理表示,基本上,這些看漲/看跌型理財產品的風險評級多為R2或R3,風險水平相對較低。在產品到期時,收益率會按照產品合同書上所列的不同情況來執行。比如,觸發了某種指標條件,投資者就能獲得指定收益,沒有觸發該條件的話,投資者所獲得的收益就會產生變化。“想要獲得高收益,就要承受高風險。平時我們推薦理財產品時,會優先選擇推薦一些預期收益浮動不大的理財產品,畢竟來銀行的客戶,多數還是偏好穩健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