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自光陰長河逆流而上 ——洮州邊牆考察側記

2022-02-06由 臨潭釋出 發表于 漁業

洮州在哪裡

自光陰長河逆流而上 ——洮州邊牆考察側記

洮州邊牆位於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卓尼兩縣境內,修築於明初,因位於明代洮州衛轄地,故名。邊牆南起洮河北岸的阿子灘鎮玉古村玉古崖,向北延伸經達加、巴舍、腦布納、甘布塔、官洛、俄化、日扎、鐵佔山、土橋、扎尕梁、上力加、扁古、白石山、廟花山、木柵河、老爺山、扎那山、八角大山、拱北梁結束,為東北-西南走向,全長約130公里。邊牆均依山勢而築,憑山塹壕,遇谷築牆設隘,部分地段用石棧、木柵為障,沿線設烽燧、堡寨。考察研究洮州邊牆,對傳承、保護、挖掘、整理、推介臨潭乃至甘南的歷史文化資源具有深遠的意義。

2019年10月,政協臨潭縣委員會啟動了洮州邊牆考察工作,2020年9月,洮州邊牆考察工作正式開始。截至目前,已基本完成主線考察工作任務。

自光陰長河逆流而上 ——洮州邊牆考察側記

7月1日至7月3日,洮州邊牆考察隊對洮州邊牆土橋至下岔巴工地一段,即扎尕梁段“難關”進行實地考察,記者有幸隨行採訪,見證了這段難忘的考察歷程。

隊長彭世華說:“此段海拔高、路線長、難度大、史料缺乏,我們按照前期踩線分析,此段邊牆考察預計需兩天時間。

自光陰長河逆流而上 ——洮州邊牆考察側記

7月1日早晨,考察隊全體成員乘坐車輛從臨潭出發,前往卓尼縣恰蓋鄉土橋村,沿羊沙河向上經尕日納、才木車至扎尕山半山腰,車輛無法通行,此地海拔已經是3200米,考察隊開始徒步翻越扎尕梁東側山口。剛翻過扎尕梁頂,隊員敏建新便開始尋找訊號,以便精準定位邊壕方向走勢,其他隊員在隊長彭世華的帶領下開始勘察工作,馬廷義、牛玉安、苟曉紅負責拍照,丁志勝負責攝像,隊員們各司其職,配合默契。彭世華沿半山小道、敏建新登上山樑、其他隊員沿山溝便道分頭尋找邊壕。高原氣候,說變就變,此時陰雲四起,雨霧襲來,大家發現了山溝裡的牧場,取得牧民同意後,暫避於溫暖的帳篷。等雨小後,考察隊繼續沿響水河北下勘察,敏建新走遠,不見人影,無法取得聯絡,大家只能邊走邊等,因剛下過雨,路途泥濘。

自光陰長河逆流而上 ——洮州邊牆考察側記

走了很長一段路後,大家稍事休息,並用望遠鏡尋找會合點——響水河林務站,而敏建新也來了電話,說已快到達站上了,大家懸著的心放了下來。在林務所內,考察隊按照踩點路線,分析了第二天的出發地和終點。雨停後,又向南,去探尋邊壕。不久,陰雲驟起,怕力加梁土路溼滑難行,急返冶力關,吃飯時,大家彙集了考察收穫。片刻間,大雨如注。

自光陰長河逆流而上 ——洮州邊牆考察側記

7月2日,在雲霧稍退後,考察隊來到上力加村,計劃沿黑水河順流而下繼續尋找邊壕,牛玉安發現疑似邊壕,隊長彭世華向兩頭踏勘,判斷邊壕無疑,於是興奮地招呼大家,全員進入工作狀態,開啟定位後沿先道路東上,在牙斯塘牧場遇牧民問清走向,穿過水草灘、又越過一片森林,天色轉晴,風景迷人。考察隊彙集意見後,判斷邊壕並未沿響水河北下,應該向東走了。於是休息一陣子後,放棄響水河路線,步行返回至力加村附近,此往返步行約5小時。邊壕至上力加村口時,向左拐去。隊員們沿邊壕行走,過棧堵灘,順木槽溝山道而下,下到半途時,路開始變得艱難,隊長提議,撤回,上山,但回望來路,顯得力不從心。只好繼續覓路下山,沿途暗流、懸崖、腐土、苔蘚,無從下腳,歷時兩小時終於抵達谷底,以為勝利在望,不料黑河暴漲,急流翻滾,擋住去路,沿河向上是萬丈懸崖,順流而下依舊懸崖峭壁。此時已接近晚上八點,天氣漸暗,隊員們已筋疲力盡,敏建新、苟曉紅、牛玉安提議淌水而過,並開始試探,彭世華、馬廷義否決阻攔,後撥通連珠橋林務所被告知水流湍急,不能渡河,順河而下林間有小道。林務所人員在約定地點找到司機。此時太陽落山,林內烏黑,隊員們排成一列,由走林有經驗的敏建新開路,扶樹扯草,順流而下,河邊無路就上山坡,坡陡無路便返回再尋,如此反覆。滿身泥,滿手刺,而無一抱怨。前方已無法分辨道路與陡坡,大家互相招呼,隨時提醒,用手機照明。不久聽見狗叫聲,林間透出燈光。而此時電話聲響,司機牛師也在對面路上,用燈光給大家傳遞訊號。隊長用地圖定位,距406縣道約300米,隊員們穿過最後一道崖口,到達公路,此時已是晚九時十分,全員瞬間喜笑顏開。

7月3日,晴,一夜休整,隊員精力有所補充,便開啟新的考察工作。考察隊從牙扎坎入八角溝,上拱北山,考察拱北梁隘口(三岔溝),隘口有殘牆,有小道北接八角大山營盤梁。後進黑河峽,答謝林務所工作人員,並至昨日穿越的木槽溝。之後沿利加溝至恰蓋溫布灘,考察恰蓋東側山樑上的烽墩及烽燧,為一烽五燧,大致呈南北走向排列。烽墩儲存較為完好,板築,中有夾沙。後返程至縣城,此次驚心動魄的考察告一段落。

自光陰長河逆流而上 ——洮州邊牆考察側記

我只隨行三日便已精疲力竭,很難想象考察隊在過去一年多時間裡,一步一個腳印,行走在洮州的山嶺間,是何等艱難。

邊牆考察工作不是簡單地踏勘,而是對能力、體力和毅力的綜合考驗。洮州先民用無聲的邊牆,所訴說的故事,等待著後人去聆聽,而我們站在前人與後人之間,承擔著歷史傳承的責任和使命。或許就是這份使命,使考察隊員們無畏無懼,勇往直前,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

記者 馬家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