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魯班造雲梯,看墨子如何運用邏輯學和模擬技術對此“死磕”

2022-01-22由 千史千尋 發表于 漁業

死磕原理是什麼

魯班造雲梯,看墨子如何運用邏輯學和模擬技術對此“死磕”

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一張“雲梯”的圖片。雲梯,是古代軍事戰爭中用於翻越城牆及攻城的器械,也可以用來登高望遠偵探敵情,《淮南子·兵略訓》中就曾記載:“

雲梯可依雲而立,所以瞰敵之城中

。”

關於雲梯的構造,《墨子·備梯》中對有著詳細的描述:

“雲梯者,重器也,其動移甚難。守為行城,雜樓相見,以環其中。以敵廣狹為度,環中藉幕,毋廣其處。行城之法:高城二十尺,上加諜,廣十尺,左右出巨各二十尺,高廣如行城之法。”

可以從以上文字和圖片看出,當時的雲梯由以下車輪、梯身、鉤等三部分構成:

(1)梯身底部裝有可移動的車輪;

(2)梯身可上下仰俯,靠人力扛抬,倚架至城牆壁上;

(3)梯頂端有鉤,用以鉤援城緣,並可保護梯首免遭守軍的推拒和破壞。

以上主要是“雲梯”的有關定義、作用和構成,不過今天不單講雲梯,而是主要講這張“雲梯”圖片背後的故事。一般認為“雲梯”的發明者是魯班,所以接下來就先說說魯班,再談談墨子對魯班、楚惠王、攻宋行為的“死磕”過程。

一、流入楚國的技術人才——魯班

梁啟超在《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中說過:

周既不綱,權利四散,遊士學者各稱其道,其所以得以橫行於天下,不容於一國則去而之它而己。故仲尼幹七十二君,墨翟來往大江南北,荀卿所謂無立錐之地而王公不能與爭名,在一大夫之位則一君不能獨宿,一國不能獨吞……豈所謂海闊縱魚躍,天空任鳥飛耶?

這段描述的就是當時各諸侯國人才自由流動的情況。

這個時候的楚國原本經過幾任開明君主的勵精求治,已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強國,並且在這個時候也順應時代潮流,以開放的姿態對各民族的優秀技術和文化進行相容幷蓄,開啟了引進人才戰略。

得益於此項戰略,一位 “國際聞名”的“高階技術人才”奔楚而來,他就是春秋末期、戰國初期的魯國人魯班,又稱公輸般、公輸盤、公輸子,是中國木匠的祖師爺。

魯班造雲梯,看墨子如何運用邏輯學和模擬技術對此“死磕”

二、為楚造雲梯

魯班因不受魯國國君重用,所以才投奔於楚國。這位不被故國重視的魯班到楚國後,卻受到楚惠王的重用,他運用自己的智慧對楚國的軍事技術裝備進行了革新,除了設計了一種“

鉤強之備

”(《墨子·魯問篇》),還設計了“

雲梯

”用以攻城,這些底部帶車輪的雲梯,極大提高了攻城作戰能力。

對此,《墨子·魯問篇》中有記載:“

公輸自魯南遊楚,始為舟戰之器,作鉤繩之備,楚人因此垂敗越人。

”《墨子·公輸篇》中也有相關記載: “

公輸般為楚造雲梯之械成,將以攻宋。

這裡不說鉤強,只講雲梯。那造這些雲梯是做什麼用的呢?當時,楚惠王想重鑄楚國的霸權,便準備擴大軍事裝備去攻打宋國。

魯班造雲梯,看墨子如何運用邏輯學和模擬技術對此“死磕”

三、墨子的“死磕”

主張“兼愛和非攻”思想的墨子聞訊,為了阻止強楚攻打弱小的宋國,一面安排弟子禽滑釐帶領其他三百名弟子護守宋國;一面風風僕僕地徒步十天十夜向楚國趕來,以阻止楚國攻宋。

魯班造雲梯,看墨子如何運用邏輯學和模擬技術對此“死磕”

1. 一駁魯班:類比推理

《戰國策·宋衛策·公輸般為楚設機》(這裡的公輸般指魯班)中記載,墨子到了楚都郢後,先去找的魯班。

(墨子)謂之曰:“吾自宋聞子。吾欲藉子殺王。”公輸般曰:“吾義固不殺王。”墨子曰:“聞公為雲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義不殺王而攻國,是不殺少而殺眾。敢問攻宋何義也?”公輸般服焉。

這段話的意思是,墨子對魯班說,想借他的力量去殺一個人。魯班說自己是講道義的人,是不會殺人的。墨子藉此引入攻宋的話題,說魯班您為楚國造雲梯以攻宋國,那宋國究竟有什麼罪呢?口口聲聲說自己不殺人,是講道義的,但這次攻宋,分明就是不殺少數人而殺多人的行為哪!這講得又是什麼道義呢?魯班一下子無言以對,被墨子說服了。

墨子在這裡反駁魯班的謬論時,用的就是“類比歸謬式”的邏輯方法。

類比歸謬式是指在由被反駁的論點推出新的論點時,使用的類比推理方法。

墨子先假設魯班“不殺人就是講道義”,即“殺人就是不講道義”的論點是正確的,並以此為前提,運用類比推理出“既然殺人是不講道義的,那攻宋殺多人也應該是不講道義”的結論,這樣便有力地駁倒了對方“不知類”的矛盾,論證了“殺一人和多人”都是“不講道義”的類別。

魯班造雲梯,看墨子如何運用邏輯學和模擬技術對此“死磕”

2、二駁楚王:

以類取,以類予

魯班這時別無他法,只能推說攻打宋國是楚王的決定,於是墨子在魯班的介紹下前去謁見楚惠王。《墨子·公輸》中對此記載:

子墨子見楚,曰:“今有人於此,舍其文軒,鄰有弊輿,而欲竊之;舍其錦繡,鄰有短褐,而欲竊之;舍其梁肉,鄰有糟糠,而欲竊之。此為何若人也?”王曰:“必為竊疾矣。”

這裡,墨子借向楚王請教問題來引出下面的話。他說,一個人放著自己的好車不用,卻想偷鄰居的破車;自己的好看貴重衣物不用,卻想偷鄰居的粗衣短衫;自己家的好飯好菜不吃,卻想偷鄰居的酒渣和米糠。那這是個什麼樣的人呢?楚王回答說,這個人有偷竊的癖好。

子墨子曰:“荊之地,方五千裡,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猶文軒之與弊輿也;荊有云夢,犀兕麋鹿滿之,江漢之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宋所為無雉兔狐狸者也,此猶梁肉之與糟糠也;荊有長松、文梓、楠、豫樟,宋無長木,此猶錦繡之與短褐也。臣以三事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臣見大王之必傷義而不得。”

接著,墨子用楚國五千裡土地和宋國五百里土地,分別比喻好車和破車;拿楚國犀牛和麋鹿充斥的雲夢澤,以及長江和漢水的魚鱉、大黿和鱷魚與連野雞、兔子、鯽魚都不產的宋國,分別比喻好的飯菜和糟糠;以楚國擁有眾多的梓樹、楠樹、豫樟樹等名貴樹種與宋國找不到一棵大樹的情形,分別比喻好看貴重衣物和粗布短衫。

魯班造雲梯,看墨子如何運用邏輯學和模擬技術對此“死磕”

從以上這三方面看,墨子認為楚攻宋,與有偷竊癖好的人同屬一類,所以他認為,如果楚王這樣做了,就會因傷害道義而不能佔據宋國。

《墨子·小取》中記載了墨辯的邏輯用語:“

以類取,以類予。

”“以類取”指的是物以類聚,可以理解為

歸納推理

;“以類予”指的是同類相推,由一般原理而推出同類其他事物,可以理解為

演繹推理

墨子在這裡連設三個比喻,將楚、宋兩國的土地資源、物產饒貧等情況進行比較和分類,從中運用了“

以類取,以類予

”,即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的方法,論證了楚王的“攻宋行為”與“竊疾者”實屬同類的行為,以此借楚王親口對“竊疾”者的否定,來打消其攻宋的念頭。

類比推理、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便是後期墨家所概括的三種邏輯推理方法,它們都是在基於“類”的同異基礎上加以分析和推理的,墨子把這些方法充分運用到了實踐中。

3、三駁“攻宋”:模擬技術

模擬技術,是一種在決策方案擬定之後,透過某種方式的試驗,以有形的形式和結果,來考察決策方案可行與否的一種預測方法。它廣泛應用於武器系統設計、製造、鑑定、診斷、訓練以及軍事學習、作戰管理等方面,並推廣到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

墨子對楚惠王陳述攻宋的比喻和利害後,楚惠王雖然覺得有道理,但他憑著魯班要為他造的雲梯,還是野心不改地對墨子說,魯班已經為他造了雲梯,這一定能為他攻打下宋國。

既然楚惠王和魯班都篤定雲梯是他們攻宋的一大利器,墨子覺得有必要與魯班在楚惠王的見證下,進行一場模擬對陣演習,《墨子·公輸》中對此記載得非常精彩:

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餘。

在這場模擬預測技術中,墨子把解下的腰帶圍成一座城牆,用木片作為守備的戰具、兵械。魯班多次設定攻城用的機巧多變的器械,墨子每次都抵禦了他的進攻。魯班攻城用的器械用盡了,墨子的守禦戰術還沒用完。

也就是說,經過雙方反覆攻守、較量,墨子一次次粉碎了魯班的進攻,也打破了對方認為雲梯是所向披靡的強烈意識。

最後,魯班以墨子的生命相要挾,沒想到墨子早已做好準備,他告訴成為和魯班,墨家眾多弟子已經在宋國枕戈待旦,就算殺了他也攻不下宋國的。至此,魯班不得不投械認輸,楚惠王也終於放棄了攻打宋國的計劃。

魯班造雲梯,看墨子如何運用邏輯學和模擬技術對此“死磕”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也看到了

模擬技術的一般原理

(1)模擬技術強調,在實施決策(楚攻宋)前,先透過模擬試驗(魯班與墨子進行攻守模擬對戰)對決策方案進行可行性論證;

(2)模擬試驗中應有決策的支援方(魯班)和反對方(墨子)共同參與論證,誰(墨子)最後勝利,誰(墨子)的方案就具備很高的可行性,在這裡我們看到,墨子的防守方案贏得了最終勝利,說明他這一方案可行性高;

(3)方案的最終決策者(楚惠王)要明白雙方對方案的意見是什麼,及其針對不同意見而進行模擬試驗的結果,以做出和勝利方一樣的意見(放棄攻宋的計劃)。

由以上可知,墨子與魯班進行的這場模擬試驗,已具備了現代模擬技術的基本雛形,不但涉及到決策方案的執行者之間的互動,還涉及到決策者與執行者的互動;不但有模擬過程,還有模擬結果。

魯班造雲梯,看墨子如何運用邏輯學和模擬技術對此“死磕”

結語

楚惠王欲使魯班建造華麗麗的攻城器械“雲梯”以攻宋,而墨子以不戰而屈人之兵制止了這場一觸即發的楚國攻宋計劃。

再回歸到“雲梯”這一話題,墨子真的阻止了它的繼續建造和發展嗎?當然沒有。後世的唐朝和宋朝相繼對前世雲梯的構造進行了改進,使其更愈牢固、更加靈便、更易登城,所以墨子這一場“止楚”的結果也只是阻止了一場戰爭,雲梯和其他軍備器械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是不可能阻止其發展的,它們註定要成為一種“戰爭必需品”。

魯班造雲梯,看墨子如何運用邏輯學和模擬技術對此“死磕”

最後,讓我們想想墨子自己說服楚王的話——宋國“無雉兔狐狸”、“無長木”,當時宋國已處於一種國弱民窮、百姓屢受剝削的政治、經濟衰落狀態下,“止楚攻宋”使得宋國得以儲存,但宋國百姓的生活狀況、經濟落後的狀況俱無改變,要說這次墨子與魯班、楚惠王“對陣”的主要“漁翁得利”者,非宋國統治階級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