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試問墨子為何摩頂放踵利天下?一個字:仁

2022-01-15由 靖雅老師幸福小棧 發表于 漁業

仁是什麼字怎麼讀

試問墨子為何摩頂放踵利天下?一個字:仁

孟子罵起墨子真是不遺餘力,“墨氏兼愛,是無父也",“楊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說誣民,充塞仁義也。仁義充塞,則率獸食人,人將相食。"儒、墨兩家看似水火不容,可論其核心本質,兩者並不衝突。

遊說國君實施仁政,從根本救起,這是孔、孟的作法。

認定仁政的遠水救不了苛政的近火,急於撲滅四處亂竄的烽煙,拯救百姓於水火之中,走的是治標的短線,這是墨子的解方。

不論治本或治標,初衷都在大愛,由此生髮的力量也格外感人。前人因此以“

孔席不暇暖,墨突不暇黔

"勾勒儒墨兩家棲棲皇皇的救世形象。

試問墨子為何摩頂放踵利天下?一個字:仁

墨子為消弭戰火奔走的形象固然動人,仍不時引來冷嘲熱諷,其中不乏心疼墨子的老朋友。

墨子有一次路過齊國,順道拜訪老友。老友看著風塵僕僕的墨子,忍不住叨唸:老兄呀,你也不張開眼睛瞧瞧,當今天下是什麼樣?自私自利的人多了去了,你為了自己堅持的正義四處奔走,也太傻了!趁早放手不幹,一旁涼快去吧。

俗人有俗人的邏輯,義人也有義人的堅持

。墨子不忙著正面迴應,先跟老友打了個比方:如果有人生了十個兒子,只有一個甘願下田耕種,其餘的九個全是遊手好閒之輩,你說該怎麼辦?大家一起擺爛,然後一起餓肚子?那可不行!既然九個兄弟全不肯幹活,這個認分的兒子當然得更勤快,這一大家子才可以免於挨餓受凍啊!

墨子嘴巴這麼說,實際也是如此行動。他與弟子長年在外奔波,協助小國弱國抵擋大國強國的侵略,最知名的一段故事不但收在《墨子.公輸》,也被許多子書收錄,甚至收進《神仙傳》。

試問墨子為何摩頂放踵利天下?一個字:仁

墨子為兼愛而非攻,在各國佈置不少眼線收集情報。楚國攻宋的計劃一出,墨子隨即動身,連走了十天十夜,趕到南方的楚國。

墨子一到楚國,先是求見設計製造雲梯的公輸般──即民間大名鼎鼎的巧匠魯班。公輸般倒是客客氣氣,問道墨子此來有何指教。

墨子故意編了一個故事,說是被人欺負,請求公輸般替他報仇。公輸般一聽,臉色隨即一沉。墨子立刻加碼:在下願意奉送十錠黃金作為酬勞。

這下可把公輸般心裡的火給招到臉上來了,嘴裡氣沖沖地回說:

我可是奉行仁義的,絕不為錢殺人

墨子撈到公輸般這句話,笑瞇瞇地站起身來,對公輸般行過再拜禮,這才說:我從北方千里迢迢趕來,就為的閣下製作雲梯準備攻打宋國。敢問小小的宋國有什麼罪過呢?楚國地廣人稀,偏要為了不需要的土地發動戰爭,犧牲原本就不足的人口,這是不智啊!出兵攻打無辜的宋國,這是不仁;閣下明知這是不智卻不肯據理力爭,這是不忠;有意諫諍卻不敢堅持到底,這不算大勇。

為義不肯枉殺一人,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假戰爭之手讓眾人喪命

,怎麼說閣下都不是明智之人哪!

一席話說得公輸般無言以對。墨子又繼續滔滔不絕,要公輸般設法阻止戰爭。公輸般搖頭連連,把責任全推給楚王。

楚王?那好,既然責任全在楚王,墨子便說:那帶我去求見君上總可以吧?

墨子見了楚王,還是先來上一段寓言故事。

他問楚王:如果出入有名貴的大車坐,卻覬覦鄰居的破車;自家有錦繡華服,偏要偷鄰人的破布粗服;放著眼前上好的肉食不吃,卻要偷隔壁的糟糠。請問大王,您覺得這是怎樣的人呢?

楚王哈哈一笑,說道:那還用說?這傢伙肯定是個偷竊狂。

墨子見楚王已經上鉤,這才言歸正傳:楚國幅員五千裡,宋國不過五百,這不就像前面說的大車與破車?物產富庶的楚國與宋國相比,不就是錦衣玉食與破布糟糠?楚國以上國之尊,攻打貧弱的宋國,徒然傷害仁義而已——更何況這場戰事,大王也未必有十足的勝算吧?

楚王一臉訕訕,但還是興致勃勃地說:先生說的很有道理,可公輸般已經為我制好雲梯,攻下宋國,直如探囊取物。

墨子見言說無效,遂提議楚王讓他與公輸般進行沙盤推演。

幾回虛擬戰役下來,不論公輸般怎麼改變攻城策略,墨子硬是有辦法解套。

輸得灰頭土臉的公輸班索性放手,兩隻發紅的眼盯緊墨子:我還有一招,絕對可以打贏這場仗,可是我不說。

墨子從容接過公輸班惡狠狠的眼神,回說:我知道你說的是什麼,可是我也不說。

心知肚明的兩人閉嘴不說,一頭霧水罩得楚王迷惑不已。墨子這才站起身來向楚王解釋:他以為殺了我,宋國就會孤立無援,只能束手待斃。錯了!我已經把守城的策略教給禽滑釐,

殺死區區一個墨翟,還是會有禽滑釐帶著三百名幫手在宋國待命

楚王先是愕然,繼而是認清現實,這場戰禍因此消弭於無形。

論理,墨子是宋國的大恩人,《墨子》書中附記宋人如何回報這位恩公。

墨子離開楚國,途經宋國,在滂沱大雨中躲進門樓。守門的小吏壓根兒不知道眼前這個風塵僕僕的陌生人是救亡圖存的大恩人,任墨子好說歹說,硬是不肯讓他在門樓避雨。

記錄此事的墨子弟子後來留下一句喟嘆:“

治於神者,眾人不知其功;爭於明者,眾人知之"

贏得大眾掌聲的往往是那些站在臺上的明星,躲在幕後悄然解決紛爭的高人,芸芸眾生通常無緣得知

平心而論,大眾知與不知是一回事,以仁存心的大聖者未必介意,只求當下心安。論智慧,墨子是《孫子兵法》“上兵伐謀",透過謀略解決紛爭的典範;論博愛,墨子全然不顧自身,為求眾生利益,經年累月在中土長途跋涉,那是最合乎天心的實踐,也是烽火四起的時代最為美麗動人的形象,難怪連慣於嘲諷的莊子都要大加讚歎:“

墨子真天下之好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