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山東以裝備化資訊化助推海洋牧場升級

2022-01-06由 國際專家智庫 發表于 漁業

斑石雕 多少錢一斤

山東堅持高起點謀劃、高標準打造,著力提升現代海洋牧場的標準化、資訊化、裝備化建設水平,引領海洋漁業由近岸邁向深藍。

在萊州灣明波海洋牧場,一個大型圍網正在緊張建設中,它的面積相當於一個足球場,平臺四周由固定在海底的172根26米高的鋼柱組成,能抗12級颱風,容納16萬方水體,相當於120多個標準游泳池,每年可以養殖4500多噸海水魚。

國家海水魚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關長濤說:“走的更深、走的更遠,就需要更高度的自動化控制,所以我們發展這種大型的生態圍網。”

推動漁業由近海走向深遠海,山東重點支援海洋牧場生態方和深遠海綜合養殖平臺示範,對每個國家級海洋牧場專案給予2500萬資金扶持,深遠海大型智慧裝備補貼1000萬。

關長濤:大型化同樣也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殘餌糞便怎麼處理?對環境的問題、病害的問題。

為了降低規模化養殖對環境造成的危害,科研團隊決定建立魚藻共生的立體生態養殖模式,在圍網不同層次養不同的魚,同時養殖貝類、藻類吸收殘餌、糞便等富營養物質。

萊州市明波水產公司總經理李波說:“斑石雕是養在兩層網之間,因為它喜歡吃海虹、海膽、海蠣子這些附著類的東西,還有藻類,它會把網衣清理地非常乾淨。”

這個大圍網設定了八個功能平臺,能實現自動投餌、生物量估算等自動化智慧化管控,同時還為休閒垂釣等旅遊產業發展留出了空間。

在煙臺長島大欽島,半潛式海洋牧場平臺已迎來了一批批遊客,他們在這裡體驗著休閒垂釣和海上觀光等旅遊專案。

來自威海的遊客陳浩告訴記者:“第一次登上這樣大規模的海上平臺,第一次透過監測系統看到海底的生物,並且瞭解到海帶、扇貝、海參是如何生長的。以前是觀海、臨海,這次是真正的親海、認識海洋。”

以海洋牧場為綜合載體,將漁業與文化旅遊產業融合,發展海上“新六產”,目前山東已有16座海洋牧場平臺投入使用,集合了監測、管護、補給、旅遊等功能,漁業功能拓展,漁民的身份也實現了轉變。

煙臺長島大欽島海洋牧場經理孫亮說:“以前是打漁賣魚,現在是耕海牧漁,發展海洋牧場特色遊。”

以海洋牧場建設構築海上的“綠水青山”,近5年,山東累計投入12多億元扶持資金,建成各類海洋牧場240多處,面積超46萬公頃,年可實現綜合經濟收入近2000億元。(作者:宋京偉 孫國棟 徐子植 孫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