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明爐臭鱖魚,魚身清黃,肉質板實,自帶臭香味,成菜大氣出菜快

2022-01-01由 出宮的太監 發表于 漁業

大眼鱖魚是不是野生

明爐臭鱖魚,魚身清黃,肉質板實,自帶臭香味,成菜大氣出菜快

圖片來源網路

明爐臭鱖魚(附自制醃魚滷及自制海鮮汁配方)

賣點:

傳統的黃山臭鱖魚是醃製後再經過油炸燒製成菜.其口味濃重,不太能迎合現代人的飲食理念與飲食習慣,而且成菜裝盤單一,點菜率遲遲上不去。改良後的烹飪工藝將原料醃製後用豆油煎至金黃再入蒸箱蒸製成熟,裝在明爐內澆上海鮮汁墊上香蔥上桌。成菜色澤分明,魚身清黃,肉質板實,有自然醃製的臭香味,而且裝盤採用明爐,成菜大氣出菜快,上桌焗制時越焗越香,更能突出臭鱖魚獨特風味,推出後非常受到客人的喜愛。

臭鱖魚醃製有道:

二百多年前,貴池的“秋浦花鱖”和長江“大眼鱖”名揚天下,每年入冬時魚販從長江邊的貴池、大通等地取野生活鱖魚裝入木桶中,沿石臺、經祁門、過五城古驛道,一路翻山過嶺越川跨河,因路途遙遠,在魚的保鮮技術上煞費周折。後來有人直接在岸邊醃製鱖魚,挑擔途中木桶震晃,產生微熱,將粗鹽滲入魚體,產生一定的防腐保鮮作用,此為幹醃法,待抵達當時徽州的水陸重鎮屯溪時,鱖魚微微發酵變臭,不料經廚師妙手烹調生臭熟香,味道醇厚,人們爭相品嚐,後來在屯溪老街名店紫雲館一炮走紅享譽徽州。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養殖鱖魚技術被破解,人工養殖的翹嘴鱖生長週期短,大量的活鱖魚從沿江地區販運到全國各地。由於該鱖魚體大肉美,醃製時採取幹醃法即方便又快捷,適應了現代餐飲業的經營需求。

醃製臭鱖魚的3個關鍵:

過去,徽州地區只在入冬以後才在室外(溫度18度左右)醃製臭鱖魚,這樣的自然條件,能控制臭鱖魚的發酵時間、肉質呈淡紅色。臭鱖魚的品質要求聞有淡淡的發酵臭味,肉質軟中有韌,彈性較好以不綿軟、不腐敗為佳。

其成敗關鍵在於醃製技術:

1、醃漬盛器選木桶。

醃製臭鱖魚的桶以選用木桶為佳,這樣才能臭味醇正。每天上下翻動1次,能使鹽分均勻地滲透每一條鱖魚,使其出品統一。

2、溫度和鹽量要控制。

在醃製臭鱖魚的過程中,溫度和鹽量的變化都起到了決定性因素。一般情況下溫度在10-30℃為宜,在此範圍內溫度越高醃製的速度越快,鹽量則以每25千克鱖魚500克鹽為宜,鹽多則味鹹肉硬,鹽少則魚肉綿軟。在此範圍內,鹽量越少醃製的速度也越快。以25千克鱖魚500克鹽為例,當溫度在10-20度時,醃製時間約為7天,當溫度在20一25度時醃製時間約為4天,溫度在25一30度時則需2天時間便可醃製完成,達到臭的效果。

3、塊狀鱖魚易入味。

醃製臭鱖魚還可以分為整條醃(適合於250克一500克/條的鱖魚)和塊狀醃(適合於較大的鱖魚改小塊後再醃製),烹製後風味都一樣,但因塊狀鱖魚具有易入味、便分食的優點故而更受食客們之喜好。

4、壓石板,添香料。

醃臭鱖魚時,上壓青石板等重物可使鱖魚肉質板實柔韌成塊。有的廚師將鱖魚初步加工後在魚身兩面各剖三刀,抹鹽後加入幹蔥頭、芫荽、芹菜、胡蘿蔔等辛香蔬菜來增加成菜風味。

原料

鱖魚1只(約700克)鮮紅椒圈30克。

調料:

自制海鮮汁50克,自制醃魚滷2500克,豆油80克,香蔥段、鮮花椒各30克,蔥油40克。

自制海鮮汁配方:

將豉油200克、美極鮮100克、海鮮醬180克、蝦醬50克、鮮露60克、高湯400克熬香,加20克蔥油調勻即可。

自制醃魚滷製作:

鍋入水2千克,下香蔥、薑片、白酒、竹笙各50克、蒜子30克、鹽40克,黃酒200克,味精20克桂皮、花椒各10克熬香去渣晾涼即可。

製作方法:

(1)將鱖魚治淨後.放入熬好放涼的醃魚滷中,放上青石壓穩,放入保鮮冰箱裡自然發酵8天左右至其有自然臭味即可。

(2)將醃好的臭鱖魚取出擦淨水分,入六成熱的豆油鍋中煎至兩面金黃,入蒸櫃大火蒸制8分鐘左右。

(3)取出明爐放入香蔥段墊底,放上鱖魚、鮮紅椒圈、鮮花椒,澆入海鮮汁50克,淋入六成熱的蔥油,點火上桌即可。

關鍵:

一定要選擇鮮活的鱖魚,大小控制在每條700克左右,而且要將活魚用筷子絞出魚鰓,然後用筷子從其嘴裡攪出內臟,不要去鱗,迅速將其放在水裡自然放淨血水,這樣成菜魚肉潔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