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物種怎麼分?這是一個難題

2021-12-30由 大科技雜誌社 發表于 漁業

界門綱目科屬種是什麼分類

達爾文也不知道怎麼定義物種

物種是如何分類的?也許普通人不會去思考這個問題,但是每一個人都會有意識地區別各種不同的物種。狗生狗,豬生豬,狗不會生出豬,豬也不會生出狗,所以豬和狗不是一個物種——這個常識甚至連上萬年前的養殖牲畜的人類就已經體會到了。

近代生物學發展之前人們認為物種是一直不變的——狗一直是狗,豬一直是豬,從未變過,那麼它們一開始從哪裡來的呢?沒有人知道,所以過去迷信的人類選擇相信它們是上帝創造的。達爾文的進化論的出現,才使物種不變論和神創論被推翻。

物種怎麼分?這是一個難題

達爾文認為物種擁有共同的祖先,不同的物種是由它進化而來的。1859年11月24日,《物種起源》一書在倫敦出版,達爾文在書中詳細地闡述了生物進化理論。《物種起源》不僅開創了生物學發展史上的新紀元,進化論的思想更是滲透到各個自然科學領域,對人類歷史產生了巨大影響。

那麼,我們怎麼去定義一個物種呢?偉大的達爾文先生竟然也講不透徹,這個問題太難了。直至今日,不同領域的生物學家對於物種仍然有著不同的定義,這些定義互有利弊,有一句話很生動地說明了這一點:關於如何定義物種這個問題,如果有人想從不同生物學家的理論中挑出較為合理的定義,那麼他將得不到答案。可見,“物種”的定義在生物學內部,可謂“眾口難調”。

各式各樣的物種定義

對於物種的定義,被譽為“20世紀的達爾文”的著名的進化生物學家恩斯特·邁爾的觀點佔據了當今世界的主流。邁爾認為:物種是在自然界中佔有特定生存環境的種群的生殖群體,和其他種群的生殖群體被生殖隔離分割開。這個物種概念被稱作生物學物種概念。

邁爾以“生殖隔離”作為區別不同物種的標準。如果兩種物種之間存在生殖隔離,意味著這兩種物種交配不能產生後代(例如貓和狗交配不能產生後代),或者交配產生的後代沒有生育能力(例如馬和驢交配雖然能生出騾,但是騾沒有生育能力)。

物種怎麼分?這是一個難題

然而生物進化的進行是連續性的,形成生殖隔離的過程也是一個連續的過程。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就給我們用生殖隔離來區別物種造成了困擾——形成生殖隔離的過程中會存在很多中間體,它們屬於什麼物種?是進化之前的物種還是進化之後的物種?生物學家曾經發現三種奇怪的鳥,A種鳥和B種鳥可以交配產生可育後代,B種鳥可以和C種鳥交配產生可育後代,但是A種鳥卻不能和C種鳥交配產生後代。根據生殖隔離的觀點,A種鳥和B種鳥是同一種鳥,B種鳥和C種鳥是同一種鳥,但是A種鳥和C種鳥卻不是同一種鳥,這肯定是不符合邏輯的。A種鳥和C種鳥肯定是不同的物種,但是我們用生殖隔離的方法卻不能正確定義B種鳥。

除了生物學物種概念之外,還有其他5種應用最為廣泛的物種概念——形態學物種概念、進化物種概念、系統發育物種概念、生態學物種概念和遺傳學物種概念,這5種概念分別從外觀形態、家譜世系、特徵狀態、生活環境和基因作為依據去區別物種。

例如形態學物種概念,它以外觀形態作為依據去區別物種:如果一群生物的某些形態特徵一樣,那麼它們就是同一個物種。這個定義能夠比較直觀地從外觀上區別物種,但也有不足之處:外觀不一樣的不一定是不同物種,例如兩翼果蠅生出的後代有四翼果蠅,這就不能夠把它們分為不同物種。

目前,關於物種一共有約30種定義,可謂種類繁多。每一種定義都有其優點與不足,這也是物種定義難以統一的原因。

物種定義的不統一造成的麻煩

物種定義的不統一造成了很多麻煩,首先體現在學術交流上。如果不同的科學家使用不同的標準,對生物分類的理解就會出現偏差,不利於學術交流。例如我們根據生物學物種概念統計,有蹄類哺乳動物的數量為143種,而如果根據遺傳學物種概念,有蹄類哺乳動物的數量變為279種,相差非常大。

物種怎麼分?這是一個難題

除了學術交流,物種定義的不統一造成的麻煩也體現在了瀕危物種保護上——改變物種的分類依據有可能會改變物種的數量而涉及到物種多樣性的問題,這可能會對目前人類瀕危物種保護工作價值的評估產生影響。甚至有些人認為一些對瀕危物種的保護行為會危害到物種多樣性而建議停止保護。

例如瀕臨滅絕的中國大蠑螈,人類的保護工作是人工養殖再野外放生,以此增加野外中國大蠑螈的數量。但是有一個研究小組根據DNA檢測指出,中國大蠑螈一共有五個物種(而原先根據生物學物種概念,中國大蠑螈只有一種)。這樣分類使中國大蠑螈的野外放生工作的正當性遭到質疑——目前我們只識別出了一種中國大蠑螈,其他四種目前還沒有被人類發現。如果肆意放生我們人工繁殖的這種蠑螈到野外與其他另外四種蠑螈雜交,產生混血蠑螈有可能取代原來的野生蠑螈,從而導致其他四種物種的消亡,減少物種的多樣性。

也許我們應拋棄“物種”這個概念?

既然物種如此難以準確定義並且任何定義都會帶來爭議,那麼我們可不可以拋棄物種這個詞,從其他角度來進行生物分類?

物種怎麼分?這是一個難題

2018年,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的米什勒教授和約翰·威爾金斯教授提出了“進化支”生物分類方法,試圖取代人類幾百年來一直沿用的“界門綱目科屬種”的分類方式,從而徹底避免物種這個詞的使用。“進化支”分類方法按照血緣和世系關係將生物的進化過程描繪成一個層層開支的的大樹枝,每一個獨立的分枝表示某個時期進化形成的某種生物群體,這個群體內的生物擁有共同的祖先。“進化枝”的基本單位是“最小的已命名和已登記的分枝”(SNaRC),而不再是物種。但這個最新的分類方法還得經歷時間的考驗,其缺點和不足也將會慢慢暴露出來。

但逃避問題可不是人類的天性,人類追求真理的步伐永遠不會停止。科學家們對於物種定義的討論和探索,必然將一直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