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藥食之茯苓,古人與現代人的用法有什麼不同?

2021-12-25由 醫然為您 發表于 漁業

茯苓皮又叫什麼

藥食之茯苓,古人與現代人的用法有什麼不同?

茯苓

茯苓的記載使用最早是在《神農本草經》中,《神農本草經》中記載茯苓的功效為“氣味甘、平、無毒。主胸脅逆氣, 憂恚, 驚邪恐悸, 心下結痛, 寒熱煩滿, 咳逆, 口焦舌幹, 利小便。久服安魂養神, 不飢延年。”

《神農本草經》 (以下簡稱《本經》) 是我國現存第一部本草學專著, 大約成書於東漢時期,《傷寒雜病論》是我國現存首部中醫經方家著作, 成書於約漢獻帝時期, 二者成書年代相近, 故研究經方的用藥規律必遵《本經》。

藥食之茯苓,古人與現代人的用法有什麼不同?

中醫四大名著

張仲景在經方中廣泛應用茯苓, 其中《傷寒論》中有15方包含茯苓, 《金匱要略》有30方包含茯苓, 茯苓不僅用於熱病也用於雜病。

主胸脅逆氣:

藥食之茯苓,古人與現代人的用法有什麼不同?

苓桂術甘湯

有關“胸脅逆氣”的症狀在《傷寒論》中多有描述, 其病機或為下焦陰寒水氣上衝胸咽, 陰乘陽位, 或為飲停心下, 上犯胸脅。《傷寒論》第67條:“傷寒若吐、若下後, 心下逆滿, 氣上衝胸, 起則頭眩, 脈沉緊, 發汗則動經, 身為振振搖者, 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之。”《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曰:“心下有痰飲, 胸脅支滿, 目眩, 苓桂術甘湯主之。”張仲景謹遵“病痰飲者, 當以溫藥和之”的治則, 以苓桂術甘湯健脾利水, 溫陽化飲。現代人飲食上多肥甘厚味, 故痰溼體質較為常見, 所以此時醫家在使用中必加茯苓。

主憂恚

藥食之茯苓,古人與現代人的用法有什麼不同?

半夏厚朴湯

憂恚悲傷的意思,憂氣、恚氣均為七氣之一。《諸病源候論·七氣候》:“恚氣, 則積聚在心下, 不可飲食。憂氣, 即不可閒作暮臥不安。”憂恚乃憂愁憤恨之意, 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 主神志。有研究表明, 悲傷在古代文獻的辨證意義中認為病位主要在心,《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並治》曰:“婦人咽中如有炙臠, 半夏厚朴湯主之。”梅核氣的病機為情志不舒、凝痰結氣阻塞咽嗌, 所以張仲景用茯苓一為消痰氣、開咽嗌之結, 二為順情志、解心脾之鬱。

主驚邪恐悸

藥食之茯苓,古人與現代人的用法有什麼不同?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

《金匱要略》曰:“師曰:奔豚病, 從少腹起, 上衝咽喉, 發作欲死, 復還止, 皆從驚恐地之。”豚為水畜, 腎為水髒, 恐為腎所主。奔豚病的發作與驚恐有一定關係。尤在涇雲:“腎氣內動, 上衝咽喉, 如豚之突, 故名奔豚。”《金匱要略·奔豚氣病脈證治》曰:“發汗後, 臍下悸者, 欲作奔豚,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此為發汗後陽氣不足, 水氣乘之。水為陰邪, 水氣凌心則心悸不寧。欲制其水, 必固其土, 本方中重用茯苓八兩, 一以消陰利水, 二以補脾厚土, 三以寧心定悸。後世醫家見到凡出現悸動者, 均用茯苓治之, 可見茯苓寧心止悸的功效卓著。

主心下結痛, 咳逆, 寒熱

藥食之茯苓,古人與現代人的用法有什麼不同?

茯苓杏仁奶茶

《金匱要略》曰:“胸痺之病, 喘息咳唾, 胸背痛, 短氣。”此病的病機為陽微陰弦, 下焦水寒之氣上凌心肺, 使肺氣上逆發為咳喘, 心脈痺阻發為胸背痛。“胸痺, 胸中氣塞, 短氣, 茯苓杏仁甘草湯主之。《金匱要略》木防己加茯苓芒硝湯條文:“其人喘滿, 心下痞堅。”苓桂術甘湯條文:“短氣有微飲”, 其病機均為“水鬱氣結”, 故均用茯苓以引飲下行。《傷寒論》第28條之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乃專為“水鬱發熱”而設。茯苓在治療水鬱發熱時, 其病機關鍵在於下焦停水, 氣化不利,使用茯苓利水以達鬱。

主煩滿

藥食之茯苓,古人與現代人的用法有什麼不同?

酸棗仁湯

《金匱要略·血痺虛勞病脈證並治》酸棗仁湯所治療的虛煩失眠, 是由於肝血不足、陰虛內熱而導致, 其病位在肝, 肝藏血而血舍魂。肝血不足則見魂不守舍, 導致心神失養, 故會引起虛煩不得眠。虛火煉津為痰, 痰氣阻於中焦, 導致膽氣不舒也是造成虛煩而失眠的原因之一。茯苓為除溼聖藥, 可使痰化而神安, 則虛煩可自除。 茯苓可利溼化痰, 以使心神安定, 而其又具有寧心安神之功, 故可令煩滿自除。

主口焦舌幹, 利小便

藥食之茯苓,古人與現代人的用法有什麼不同?

茯苓澤瀉湯

口焦舌幹在症狀上表現為“口燥渴”“渴欲飲水”“消渴”等。《傷寒雜病論》中對口乾口渴的論述很多, 其病機不外乎熱邪傷津、水邪內停、瘀血內停、腎陽衰微等。而張仲景論述最多的就是水邪內停, 津液輸布障礙則口乾口渴, 膀胱氣化失常則小便不利。在《金匱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並治》中記載了治療消渴、口渴或兼小便不利的8首方劑, 如腎氣丸、五苓散、栝樓瞿麥丸等, 其中包含茯苓的有6首。在諸多治療口渴、消渴或小便不利的方劑中, 茯苓用量最大者達半斤之多, 如茯苓澤瀉湯、茯苓戎鹽湯。

現代人的使用是怎樣的呢?

藥食之茯苓,古人與現代人的用法有什麼不同?

茯苓

茯苓:別名茯苓個、茯苓皮、茯苓塊、赤茯苓、白茯苓,性味甘、淡,平。歸經歸心、肺、脾、腎經。

功能主治利水滲溼,健脾寧心。用於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洩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人們用它做了各種的茶飲,以祛溼,使用方便。

山藥茯苓粥

藥食之茯苓,古人與現代人的用法有什麼不同?

山藥茯苓粥

枸杞茯苓茶

藥食之茯苓,古人與現代人的用法有什麼不同?

枸杞茯苓茶

陳皮茯苓茶

藥食之茯苓,古人與現代人的用法有什麼不同?

陳皮茯苓茶

茯苓飲

藥食之茯苓,古人與現代人的用法有什麼不同?

茯苓飲

山藥茯苓餅

藥食之茯苓,古人與現代人的用法有什麼不同?

山藥茯苓餅

茯苓糕

藥食之茯苓,古人與現代人的用法有什麼不同?

茯苓糕

傳播中醫藥文化知識,讓您的生活更健康!

瞭解更多醫學科普,請加關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