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遊記:整個錦繡谷漸漸的被水霧籠罩

2021-12-13由 極速說故事 發表于 漁業

江浸月的穿越小說名字叫什麼

在睡夢中被列車員“前面是九江車站,請下車的旅客提前做好準備”的廣播所吵醒,睜開朦朧的睡眼,透過車窗,看到的是一望無際的江水。

出了火車站向右走,馬路邊有公交站牌,坐公交車到長途汽車站後,購買到廬山的車票,可以直接坐到牯嶺鎮。

不過在到達廬山北大門的時候,需要全體下車,自己購買廬山門票,然後在大門後面的停車場重新登上來時長途車繼續向牯嶺鎮行駛。

進入北大門以後,一路的盤山道,拐彎很急,路間距也不寬,幸虧早有準備,上車前吃了暈車藥,不然肯定吐的稀里嘩啦的。

牯嶺鎮是廬山上的一個鎮子,鎮子裡面居住著一萬多常駐居民,醫院、學校、體育場全都有,這也是廬山與其他名山大川的區別之一,廬山是鮮活的。

牯嶺鎮的形成與一個外國人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他就行英國人李德利,早在1895年,這個有經濟頭腦英國人發現廬山這個避暑寶地,於是便向大清帝國租賃了這個地方,並將土地分割,轉買給了不同國家的人。

隨後大批外國人來到這裡生活,他們大興土木,建造了500多棟風格迥異的別墅以及配套的教堂、醫院和學校,此後這裡逐漸形成了西洋別墅與中國棚戶共存的狀態,由於廬山夏天非常涼爽,所以COOLING就漸漸變成了這個鎮子的名字,牯嶺。

長途車會停靠在牯嶺鎮的停車場,停車場距離我們預定的廬山賓館約600米,步行即可到達。

這個廬山賓館1954年開業,有一定的歷史滄桑感,裝飾雖然老舊,但房間非常寬敞,而且入住賓館還贈送美廬別墅的門票。

遊覽廬山大概是東、中、西三條線。

西線主要是如琴湖、花鏡、錦繡谷、石門澗等,中線是美廬別墅、老別墅的故事、廬山會議舊址、蘆林湖等,東線主要是含鄱口、五老峰、三疊泉。

三條線都有觀光車停靠站,車票已經包含在景區門票裡,不需要額外購買。

因為今天時間不早了,所以決定主要遊覽西線,中線和東線放在明天,然後從三疊泉徒步下山,到海會鎮坐車回九江。

遊記:整個錦繡谷漸漸的被水霧籠罩

坐景區車先到如琴湖,但十分不巧的是如琴湖正在維修,根本沒有水,其實如琴湖也好,蘆林湖也罷,都是後期修建的如琴湖類似個人民公園性質,蘆林湖則是個水庫。

如琴湖旁邊是花徑亭,白居易當年來到廬山,發現此處桃花盛開,便寫下千古名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之後又親手提了“花徑”二字,後來人們在寫有“花徑”二字的石碑上蓋了一座小亭子對石碑進行保護,因此得名花徑亭。

從花徑過馬路就能看到錦繡谷的入口標誌,剛進入錦繡谷,天氣突然下起毛毛細雨,整個錦繡谷漸漸的被水霧籠罩。

在錦繡谷入口不遠就是天橋,天橋原是一塊懸挑半空的大石頭,利用視覺差的原理與遠處的岩石行程了呼應效果,好似一座跨越山澗的石橋。

錦繡谷也能和著名詩句聯絡在一起,“天然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中說的仙人洞,就在錦繡谷。

相傳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曾在此修煉成仙。

在仙人洞旁有一個老君殿,供奉的是太上老君。

想想也是,徒弟呂洞賓都有神位,作為師父的太上老君怎麼能沒有個廟宇呢?

從仙人洞繼續前行便是御碑亭,此碑乃是朱元璋所立,表面上是為了紀念幫助他建立大明朝的仙人周顛,實際是一種宣傳自己的君權神授的把戲。

如果喜歡徒步的話,可以從御碑亭繼續沿山路前行,可以走到天池、龍首巖和石門澗,但由於天氣不好,影響觀賞風景,於是我們在御碑亭坐景區車直接來到石門澗大壩位置,從大壩向上爬山,往蘆林湖方向行走。

一路上一邊是溪水,一邊是山間小路,再加上延綿的細雨,和愛人一起漫步,簡直就情深深雨濛濛了。

遊記:整個錦繡谷漸漸的被水霧籠罩

山上到處都是的杉樹和竹林,走在林間,可以盡情大口的呼氣新鮮空氣,讓自己的肺好好的洗個澡吧。

走著走著來到烏龍潭,烏龍潭有一個低矮的瀑布,這裡據說是西遊記水簾洞的取景地,最佳拍照的位置被景區工作人員霸佔,照相要收費。

從烏龍潭繼續向前是黃龍潭,黃龍潭的瀑布比較有意思,從石頭縫隙裡面貼著巖壁流出來,瀑布雖然也不算大,但至少比前面的烏龍潭瀑布要強一點。

爬上一段臺階,一座廟宇呈現在眼前,廟宇坐落在一片空曠之地,青磚鋪成的小徑和兩旁的青草相互呼應,顯得廟宇格外清幽,這裡便是黃龍寺。

黃龍寺的前殿是新修繕過的,在前殿之後還有一排破舊不堪的房屋,它是黃龍寺的舊址,和前殿相比,我更喜歡舊址的歷史滄桑感。

在寺廟山門之前立有三顆巨樹,兩顆為柳杉,一顆為銀杏,相傳是晉朝黃龍寺剛建立的時候和尚所種,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

廬山就是這麼個神奇的地方,既有前面道家的殿堂,也有這裡佛家的寺廟,更有儒家的書院和西洋教堂。

可以說是個多教派和諧共存之地。

從黃龍寺再走不遠就是蘆林湖,蘆林湖前面說過了是個人工的水庫,水面不算寬闊,但圍繞在綠意盎然的群山之中,確也突顯出她的清秀之美。

遊記:整個錦繡谷漸漸的被水霧籠罩

坐車回到牯嶺鎮,突然感覺十分飢餓,原來從早上到現在,還粒米未進呢。

在牯嶺街上尋覓,無意中找了名氣較大的石牛酒家。

在一個小巷子裡面,招牌也不大,內部環境很簡陋。

廬山美食以“三石”著稱,即石雞、石魚、石耳,石雞是一種田雞,石魚是一種很小的魚類似於小銀魚,石耳是一種菌類植物,類似木耳,但比木耳小很多。

今天嚐了乾鍋石雞、石魚煎蛋和炒石耳,石雞肉質鮮嫩,石魚味道一般,石耳口感棉滑,但感覺石牛酒家整體菜品一般,衛生也一般,個人不是很推薦。

在回賓館的路上,恰好路過廬山電影院,這個電影院只播放一部電影《廬山戀》,每天迴圈播放,使《廬山戀》成為歷史上播放次數最多的電影。

不過廬山戀在當初那個年代也確實為廬山起到了不小的宣傳作用。

第二天早上,先去美廬別墅參觀,美廬別墅曾經是蔣介石的夏都官邸,別墅被綠樹環繞,內部有很多當年的陳設還保留完好。

從美廬別墅步行可以到達老別墅的故事,裡面有很多儲存完好的老別墅、教堂等建築,整個建築區是一個博物館,講述著廬山別墅的來龍去脈。

今天后續的行程是含鄱口和三疊泉,均需要坐景區車到達。

含鄱口的特點是在這裡可以遠眺鄱陽湖,兩邊的山峰像一張大嘴把鄱陽湖含在口中,因此得名。

同樣,最好的拍照位置還是被工作人員佔據著為了收費。

從照片中可以隱約看到鄱陽湖。

遊記:整個錦繡谷漸漸的被水霧籠罩

含鄱口可以坐纜車向下,去遊覽大口瀑布,很多人誤以為大口瀑布就是當初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詩句所描述的廬山瀑布,其實非也。

真正的廬山瀑布是在廬山以南的秀峰,並非大口瀑布。

從含鄱口坐景區車繼續行駛抵達三疊泉。

三疊泉在景區的半山腰,可以選擇在景區門口坐纜車前往,纜車是那種箱式的軌道小火車,不過我還是推薦步行,首先路程不算太遠,其次,路上植被茂盛、空氣清新,走起來野趣橫生,我就無意中採到了新鮮的竹筍。

因為之前一直在廬山的山頂區域遊覽,除了秀美,根本感覺不出廬山的雄偉。

現在越往山下走,越能感受到廬山的寬廣和雄大。

要看三疊泉,不管你是步行還是坐纜車,都需要爬一段非常陡峭的臺階,否則無法一覽三疊泉的真容。

隨著臺階的不斷減少,三疊泉也漸漸清晰了。

銀白色的水流經過三次交錯的跳躍,落入潭水之中,留下三條白鏈。

其潭水也呈現出碧綠的顏色,看著就那麼沁人心脾。

從三疊泉繼續往下山的方向走,一路上溪水潺潺,完全不會感到寂寞。

遊記:整個錦繡谷漸漸的被水霧籠罩

大約走了2個小時,總算走到了山腳下,這時候腿已經不太聽我使喚了。

從景區大門到海會鎮的長途車站還有一段距離,還好門口有黑車,不然腿就走殘了。

從海會鎮坐上長途車,一路睡回了九江。

距離火車發車時間還很早,於是決定去看看當初宋江提反詩的潯陽樓,可不巧的是剛到門口正好景區關門,只能在外面看看了。

潯陽樓坐落在長江江畔,順著江堤漫步,遠處能眺望到鎖江樓。

在江堤上小憩,看著忙碌的貨船在江上穿梭,不覺已到日落時分。

在返回火車站的途中路過煙水亭,雖然沒有機會入內參觀,但它依然是我非常喜歡的一處景點。

煙水亭坐落在甘棠湖中,四面環水,僅有一條棧道與湖岸相連,建築採用圍合式構造,徽派建築風格更加突顯煙水二字。

但其實現在的煙水亭大有鳩佔鵲巢的嫌疑,因為歷史上的煙水亭並不在今天的位置,而今天煙水亭的位置原來是浸月亭,浸月亭是白居易根據他琵琶行中“別時茫茫江浸月”的詩句修建的,而原來的煙水亭是宋代周敦頤取“山頭水色薄籠煙”詩句而修建的。

後來兩個亭子都毀掉了,後人就在原來浸月亭的位置修建了現在的煙水亭,這麼一來,給煙水亭又罩上了一層朦朧的面紗。

“北京站就要到了,請全體旅客帶好隨身物品準備下車”,我躺在床上,揉揉稀鬆的睡眼,兩天、跨越1000多公里,穿越上百年曆史,這到底是真實的,還是黃粱一夢呢?

本遊記到此結束,想看更多精彩遊記,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隨毅行”SYX_2016,謝謝!

遊記:整個錦繡谷漸漸的被水霧籠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