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有關都江堰市——川芎的記憶

2021-12-11由 文廟山居 發表于 漁業

川芎的葉子是什麼樣子

有關都江堰市——川芎的記憶

(內容提要:因為一種叫川芎的農作物,為都江堰市之特產。近些年好像沒有什麼人過問,但改革開放之初,曾經湧現過一陣陣熱潮。這篇文章只是回憶當年,讓閱讀人也感受市場經濟的魅力。)

有關都江堰市——川芎的記憶

雲遮霧繞的都江堰市,歷史文化深厚。

都江堰市前稱灌縣川芎的來歷,民間傳說是起源於徐渡的馬祖寺。川馬祖寺年代久遠,是唐朝時候的廟宇有千多年曆史。很久以前唐朝的某天有馬祖寺的僧人,去青城後山的泰安寺即現時的青城後山。

僧人路過金鞭巖之時,被一股強烈的藥香味給吸引住。他尋著藥味找到一株植物,莖部長著許多小節,根底為塊莖。僧人將之連同根葉一起帶回馬祖寺,栽種在寺院的菜地上。繁育幾年後和尚們都知道,這種植物的葉子可以做菜;塊根能夠入藥具有潤肺通氣的功效,他們給取名為川芎。

只是川芎在寺院的菜地裡種植幾年後,長得焉秋秋的不茂盛。僧人為了把川芎繼續栽種下去,突發奇想拔去一些苗子挖了塊莖,重新栽到青城後山的金鞭巖下。委託這裡山民、農人照料,後來塊莖長出新苗,重新帶馬祖寺栽種,結成新的川芎果然又很好。

久而久之也就形成,川芎在青城後山上育苗——叫撫芎。長成之後徑條——叫苓子,到平壩地區來長塊根——即川芎的栽種方法。到現在為止也是馬祖寺旁邊,幾塊田的川芎品質最好。若是從中剖開象菊花盛開一樣,馬祖寺的川芎——菊花心子,是灌縣人人皆知的品牌。

那個最先發現川芎的僧人,就是後來的藥王孫思邈,在灌縣佛道兩家都供奉。道家供奉他為藥王,佛家供奉他為藥師佛。其塑像佛家般若寺有,道家藥王山、玉清宮等廟宇也有。藥王山、玉清宮的道家,都認為孫思邈的名著《千金方》,是在他們那裡寫作完成的。

文化大革命期間灌縣把自己的川芎,按照當時的樣板戲電影,《龍江頌》中倡導的“龍江風格”,傳播到全國、還傳播到日本。1971年~1976年,灌縣鄉下曾經有成群結隊,來灌縣購買川芎苓子回去栽種的人們。灌縣還在中興公社街道,在玉堂公社路上設卡檢查。原因是當年發展集體經濟,只准許集體帶苓子的通行,私人的則要扣壓下來。

乃至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河南省等地的川芎,反而比四川灌縣的還要行銷。日本國內種植的川芎,甚至賣到全世界,但那已經不是“川芎”!因此灌縣幹部群眾有“川芎穿了”,即跑到外省、外地、外國的說法。

上世紀八十年代起,科學進一步發達。人們可以用儀器檢查,測出川芎的藥物成分和含量。外地、外省、外國的川芎才逐漸沒有銷路,全中國、全世界需要用川芎的,還是到灌縣來購買。只有這裡產的川芎經得起儀器的檢測,因此以徐渡公社(現為石羊鎮,下同)為中心,灌縣的川芎生產又恢復發展起來。

川芎莖幹上的小節叫苓子為川芎種子,每一節都可以長出一支川芎的苗子來。川芎收穫時還要用火炕幹,裝在竹筐中來回抖動,把塊莖上的泥土去掉。新中國建立後馬祖寺改成學校,叫灌縣第二中學。這裡的校園佔地百畝,上世紀八十年代前,是灌縣僅有的兩所高完中之一。奇妙的是到現在為止,學校附近的幾塊田所產的川芎,仍然是石羊鎮和全灌縣最好的。

上世紀七十年代,一斤川芎能賣1元錢;畝產川芎300多斤,就是300多元錢。1斤川芎國家還要供應1斤糧食計劃,如果折算成糧票能值0。4元,300多斤又是100多元。兩項相加差不多有500元,這時候的國家幹部,一個月40元,一年還不到500元錢。一畝川芎差不多頂筆者自己一年的工資,此外川芎的葉子叫川芎尖,可以當菜賣這又可以收入一些錢。

有關都江堰市——川芎的記憶

現在的都江堰市日新月異,發展很快!

如果種糧食——水稻?一畝田能產700斤。這時候每斤稻穀0。10元,收入還不到100元。這也是那幾年,每都有大群、大群外省、外地甚至外國人,還灌縣求購川芎種子的原因。

灌縣1980年試行農業生產責任制,1981年全縣都推廣開來,因此種川芎的農家和田畝都要多一些。1982年中央1號檔案,明確農業生產責任制性質是社會主義的,從這時起全國都搞農業生產責任制了。

川芎這玩意兒頭年秋收後種下,第二年收小麥時挖出的叫撫芎,要運送到山地區培育苓子。秋天收水稻時再挖出的才叫川芎,1982年這季川芎收穫的時候,國家放開川芎價格。原來由供銷社、醫藥公司,定價包乾收購的川芎,可以由農民自己賣。任隨他們賣給給本地或外地,前來購買的單位和個人。

原本每市斤1元錢、外加1斤糧食計劃的川芎,價格一路飈升到18元、20元1斤!這期間川芎成了灌縣城鄉,人們紛紛揚揚議論的中心。種植川芎的灌縣農民忽然發現,自己的勞動、勞動成果,和祖先遺留下的——川芎這東西原來這麼值錢!頭腦靈活轉得快的灌縣城裡人或鄉下人,也籌集資金加入到收購川芎的行列中,不少人因此發了川芎財。

筆者這時段已經在縣委辦公室工作,知曉這場川芎收購大戰中,普通農民只多得一小部分錢。他們賣出去的川芎一般都是2至3元錢1斤,但農民們已經相當知足喜歡得很。大部分錢都是城鎮或農村的,二道販子、三道販子給賺去。

尤其讓筆者感動的是:縣醫藥公司和縣供銷社領導,以及縣財貿辦公室的領導等等。他們都親自出馬到鄉下,找農民賣川芎給他們。這場競爭中醫藥公司和供銷社這兩家,各有一大群幹部職工,還有完備的庫房、門市、檢驗等硬體設施。不足之處是這種單位,都有說不清、道不明、扯不完的皮,單位內耗嚴重。原本他們是代表國家,統購統銷川芎。這時他們的代表資格一旦失去,都鬥不過那些吃苦耐勞的個體戶。

中國民間社會上歷來有,廟宇好而非菩薩好的說法。試想如果菩薩離開廟宇,會是什麼樣的景況?後來醫藥公司和供銷社包括服務公司等等,單位改制、人員下崗也就在情理之中。少了這些下屬機構縣財辦也撤銷,都江堰市新成立商務局。聽商務局的人說他們忙得很。主要是市場監督管理、取消偽劣商品、防止虛假價格、保證有序競爭等等,總之象有幹不完的事一樣。

上世紀八十年代,筆者還看到徐渡公社等地,有一些正在大量備料準備建房的農戶。其中有大隊、生產隊幹部說,是剛發了川芎財的人家。收川芎轉手賣賺了幾萬元錢,要把茅屋修成庭園式的樓房。

1982這年,有50多歲的老農民還告訴筆者,說剛解放時他20多歲年青氣盛,背幾十斤川芎最遠走攏過廣州、香港!小鄒問賺錢如何?老農民說沒有賺到好多,錢都在路上開支了。

其過程是他每到一地,就找家需用川芎的中藥鋪。一般20至30元1斤賣1至2斤,收幾十元錢作為路費再到第二站。就這樣乘車(火車、汽車都坐)一個城市、一個城市行進最後到了香港。那時候物價便宜豬肉也才0。30元1斤,20至30元錢要買許多東西。去香港也不要什麼手續,只要有鄉上證明,再加蓋縣上的公章就行。筆者還問解放前有沒有人這樣幹?老農民說解放前誰敢?!社會那麼亂恐怕還沒走好遠,就被人弄死在溝邊河邊。

有關都江堰市——川芎的記憶

理想中的都江堰市水上樂園圖片

1982這年以後,灌縣的川芎價格,好多年都是每斤12至15元之間。從價格放開的第二年,即1983年起。農民們也聰明瞭,都把川芎價格剛夠!賣給真正來收購的外地販子或藥材公司,從這時起實惠到了農民手中!

國家放開川芎價格,讓灌縣農民又掘得一桶金。再加上勞務收入、種養殖業收入、經商和長途販運等收入。當地人們以農房改造為發端,灌縣包括後來的都江堰市,城鄉一體化建設由此開始!

兩千多年前的《孫子兵法》說了,“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時間到2010年後,原來最早種植川芎的石羊(徐渡)已經不再以川芎為先導。有閱讀人告知,網路上資訊說,現在的川芎之鄉為彭州的敖平。

不過都江堰市石羊,目前奉獻給廣大旅遊人,參觀的更為高檔。筆者知道有花芯夫人故里,萬畝銀杏森林,恢復了的青城古縣,朱家灣旅遊景點等等……。(文廟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