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乃林“四大怪”——帶你看看具有歷史色彩的乃林小鎮

2021-11-29由 風瞬 發表于 漁業

南七家村有小姐嗎

赤峰歷史之悠久,文化底蘊之深厚,相信不用多說,很多赤峰本地人便開始侃侃而談了:赤峰原名“昭烏達盟”,因清初內札薩克11個旗,會盟於翁牛特左旗境內的“昭烏達”,故稱“昭烏達盟”。“昭烏達”即蒙古語地名,“昭”意為“百(數詞)”,“烏達”意為“柳樹”,合意為“百柳”……

“赤峰”一名,系蒙古語“烏蘭哈達”的漢譯名,因赤峰市境內英金河東岸有一座棕紅色的岩石山峰得名……

“烏蘭哈達”系蒙語,意為“紅色的巖峰”或“紅色的山峰”,故俗稱“紅山”,而雅稱“赤峰”。“烏蘭”意為“紅色、赤色”,“哈達”意為“岩石”……

乃林“四大怪”——帶你看看具有歷史色彩的乃林小鎮

攝影/遊連霞

確實如此,在地理位置上,赤峰地處內蒙古東南部,蒙冀遼三省區交接處;在歷史悠久上,赤峰曾是商族、東胡族、匈奴族、烏桓族、鮮卑族、庫莫奚族、契丹族、蒙古族等北方少數民族的繁衍生息之地;在史前文化上,赤峰出土過興隆窪文化、趙寶溝文化、富河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層文化等諸多燦爛的文明。

正是因為這樣,赤峰的許多地名都帶有一些本地歷史色彩,很是值得探究。今天要探究的地名,便是赤峰市喀喇沁旗的乃林鎮。據說乃林鎮上流傳著“乃林四大怪”的傳說:“甘蘇廟沒廟,草帽山沒山,黃金地沒金,南七家在北。”這“四大怪”雖然是調侃之意,但是也說出了乃林的歷史和地理的特徵。

甘蘇廟沒廟

其實甘蘇廟並不是沒有廟,曾經有過,還是座規模宏大的廟宇,並且有著遠近聞名的寺廟建築群。可惜百年間,在那動盪不安的年代,這些廟宇一一被毀,就連小山上的白塔也被用炸藥炸掉了。“甘蘇廟沒廟”不是一件怪事,而是愚味對文化摧殘的結果,是一種歷史的悲哀。

據傳說,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皇帝巡視塞外,駐足飲馬於老哈河邊,放眼一望無際的青松翠柏和清澈的河水,康熙皇帝流連忘返,決定在這裡設立寺廟,修建行宮。《喀喇沁地名志》中也有載:清康熙39年(1700年),康熙皇帝路經此地,命人修了一座廟,內藏甘珠爾經,故爾得名甘珠爾廟,後演變成甘蘇廟。

乃林“四大怪”——帶你看看具有歷史色彩的乃林小鎮

據劉景泉編撰的《甘蘇廟村志略》記載,這裡繁盛的時候,共有大小寺廟13處,房間273間,寺廟中的僧侶達到1000多人,這裡就成為了遼西地區一個重要的藏傳佛教重要的宗教場所。一代代僧人晨鐘暮鼓,一個個喇嘛誦經不斷。人們在這裡淨化心靈,祈禱平安。

但是這座廟卻早在解放前夕就毀於百姓之手,如今只殘留下一口大鐘。而這座廟的歷史淵源,很多人不甚了了。

草帽山沒山

乃林鎮的草帽山村位於老哈河畔,處在老哈河與坤都倫河共同衝擊形成的小型平原的平坦地形中。四季分明,民風淳樸。草帽山的地名由來大約有兩種可能,一是這個地名也是蒙古語的音譯,從字面上理解為漢語的意思和原意差別太大,自然會出現“草帽山沒山”的怪現象。

另一種則是《喀喇沁旗地名志》中記載,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建村於像草帽形狀的山下,故此得名。其實附近還是有比較大的山的,至於是否像草帽,那就是見仁見智的事了。

乃林“四大怪”——帶你看看具有歷史色彩的乃林小鎮

黃金地沒金

若僅僅觀看附近地勢,黃金地還真的可以看作是一塊寶地。黃金地村在乃林鎮的西面,東面是老哈河,南面是坤都倫河,西面是群山環繞。從山上流下來的一條小河穿村而過。這樣兩面臨水,一面靠山的地方,若是從乃林鎮的角度看,黃金地則是背山面水,《周禮》有云:前有照,後有靠,此風水之寶地,前有水給人一種生氣之象,流動的水在居住的周圍,在風水中引為財氣之門;後有山給人一種靠山踏實的感覺,可以藏風納氣,穩如泰山,前有明堂開闊,後有靠山穩當,通常被認為是最好的風水。從地理上來看,中國處於北半球,冬季易刮北風,北邊背山,風不易直刮;夏天東南風,南面是水,可以起到加溼的作用。說此為黃金地也不足為奇了。

乃林“四大怪”——帶你看看具有歷史色彩的乃林小鎮

而從通用名詞來分析黃金地的話,可以這樣理解。地:大地的意思,與“天”相對,《說文·土部》:“地,萬物所陳列也。”在《管子·權修》中記載:“地主生財有時,民之用力有倦,而人君之慾無窮。”這裡是土地、田地的意思。而在《淮南子·兵略》中記載::“夫為地戰者,不能成其王;為身戰者,不能立其功。”這裡的“地”已經是疆土的意思。後經逐漸演變,引申出地區意思,這一含義保留下來,成為“我國省、自治區以下,縣以上設定的行政區劃‘地區’的簡稱。”“地”就成為了通名。如有當鋪地、閻家地、新地等。

不過這個村子的地名也很有可能是最初來此創業之人為了表達自己心中發財致富美好願望,就把自己落腳的地方稱作了黃金地。這樣說來,黃金地就不難理解了。

南七家在北

七家、八家之類的村莊在赤峰地名中屢見不鮮,這不難理解。家:本義是住所,即居住的地方。《說文·宀(mián)部》 : “家,居也。”也有定居,安家的意思,《正字通·宀部》 : “家,居其地曰家。”後經演變,由名詞引申出動詞,再引申出量詞,可作為表示家庭、店鋪、企業的單位,魯迅《吶喊·社戲》:”(平橋村)住戶不滿三十家……有一家很小的雜貨店。“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家子”也是指家庭、人家的意思,”子”是作為語氣助詞。如有八家、六家、十家子等。

乃林“四大怪”——帶你看看具有歷史色彩的乃林小鎮

在最初的創業者到來安家落戶之時,幾家人聚在一起,就有了這個最為簡便的地名。南七家村緊鄰乃林鎮政府所在地,而且確實在它的北面。不過南北相對的概念,要看從什麼地方去觀察了。如果以乃林鎮為觀察中心,自然是怪事。但如果從北面平莊鎮附近的北七家和前七家兩個村子觀察,南七家是遠遠的在南面了。

清代以來,喀喇沁蒙古族逐漸北遷,而內地漢民的大量湧入填補了大量空間,蒙古族在喀喇沁旗人口占比中大幅度減少。日常生活習俗,甚至語言文化等都受到漢族的影響。在喀喇沁旗1390個自然村地名中,蒙語地名僅僅有15個(1986年版《喀喇沁旗地名志》中,純蒙語地名只有15個,其餘蒙語地名均為蒙漢混合地名。),而乃林則在這為數不多的15個行列之中,乃林系蒙語,是狹窄的意思。

本文所介紹的“四大怪”講述了乃林鎮不同尋常的現象,仔細斟酌不難發現,其實它們各有道理。只不過有的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有的代表了人們的一種願望,還有的純粹是一種地理現象而已。

你還知道哪些擁有歷史色彩的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