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太湖銀魚:曾投放70萬尾,一噸能換20噸小麥,危害到底有多大

2021-08-23由 端莊優雅貝貝 發表于 漁業

寡齒短吻銀魚怎麼樣

我們都聽說過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故事,但由此延伸出來的許多經典民間故事,很多人都沒聽說過。比如太湖的形成。

太湖銀魚:曾投放70萬尾,一噸能換20噸小麥,危害到底有多大

相傳,孫悟空在大鬧天宮的時候,打翻了玉帝的一隻不起眼的銀盆,銀盆從天宮掉到地面,砸出了一個大口子,銀子全變成了白花花的湖水,流淌在坑裡,便形成了太湖。

太湖是我國第三大淡水湖,多山多水,臨近江蘇無錫市,面積約2250平方千米。太湖讓人稱奇的地方不在於它的水,而在於湖中的72峰。春夏兩季,小橋流水、清純美麗,掩映著小橋流水人家,在山水交映之中,構成了一幅天然畫卷。

太湖銀魚:曾投放70萬尾,一噸能換20噸小麥,危害到底有多大

72峰與那銀盆也頗有淵源。老一輩的人認為,銀盆中存在72顆珍珠,珍珠傾覆於太湖中間,便有了今天的山山水水之景。太湖盛產淡水珍珠,在世界享有“太湖珍珠天下第一”的美譽,與銀盆的傳說也有所掛鉤,不知道是山水與珍珠造就了傳說,還是傳說造就了山水與珍珠。對於太湖的珍珠,慈禧太后就有過讚譽:

“東珠南珠,不如太湖珍珠!”

太湖銀魚:曾投放70萬尾,一噸能換20噸小麥,危害到底有多大

太湖除了清純之美,在夕陽之下、萬頃柔波之上,血紅的殘陽從天邊滑落,金黃的光芒照射在大地、橋樑和湖面之上,也別有一番魅麗。

如此煙波如此夜,居然著我一扁舟。

古人在月夜之中,泛舟於太湖之上,感受湖山與天地的寧靜,想想那情景,便覺得美好可愛。

太湖出名的還有“水上筵席”。船家泛舟於太湖之上,供應佳餚;遊客乘舟而行,一邊欣賞山湖的美麗景色,一邊品嚐著本地特色菜,感受著濃郁的江南水鄉特色。

太湖銀魚:曾投放70萬尾,一噸能換20噸小麥,危害到底有多大

太湖船菜中,

以“太湖三白”最為出名,

銀魚、白蝦和白魚。

遊客到了太湖之後,如果不能品嚐這三樣東西,只能說是白遊一場。

太湖銀魚

太湖銀魚如其名,通體潔白,鮮香可口,中外聞名。聽老一輩說,如今的銀魚都是美女西施幻化而來,這其中,還蘊藏著一個曲折的故事。

太湖銀魚:曾投放70萬尾,一噸能換20噸小麥,危害到底有多大

歷史上,越國在夫椒山與吳國一戰之後,幾乎全軍覆沒,越王勾踐也被抓到吳國當了馬伕。後來,勾踐與范蠡為了

身,巧施美人計,將美女西施獻給了吳王夫差。果不其然,吳王在得到西施後每日沉迷酒色,不再管理朝政,吳國就此衰落。於是越王適時而起,滅掉了吳國。

但越王崛起後,非但沒有感激范蠡和西施,反而聽信妻子的話,將范蠡逼走,西施也被綁了起來押到船上。在湖心,西施被加以酷刑,士兵鐵掃帚不斷在她身上掛掃,一條條肉被掛落湖中。最後,西施被推入湖中,而她的皮肉則變成了銀魚。

太湖銀魚:曾投放70萬尾,一噸能換20噸小麥,危害到底有多大

太湖銀魚有四個品種,大銀魚、雷氏銀魚、太湖短吻銀魚和寡齒短吻銀魚,前面兩種較大,後面兩種較小,不過後面兩種才是極品魚種。

銀魚又被稱為麵條魚和麵杖魚,這是因為它們的身形短小且圓,就像一支玉簪。銀魚透明細嫩,看起來柔弱無骨,但它們卻只有一條主刺骨。從春秋時期起,太湖就盛產銀魚,明朝詩人就有詩讚嘆:

“冰盡溪浪綠,銀魚上急湍;鮮浮白玉盤,未須探內穴。”

太湖銀魚:曾投放70萬尾,一噸能換20噸小麥,危害到底有多大

太湖銀魚不僅在國內出名,在國際上也享譽許久。

曾經,在日本和東南亞國家,一噸銀魚能夠換取20噸小麥。

太湖銀魚營養豐富,100g魚肉蛋白含量高達8。2g,脂肪僅0。3g,具有低脂高蛋白的特點。除此之外,每100g鈣含量258毫克,磷102毫克,熱量41千卡,含有B1、B2等多種維生素營養成分。

在日本,銀魚又被稱為魚參,意思是銀魚就像人參一樣有價值。

宋代詩人張先詩曾言:

“春後銀魚霜下鱸”

意思是銀魚的地位等同於鱸魚,足以見得銀魚“魚中珍品”的稱號名副其。

太湖銀魚:曾投放70萬尾,一噸能換20噸小麥,危害到底有多大

銀魚肉質鮮嫩肥美,常常被用於製作各種美味佳餚。

銀魚炒蛋,

鮮、香、肥、嫩,就好似在金盤上擺上了條條玉簪;

幹炸銀魚,

外酥裡嫩、香酥金黃;銀魚做湯,鮮香無比、清香可口。

銀魚丸子、芙蓉銀魚、銀魚春捲、銀魚餛飩

等更是聞之生津,都是到太湖之後必點的名菜。

太湖銀魚:曾投放70萬尾,一噸能換20噸小麥,危害到底有多大

太湖銀魚:曾投放70萬尾,一噸能換20噸小麥,危害到底有多大

為什麼說銀魚的危害很大?

從上文的描述中你會發現,銀魚聞名中外,具有如此高的食用與經濟價值,簡直好得不能再好了。但是,凡事都具有兩面性,在眾人忽視的背後,銀魚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是十分巨大的。

錯就錯在人們貪得無厭,將它引入了其他水域中。

太湖銀魚:曾投放70萬尾,一噸能換20噸小麥,危害到底有多大

由於銀魚的價值極高,有人便想:

何不如將其引入其他水域,讓全國人民共享太湖美食呢?

於是乎,有高原明珠之稱的雲南滇池便成了首選物件。

滇池是我國第六大淡水湖,自1979年開始,人們投放了大約70萬尾魚苗到滇池中。到了1985年,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規模,產量能達3500萬噸。有資料顯示,在20世紀80年代,僅滇池銀魚的產量就超過其水產品產量的20%以上。

太湖銀魚:曾投放70萬尾,一噸能換20噸小麥,危害到底有多大

滇池的成功開啟了銀魚引種的新時代。1982年,銀魚被引種到星月湖;1984年,又被引種到撫仙湖。但當人們意識到銀魚移植所帶來的問題的時候,時間已經過去了10多年,造成的危害也難以挽回了。

盲目引入太湖銀魚帶來了食性競爭的問題。

撫仙湖中的康浪白魚以各種浮游生物和小蝦米為食,在銀魚還未引入之前,它們在撫仙湖中的生活悠然自得。但大規模的引入銀魚之後,浮游生物和小蝦米基本都被銀魚吃掉了,康浪白魚的生存條件危危可及。在20世紀80年代,康浪白魚的產量還能達到三四百噸,但到了21世紀初,年產量不到1噸。

太湖銀魚:曾投放70萬尾,一噸能換20噸小麥,危害到底有多大

除了康浪白魚外,撫仙湖中有11中土著魚瀕臨滅絕,原來常見的花鱸鯉和光唇魚現在也難尋蹤跡。撫仙湖都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其他湖泊的情況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最後

人類總是這樣,總是以經濟利益為出發點,對自然生態進行遷移和改造,但殊不知,違背自然規律的代價就是生態的破壞,最後的危害也會波及到我們人類自身。

話題:你吃過太湖銀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