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肝膽相表裡!膽囊息肉,疏肝與利膽並行,兼以顧護脾胃,就行了

2023-02-01由 中醫慶慧主任 發表于 漁業

如何快速找到前列腺

膽囊息肉病因病機十分複雜,目前尚未完全闡明,多由於膽道系統受到細菌感染、結石阻塞、化學損害、寄生蟲感染以及急性膽囊炎遷延而引起,膽囊排空延緩,膽汁瀦留,刺激黏膜上皮增生及肌層增厚,日久形成息肉樣病變。

中醫學對膽囊息肉沒有病名記載,結合其臨床表現屬於“脅痛”“膽脹”“癥積”範疇 ,病位在膽,涉及肝脾。其病因多與情志鬱結、飲食不節、外感六淫之邪、肝膽宿疾、勞逸失常等有關。

臨床治療多對症治療或採取膽囊切除術,然而膽囊術後綜合徵又是困擾患者的另一病證,因此透過中藥調理緩解患者的臨床症狀,改善患者體質是中醫藥的優勢。

肝膽相表裡!膽囊息肉,疏肝與利膽並行,兼以顧護脾胃,就行了

《靈樞·脹論》曰: “膽脹者,脅下痛脹,口苦,善太息。”現代醫學膽囊炎、膽囊息肉、膽道感染及結石多屬於膽脹範疇。本病病位在膽,涉及肝、胃、腎等,膽為六腑之一,以降為順,以通為用,且膽汁下行,膽腑清淨,氣機不暢、鬱遏上逆則為患。

現代人喜食肥甘厚味、辛辣油膩之品, “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辛辣、肥甘之品損脾礙胃,以致中焦運化不利,溼熱濁毒內生,加之作息不節、飲食無常、情志不暢,臟腑功能失調,肝膽相表裡,膽附於肝,其經脈絡於肝,膽氣升發之性與肝主疏洩相應,升達調暢之功始旺,肝胃失和,氣機升降失調,則影響膽腑通降失司,膽汁疏洩不及,淤於膽腑,日久氣滯血瘀,以致膽脹之病。

故通利膽腑、疏肝解鬱、調氣活血為治療本病的基本治則。

用藥上疏肝與利膽並行,然疏肝利膽之品多辛香溫燥,易耗脾胃之陰,而脾胃乃後天之本,有腐熟運化水谷精微的功能,脾胃健運則精微物質化生有源,五臟六腑得以充養,正氣健旺,方能祛邪外出,並促使痰溼、瘀血等病理產物排出,因此疏肝利膽要顧護脾胃,同時選用理氣不傷陰之品。

膽為奇恆之腑,腑以通為用,通則不痛,故臨床治療膽囊息肉以疏肝利膽清熱、行氣活血散結為大法,兼以顧護脾胃、養陰柔肝。

肝膽相表裡!膽囊息肉,疏肝與利膽並行,兼以顧護脾胃,就行了

53歲劉女士,既往有慢性膽囊炎、膽囊息肉病史 5 年餘,病情反覆發作,食油膩飲食、情志不遂後尤甚,發作時右上腹疼痛隱隱作痛,有時右脅肋有灼熱感伴口苦。B 超示: 慢性膽囊炎,膽囊息肉樣變 ( 0。 5 × 0。 3 cm) 。

患者因飲食油膩 ( 豬蹄) 而膽囊炎復發,伴胸中滿悶不適,納呆、噁心乾嘔,口乾口苦,小便調,大便偏幹,舌淡紅苔薄,脈細數。證屬肝陰虧虛,氣機鬱結,治宜滋陰疏肝,通腑利膽。

處方: 柴胡 、鬱金、北沙參 、麥冬、生地黃、白芍、川楝子、當歸、牡丹皮、赤芍、澤瀉、烏梅、酒大黃。7 劑後右上腹疼痛脹滿減輕。

複診,原方去大黃、澤瀉、川楝子,加瓜蔞、黃芪、焦三仙、海藻、昆布;連服 14 劑,疼痛脹滿基本消失。

囑清淡飲食,保持心情舒暢。繼續服中藥,隨證加減,繼用 14 劑,後隨訪 1 月,無復發。

肝膽相表裡!膽囊息肉,疏肝與利膽並行,兼以顧護脾胃,就行了